■ 深圳特區報記者 王慧瓊
通訊員 劉 靜 黃海華
一方是全國孵化創新能力排名頂尖的區,一方是中國高等教育的領先學府,還有一方是美國頂尖公立研究型大學,三強聯手會碰撞出多大的能量?
昨天上午,清華大學校長陳吉寧與南山區委書記李小甘、區長余新國座談,商定在南山智園共建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及交叉學科人才培養規劃。
“南山區有非常好的創新環境和氛圍,同時具有雄厚的產業實力。清華和伯克利擁有世界一流的創新資源。”陳吉寧說,“以往清華大學是帶著清華的資源來南山,這次是帶著全球的資源來南山。我們這次計劃將整個學院放在南山,初步選定南山智園,希望得到南山區委區政府的支持。”
陳吉寧說,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將匯集世界一流的生源、頂尖的教授和研究者。立足南山區這片創新創業的沃土,三方合作將得到雄厚的產業和資本支持。
陳吉寧這樣描述落戶南山智園的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這不是一所傳統的大學,這將是一所沒有圍墻的大學。這個大學將和產業融為一體,其創新辦學模式和創新體系將會形成優質資源的聚集效應,其世界領先的學術和研發優勢會聚集并誕生更多的優勢產業。學院將特別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開展科學研究和產學研合作,建立協同創新國際體系,為深圳、南山以及中國國內的綜合創新生態體系注入國際元素。
陳吉寧強調,這個創新的校區不會在校園里而是辦在產業園區里,這個開放式的大學將充分結合地方產業的發展。南山區的創新氛圍和創新環境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南山區是深圳的高新科技重鎮,也是深圳的經濟大區。去年,南山區的GDP預計3520億元,在廣東省20余個地級市里能排到第五,在全國縣區排名可排在第三(廣東區縣第一)。”南山區委書記李小甘表示,“我們的優勢是科技創新。南山區有1163家國家級高新企業,在創新驅動戰略指引下實現經濟高質量穩定增長,戰略性新興產業對GDP的貢獻率提高到70%。”
李小甘表示,如今,南山區正在爭創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核心區。蛇口、前海自貿區也將會成為南山區未來發展的新亮點。南山區的創新創業氛圍、科技創新產業優勢非常適合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的建設和發展。
南山區區長余新國分析:“ 毋庸置疑,把這個學院放在南山智園對南山區創新有極大好處。大學辦學放在園區的這種模式,與南山區的‘三區融合’(園區、校區、社區)不謀而合。這樣更有利于引進和培育創新資源,促進創新要素在企業、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科技服務機構之間的良性互動。”余新國還表示,南山區政府將全方位做好服務工作。
清華大學相關負責人介紹,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將圍繞三個主題領域建設交叉學科研究中心,初步建設醫藥、生物制造、納米能源材料、智能交通、公共健康、大數據等16個實驗室,人才培養依托前沿的科研完成。清華大學和伯克利大學分別有30名教授到該學院任教,同時還將面向全球招聘40名一流的學者。
該負責人還表示,學院將面向全球招生,為學生提供優越的科研環境,鼓勵學生在跨學科研究和國際化的氛圍中培養創新性思維和創造力。研究生們將在兩校教授和工業界導師的共同指導下,收獲在清華和伯克利兩校中與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成長的寶貴經歷,在“社會-學校”多元協同、不同學科門類“大交叉平臺”上培養創意創新創業能力。
學院落戶南山智園,一個完全開放式的國際級創新院將帶動國際創新資源匯集南山。屆時,該院3個研究中心、16個實驗室將聚集全球的尖端人才扎根南山,其科教結合的模式將促成更多的創新技術產業化,為南山,更為深圳的創新驅動“提速”!
去年9月,清華大學、伯克利加州大學、深圳市政府簽署合作辦學協議,設立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共同開展公共健康和納米醫學、低碳和新能源技術、數據科學和信息技術等三方面研究工作。
南山智園位于南山區西麗學苑路、留仙大道與塘長路相交形成的三角地帶,規劃用地面積14.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65.79 萬平方米。園區共14棟辦公樓,分為兩期進行建設,其中A、B、C區為一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主要引進互聯網、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新能源、 新材料、智能交通和智能電網等新興產業領域的企業和研究機構。
相關鏈接
南山智園部分產業園
深圳機器人產業園
南山智園一期A2及A3棟(建筑面積合計42615平方米)設立南山機器人產業園,建設工業機器人研發服務平臺,吸引機器人研發企業和機構入駐,打造工業機器人研發基地。圍繞深圳市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戰略部署,以機器人、可穿戴設備、新型傳感器、數控裝備為主要方向,以突破智能傳感、智能控制、智能制造、信息處理等共性關鍵技術為支撐,以提升智能裝備的集成創新能力為重點。通過技術創新、示范應用,建成具有深圳特色的國內一流的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基地。
清華大學i-Space創新創業空間
南山智園C2棟一層的場地預留作為“i-Space”,支持i-Space的建設和發展。i-Space創新創業空間將依托南山區的區位優勢和優良的創新創業環境,建設成為清華大學校級創新創業教育中心,與清華大學各院系、學科、實驗室以及社會上的投融資機構、專業服務機構、高新技術企業等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擔負起全面提高研究生創新創業素質、促進科研成果轉化以及提供社會公共服務三項核心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