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通治方之瘡科通治方3 21、屬性:治諸瘡腫,初覺一二日,便厥逆喉咽塞,發寒熱。 乳香 木通 大黃(各一錢半) 連翹 沉香 木香 獨活 桑寄生 丁香 射干 升麻 麝香 甘草(炙,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22、屬性:治初患癰腫瘡癤,熱 疼痛,消腫毒。 大黃(不拘多少) 上為細末,用漿水調攤貼之,醋摩亦得。 23、屬性:治毒瓦斯入腹托里,若有異證,于內加減。 丁香 木香 沉香 乳香(各二錢) 麝香(三分) 上作粗末,作一服,水二盅半,煎至七分,空心服。若嘔者去麝香,加藿香一錢,渴者加人參一錢。 24、屬性:治諸疔腫發背,曾經汗下,毒瓦斯攻心,迷悶嘔吐而痛,可服二三服。 乳香(明凈者,一兩) 真綠豆粉(四兩) 上研細和勻,每服三錢,不拘時甘草湯調服。 25、屬性:治一切瘡腫,疼痛不可忍,如年少氣實,先用疏利,后服此藥。 粟殼(去筋膜,炒,二錢) 川芎 當歸 白芍藥 乳香 沒藥(各一錢半) 官桂(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遠服。 26、屬性:治一切瘡腫,疼痛不止。 乳香 沒藥(各一錢) 丁香(五分) 粟殼 白芷 陳皮 甘草(炙,各二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遠服。 27、屬性:治諸瘡破后,食少無睡,及有虛熱,穢氣所觸者。 黃 (二錢) 人參 白術 麥門冬 蒼術 陳皮 升麻 五味子 當歸 黃柏(炒)甘草(各一錢) 炒曲(五分)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遠服。 28、屬性:治疔腫諸瘡,發熱而渴。 淡竹葉 黃 人參 麥門冬 川芎 當歸 芍藥 黃芩 石膏 半夏 甘草(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遠服。 29、屬性:治諸瘡,血出多而心煩不安,不得眠睡,此亡血也。 川芎 當歸身 生地黃 熟地黃 人參 黃 (各二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遠服。 30、屬性:治諸瘡腫發背,已破后,虛弱無力,體倦懶言語,食無味,少睡,脈澀,自汗口干,并宜服之。 黃 人參 茯苓 麥門冬 川芎 當歸 白芍藥 熟地黃 官桂 遠志 甘草(炙,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紅棗一枚,煎一盅,食遠服。 31、屬性:治頑癬疥癩,風瘡成片,流黃水,久不瘥者。 羌活 獨活 明礬 白蘚皮 硫黃 野狼毒(各一兩) 輕粉(二錢半) 白附子 黃丹 蛇床子(各半兩) 上為細末,油調成膏,搽之。 32、屬性:治一切風癬,多年不瘥者。 烏蛇(酒浸,去骨) 白附子(炮) 附子(小便浸一宿) 天麻(各二兩) 全蝎(炒)羌活 乳香 僵蠶(炒,各一兩半) 苦參(十兩) 槐花(半斤) 上為細末,用生姜汁一斤,蜜一斤,二味同熬成膏,入藥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空心用溫酒送下,夜晚荊芥湯送下。 33、屬性:治婦人乳中結核。 升麻 連翹 青皮 甘草節(各二錢) 栝蔞仁(三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后細細呷之。 34、屬性:治乳癰。 連翹 川芎 栝蔞仁 皂角刺 橘葉 青皮 甘草節 桃仁(各二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遠服。 35、屬性:治腸癰,小腹腫痞,按之即痛,小便如淋,時時發熱,自汗惡寒,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可下之,當有血,洪數者已成,不可下。 牡丹皮 栝蔞仁(各一錢) 芒硝 桃仁(去皮尖,各二錢) 大黃(五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一盅,去滓,入硝再煎數沸,不拘時服。 36、屬性:治腸癰,腹中 痛,煩躁不安,或脹滿不食,小便澀,婦人產后虛熱,多有此病,縱非癰,但疑似間,便可服。 薏苡仁 栝蔞仁(各三錢) 牡丹皮 桃仁(各二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不時服。 37、屬性:治腸癰,內托神妙。此藥不問老幼,皆可服之,無不作效,最止疼痛,不動臟腑。 黃蠟(半兩,要黃色者,一方用七錢) 白礬(一兩,要明者,細研) 上熔化黃蠟和礬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漸加至三十丸,食遠用溫白湯送下。 38、屬性:治便毒,內蘊熱氣,外挾寒邪,精血交滯,腫結疼痛。 川大黃(三錢) 澤瀉 牽牛 白芍藥 桃仁(去皮尖,各二錢) 辣桂 甘草(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煎一盅,食前服。 39、屬性:便毒初發用此。 南木香 延胡索 天花粉(酒浸) 舶上茴香(炒) 白牽牛(炒) 白芷 當歸 甘草(各一兩) 青木香(半兩) 穿山甲(酒浸,炙焦,二兩) 上為細末,服二錢,食前溫酒調服,木香湯亦可。 40、屬性:雄黃 乳香(各二兩) 黃柏(一兩) 上為細末,用新汲水調敷腫處,自消。 牡丹散治肺癰。胸乳間皆痛,口吐膿血,氣作腥臭。 牡丹皮 赤芍藥 地榆 苦梗 薏苡仁 川升麻 黃芩 生甘草(各一錢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