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foot id="ukgsw"><input id="ukgsw"></input></tfoot>
    
    • 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墨子的教育思想

       江山攜手 2015-01-29

      墨子的教育思想(770)
      第770篇:中國古代教育家思想研究·墨子的教育思想

      逍遙行者

      2011年4月3日

          第一章  墨子綜述

          第一節 墨子的生平事跡
        墨子姓墨,名翟,魯國人。生在周貞定王初年,約當孔子卒后十余年,也就是公元前468到459年間;死在周安王中葉,約當孟子生前十余年,也就是公元前390到382年間,享壽八十歲左右。墨子可說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偉大而又神秘的人物。他創立的墨家學派和孔子所創立的儒家學派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百家中最著名的兩家,他和孔子兩人被并稱為“顯學”的大師,成為天下人學習的榜樣,當時的男女老少沒有不歡欣企望的。如此偉大的人物在歷史上應享有盛名,然而,與孔子在人們心目中的輝煌傳誦成反照,各種史籍對墨子的生平卻未有一明確、肯定的記載,以至后人關于墨子本人的情況知道很少,使我們無法認清墨子的真面目。墨子出生何地,也有爭議。《史記·孟荀列傳》說他是宋國的大夫,《呂氏春秋·當染》則認為他是魯國人。
        從墨子的一生的活動看,墨子可能出生于當時的士階層,但他本人曾經當過制造器具的工匠,具有豐富的生產工藝技能,他稱自己為“賤民”。墨子早年曾受過儒家的教育,是個博學多才的人。他發覺儒家非常強調禮樂,主張厚葬久喪,不利于人民,因而不滿儒家所提倡的繁瑣的禮樂,于是棄儒而去,后來創立了自己的學派。墨子是一位將自己的一生無私奉獻給社會民生的人。他一生都是在扶危濟困的事業而奔忙,班固《答賓戲》中說:“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就是說墨子像孔子一樣為天下事終日奔勞,連將席子坐暖和將爐灶的煙囪染黑的功夫都沒有。
        墨子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和社會活動家,在中華民族的文明史上,代表了一個時代的高度。他的思想具有極其重要的時代價值。墨子的思想學說博大精深,他的科學思想前無古人,他的軍事技術高于其它諸子,他對世界、對社會的貢獻是多方面的。在政治方面,墨子主張“尚賢”與“尚同”。他提出了“官無常貴,而民無終賤”的主張,認為只要有賢能,不管親疏遠近,貧富貴賤,都要任用他們。他認為人民的思想都要向他們的長官認同學習,下級的主管必須向上級的主管認同學習,建立起上下的共識,而最高的統治者(天子)要能統一天下的思想。墨子也提出了維護和平、反對侵略的“非攻”的主張。在經濟方面,墨子主張“強本節用”即重視生產、崇尚節儉。人人參與勞作并分工合作、各盡所能。對于分配“利”,墨子主張量功分祿,以勞定賞。在倫理方面,墨子主張“兼愛”,為官的要“興萬民之利,除萬民之害”,為人民的要相親相愛、交互得利。在教育方面,墨子的教育思想是獨樹一幟的。墨子主張的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實現救世拯民。他是第一個不畏勞苦送教上門的教育家。他很重視教授生產、軍事技能、自然科學知識和邏輯知識。他提出了教育上量力性(可接受性)原則、實踐性原則等。教學方法有因時(材、人)施教、講清事物的所以然、以行為本、注重學生個性發展。在自然科學方面他在力學、幾何學、代數學、光學等方面,都有重大的貢獻。在軍事方面,墨子主張“有備無患”,他反對侵略戰爭,采取防御戰爭。他主張外交上要“遍禮四鄰諸侯”,爭取國際上的支持。
         第二節 墨子時代的社會情形
        墨子所處的是戰國初期時代,雖然沒有戰國后期的大屠殺和大混亂,但比較春秋時期卻是不如的。由于封建制度的崩潰,游牧時代進入農業時代的轉變,社會生產有了顯著的進步,各諸侯國之間的政治經濟發生了新的不平衡,出現了強弱的差異,產生了大國爭霸。強國爭霸侵略,造成強欺弱,大拼小的戰爭局面,弄得一般善良百姓,生活喪失了安定。國家越強盛物力越豐富,其專制力也越強,道德越低下,奢侈的程度也越嚴重。衣食喪葬,飲酒作樂,都漫無節制。而這種的無謂大量消耗浪費,卻都是從平民身上剝削來的,戰國時代的儒家,有不少的腐儒出現,喪失了孔子的真精神,專講外在的形式禮儀,不注重內在道德修養,也不誠心地敬天事鬼,只知道厚葬久喪,強調這種喪失初義的表面舉動。同時,在這戰國混亂時期中,產生了老子“無為”和楊朱“享樂”等消極主義,并且在當時的人心中,有著相當的影響力。還有另一些人看不過這種社會情形,因此獨善其身,退出政治,聽讓政權操在小人手中。那時的社會,不論在政治、經濟、宗教意識、人生觀念和生活方式,都發生基本變化。墨子處在這樣的社會狀況之下,一方面見到人民跟隨時代潮流,每況愈下,認為不能袖手旁觀地不起來挽救,另一方面,目睹邪說謬論橫行,要挽救眾人,也就不能不先運用堅強的論證,去駁倒他們。因此,才向有組織,有結構的論說文體發展和倡導 
          第二章 墨子教育的內容與目的
         第一節 有道者勸以教人
        因戰爭連年不斷,社會動亂不安,面對殘酷的社會現實,經過長時間艱苦的探索與實踐,墨子終于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人生觀,即“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兼愛中》),實現“兼相愛、交相利”(同上)、國泰民安的理想社會。要實現這一崇高理想,教育就肩負著了重大的使命。墨子認為,教育是一種“為義”的活動。《尚賢下》篇說:“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財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勸以教人。”然而,相比之下,“有道者勸以教人”比其它兩種顯得更重要。這是因為,教育可以培育出有德之人,使人認識義的重要性。當人們意識行義不但能使自我受益,也可以給整個社會帶來公義,那么人們也就會樂于從事行義的活動了。墨子舉例說:

      翟慮耕而食天下之人矣,盛然后當一農之耕,分諸天下,不能人得一升栗。籍而以為得一升栗,其不能飽天下之饑者,既可睹矣。翟慮織而衣天下之人矣,盛然后當一婦人之織,分諸天下,不能人得尺布。籍而以為得尺布,其不能暖天下之寒者,既可睹矣。翟慮被堅執銳救諸侯之患,盛然后當一夫之戰。一夫之戰,其不御三軍,既可睹矣。翟以為不若誦先王之道而求其說,通圣人之言而察其辭,上說王公大人,次說匹夫徒步之士。王公大人用吾言,國必治;匹夫徒步之士用吾言,行必修。故翟以為雖不耕而食饑,不織而衣寒,功賢于耕而食之、織而衣之者也。故翟以為不耕織乎,而功賢于耕織也。(《魯問》)
        墨子的意思是說,若僅靠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去耕種田地,最多只能相當于 一個農夫的作用。即使幸而有所收獲,把它全部拿來分給天下的人,天下人也不能人均一升糧食,因此并不能使天下的饑餓者溫飽。同樣的道理,僅靠一人之力去織布,并不能使天下的寒者都有衣穿,僅靠一個人去打仗,并不能抵御敵人的進攻。墨子通過耕織與教育的比較,推論個人力量極為有限,教育之功遠勝于個人的自耕自織。但是,用先王之道、圣人之言進行上說下教就不同了。王公大人采納了自己的意見,那國家必治;普通老百姓聽從了自己的教導,那么舉止就會變得有修養。這里,墨子指出了教育的重要性,而且以自己上說下教的教學活動為例子,說明教育雖然不屬于物質生產活動,但是,它經由培養和造就的人才這個中介作用于社會的政治統治、個人的人格修養等方面,推動社會進步。所以,從實際效果來說,“有道教人”比“有力助人”、“有財分人”的作用大得多 
        墨子相信,人是可以通過教育而改造的。根據《所染》篇記載,墨子曾見染絲者而嘆息說:
        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所入者變,其色亦變。
        這似乎暗示說,人的品性可以受到后天的習染而改變。《所染》的下文接著說:
        非獨國有染也,士亦有染。其友皆好仁義,淳謹畏令,則家日益、身日安、名日榮,處官得其理矣,則段干木、禽子、傳說之徒也。其友皆好矜奮,創作比周,則家日損、身日危、名日辱,處官失其理矣,則子西、易牙、豎刀之徒是也。
        也就是說,人會受到周圍環境很大的影響,從一個人的交友就可以大致看出他這個人的品行。從墨子反復強調“有道者勸以教人”是仁者之事、“隱匿良道而不以相教”(《尚同上》)是不仁不義之事來看,他顯然相信人可以通過學習來改變自己的品德與知識。這也是他反復勸說別人去學習的原因所在 
        在墨子看來,教育目的是為國家培養大量的“兼士”。墨子希望培養眾多的兼士,以利于國家的統治與穩定。《尚賢上》篇記載:
        是故國有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賢良之士寡,則國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務,將在于眾賢而已。
        意思是說,若國家擁有眾多賢良人士,那么國家的治理就厚實、穩固;若國家擁有的賢良人士少,那么國家的治理就薄弱、動蕩。因此國家的執權者的首要任務,是使賢良的人增多。如何使“賢良之士”亦即“兼士”增多呢?那只有通過良好的教育來培養了 
          第二節 談辯、說書與從事
        按照墨子的意見,一個良好的國家必須由“賢良之士”來管理或統治。這樣人民才能享有安居樂業的生活。“賢良之士”的標準是厚乎德行、辯乎言談、博乎道術。“厚乎德行”是說個人的品德要好;“辯乎言談”是說必須對修辭或論辯的藝術有良好的素養;“博乎道術”是說要具備或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能。這三者基本上包括了品德和才能兩個方面。墨子的教育內容主要是圍繞著這些標準來制訂的。《耕柱》篇說:
        治徒娛、縣子碩問于子墨子曰:“為義孰為大務?”子墨子曰:“譬若筑墻,能筑者筑,能實壤者實壤,能欣者欣,然后墻成也。為義猶是也,能談辯者談辯,能說書者說書,能從事者從事,然后義事成也。”
        治徒娛、縣子碩是墨子的弟子。他們有一次問墨子道,什么是行義的當務之急?墨子回答說,這就好象筑墻。能夠修筑的修筑,能夠填土的填土,能夠測量的測量,然后墻可以筑成。做義事也一樣,能夠談辯的談辯,能夠說書的說書,能夠從事的從事,然后義事就可以實現了。這里,墨子區分了三種活動,即談辯、說書和從事,這三者大概也是墨子教學的主要內容了 
        關于“談辯”,《墨子》書有“墨辯”六篇專門研究辯論的技巧。墨子對辯論的方法相當的重視,他所提出的察類明故原則以及三表法,都為后期墨家進一步研究邏輯和辯論的規律準備了基礎。此外,墨子有意要培養一大批社會宣講的專門人才到各諸侯國宣講墨學,并于當時的儒家及其它學派進行辯論。非常有可能的是,墨子曾專門設立了談辯一科來教育弟子 
        至于“說書”的含意,墨子本人并未給于解釋。其大概的意思是指對古代留傳下來的文化典籍進行研究。墨子重視《詩》、《書》,在論證自己的觀點時,他經常引用古代的文化典籍來替自己辯護,三表法中有一表說“上本之古者圣王之事”,而“古者圣王之事”主要就是通過書籍留傳給我們的。因此,“說書”對于墨子的教學來說自是必不可少的內容。但有學者認為“說書”指的是”陳述墨學”。論說書指的是什么?……辭書上解釋“說”為陳述、解說、言論、主張、學說、勸說、說服;“書”為寫、文字、書信、文書、書籍。據此,較為確切的解釋應為“陳述墨學”。墨子要造就一批墨學教育工作者,使他們到各地辦學傳道,闡述墨學 
        “從事”是指掌握一些具體的知識和技能,以參與實際的工作或事務。墨子除了培養宣傳、教育兩方面人才之外,就是培養實干能戰的勞動、科技、軍事方面的人才。墨家經常會面臨制械、守城等任務,所以需要具備相當的專門技術和知識。《墨子》書中《備城門》以下各篇講的就是一些防守的技巧。墨子是重視實際教學的,因此,“從事”當然也就成為他教學中的一科了 
        談辯、說書和從事三者合起來,涉及到語言、知識、技術及人文傳統等許多方面,說明墨子的教學內容相當廣泛。這十分有利于人才的全面培養。有了這三面的人才,才使墨學成為“顯學”,才使墨家成為一支維護和平、實行兼愛的重要力量。

          第三章 墨子教育的類別

          第一節 社會教育 

          墨子從社會政治方面著眼,認識到社會教育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首先是因為”王公大人”掌握著統治大權,他們的領導作風和個人的好惡影響著整個社會的發展,所以要說服教育他們“尊天、事鬼、兼愛、非攻、尚賢、尚同、非命、非樂、節用、節葬”。其次是“農與工肆之人”,這部份人是社會的創造者,占人類的絕大多數,因而要對他們進行教育,喚醒他們共同創造一個“兼相愛、交相利”的理想社會。墨子要喚起廣大人民的覺悟,提高全社會人的素質,如此才能實現崇高的社會政治理想。 
        墨子對社會教育的進行有三條寶貴經驗:

          (1) 上說下教,全面教育

          墨子在魯國聽說楚國要攻打宋國,除組織弟子幫助宋國防御,還親自步行十天十夜,趕到楚國“上說”楚王,說服楚王放棄攻宋的計劃。再如墨子教育魯陽文君,不要攻打鄭國,魯陽文君聽從墨子的勸告終止了攻宋的計劃。對于平民百姓,墨子進行“下教”。如《公孟》篇記載,有一個身體健壯、思路敏捷的人來到墨子門下,墨子勸他跟自己學習,學成之后告訴他:我教你學是行義,你學習也是行義,你不學習,人家就會笑話你,所以我才勸你學習。

          (2) 強聒而不舍,遍從人而說之的“扣則鳴、不扣必鳴” 
        墨子一貫堅持積極主動教育,主動去解決問題,永遠起主導作用。他說:“不強說人,人莫之知也。”(《公孟》)他從撞鐘及至國家的政事為例,說明主動教育的重要道理。堅決反對教師”待問而后對”、”弗問不言”的被動施教。他在《公孟》和《非儒》篇里都駁斥了儒家“擊之則鳴、弗擊不鳴”的施教原則。墨子還把不積極主動施教看作是施教者的過失,認為是危害社會的禍亂之源,所以一再強調要“強說強教”、“扣則鳴、不扣必鳴。” 
         (3) 擇務而從事“因材施教” 

          墨子帶領弟子周游列國,其弟子魏越問道,見到各地諸侯,您將說什么呢?墨子說,到了一個國家,要選擇重要的事情進行勸導說教,假如一個國家昏亂,就告訴他們尚賢尚同的道理;假如一個國家貧窮,就告訴他們要節用節葬;假如一個國家喜好聲樂、沉迷于酒,就告訴他們非樂非命的好處;假如一個國家荒淫不講究禮節,就告訴他們尊天事鬼;假如一個國家以欺侮、掠奪、侵略、凌辱別國為事,就告訴他們兼愛、非攻的益處;所以說要“擇務而從事。”這段話充分表明了墨子“因材施教”,根據各國實際情況進行游說的做法。
          墨子社會教育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形成龐大的教育網絡。墨子知道,任何事情要想成功,只靠個人的力量是不行的,要培養更多的人才共同去做,才有希望成功。因此,他除自己到各國游說之外,還派出許多弟子到各地分頭講學,宣傳墨家主張,形成遍布社會各地的教育體系。 

          第二節 學校教育  

          墨子非常重視學校教育,以作為培育人才的搖籃,培養出來一批又一批的墨者,為傳播墨學,興利除害而“摩頂放踵”、“上說下教。”墨子學校教育的課程設置比較全面。公共必修課有古代文獻,如《詩》、《書》、《春秋》以及墨子所編的講義《墨經》。獲得基礎知識后,再分為三科:“能談辯者談辯、能說書者說書、能從事者從事”,根據學生的能力、愛好、特長編班,或入文科,或入理科,或入軍工科。所教學科大體包括哲學、宗教、倫理、教育、天文、數學、物理、應用科學、軍工科學、政治、經濟、外交等。  

          墨子辦學宗旨是培養博學多能、文武兼備、能強力辦事并富有“有道教人、有財分人、有力助人”精神的“兼士”。墨子對其弟子施以嚴格的組織紀律教育,培養高尚的情操和優秀的道德品質,授于各種專門的知識和各種生產勞動的技能技巧,使他們在分工合作的原則下,各從事其所能,把他們培養成真正履行墨家道義,實現“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政治目的而行義的“兼士。”
        墨子的教育對象主要是”農與工肆之人”,面向天下,在民間廣泛招生。招生辦法靈活多樣,主要是有人推薦入學,如在《魯問》篇記載魯人推薦兒子上學就是一例。再就是上門動員入學,如《公孟》篇里有一個人以“吾族人無學者”為理由而不學習,墨子聽了力勸他改變錯誤的想法,要他努力去學習義。這是墨子親自動員入學行義的事例。
        墨子的教育理想是使廣大民眾皆知為義,都有奮發向上以身殉義、以天下為己任、憂國憂民的憂患意識,和為他人利益而奮斗的俠義精神。學校教育力求使學生成為德才兼備、言行一致、義利并重、述作并重、損己利人、積極進取、艱苦奮斗的兼士,具有赴刃蹈火、死不旋踵的無私奉獻精神。
          第三節 終身教育
        學校教育僅僅是短期教育,墨子將教育延伸到學生的終身,這就是終身教育。《魯問》篇記載:
        子墨子使勝綽事項子牛。項子牛三侵魯地,而勝綽三從。子墨子聞之,使高孫子請而退之。曰:“我使綽也,將以濟驕而正嬖也。今綽也祿厚而譎夫子,夫子三侵魯,而綽三從,是鼓鞭于馬靳也。翟聞之:言義而弗行,是犯明也。綽非弗之知也,祿勝義也。”
        墨子讓弟子勝綽去項子牛處做官。項子牛三次侵犯魯國領土,勝綽三次都跟從了。墨子聽說后,派弟子高孫子請求項子牛辭退勝綽,并且說:我讓勝綽去,是為了制止驕橫、匡正邪僻。現在勝綽俸祿豐厚了,卻欺詐你夫子,你三次侵犯魯國,勝綽三次都跟從了,這就像揚鞭打馬車的中馬一樣。我翟聽說過,出語講仁義卻不實行,是違背了明白的道理。勝綽并不是不知道,而是將俸祿看得比義還重啊!可見,墨子因弟子勝綽助項子牛伐魯,違背了義,而派弟子高孫子去項子牛處辭退勝綽。勝綽是在墨子處學成后去事項子牛的,但墨子還要關心并繼續教育勝綽。這是一種正規教育的延伸,是一種終身教育。這也是墨子的一種為義之舉。墨家子弟“赴火蹈刃、死不旋踵”的俠義精神實乃墨子教化之所致 

          第四章 墨子教育的方法
         第一節 強學強教
        墨子認為,既然學是為義,教也是為義,那么作學生的就必須強學,作教師的就必須強教。“強學強教”成了墨子對教、學兩個方面所提的最基本要求。關于勸人“強學”的例子,《公孟》篇有一段記載:
        有游于子墨子之門者,子墨子曰:“盍學乎?”對曰:“吾族人無學者。”子墨子曰:“不然,夫好美者,豈曰吾族人莫之好,故不好哉。夫欲富貴者,豈曰吾族人莫之欲,故不欲哉。好美欲富貴者,不視人猶強為之。夫義,天下之大器也,何以視人?必強為之!”
        墨子曾勸他的一位弟子去學習,這位弟子以“吾族人無學者”為由來搪塞。墨子批評道:你的這種說法是不對的。一個人愛美,他并不會因自己的族人都不愛美而放棄自己對美的追求。一個人向往富貴,他并不會因自己的族人都不想富貴而放棄自己對富貴的追求。更何況“學”是一種義事,屬天下最貴重的東西,因此,你應當努力去學習才對,又何必去管別人怎么做 
        關于“強教”,在《墨子》中記載有許多墨子主動施教的例子。如墨子聽說魯國南部有一位名叫吳慮的隱者,冬陶夏耕,自比于舜,就馬上前去見他,與之辯論;當墨子發現自己的弟子有材質優秀,有培養前途的對象時,就主動地勸他去學習;當墨子聽說禽滑厘這個人喜歡勇時,就親自找上門告訴他什么是真正的勇。最令人回腸蕩氣的是,當墨子一聽說楚國即將攻打宋國時,就馬上從千里之外動身,去公輸般和楚王面前演說其兼愛非攻的大道理 
        對于強學強教的意義,墨子在《貴義》篇曾說過一段比較概括的話:“嘿則思,言則誨,動則事。使三者代御,必為圣人。”“嘿則思”屬學,“言則誨”屬教。整句話的意思是,沉默的時候就自己思考,講話的時候就教誨別人,行動的時候一定符合義。做到了這三點,就可以成為圣人了。這是墨子強學強教的心得,也是他自覺遵循的行為準則 
         第二節 因材施教 
        墨子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因人、因時、因事、因地的不同,而施于不同的教育。他要求弟子“能談辯者談辦、能說書者說書、能從事者從事。”(《耕柱》)據此可知,墨子根據教育對象素質的不同,挖掘弟子潛力,發揮弟子特長,分別給于教育。墨子不固守培育全才、通才的教育目的,而是貫徹執行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考察被教育者的具體情形,區別對待,使他們學有專長。墨子反對弟子不考慮自身的條件,隨心所欲,盲目學習。有弟子欲學射擊,墨子斷然拒絕。
        二三子有復于子墨子學射者,子墨子曰:“不可,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從事焉。國士戰且扶人,猶不可及也。今子非國士也,豈能成學又成射焉?”(《公孟》)
        從墨子的回答看,他顯然不主張貪多鶩廣。他希望弟子們能夠根據自己的能力而“量力從事”,而專精一科,而專精一科與因材施教,說到底也不過是一體的兩面而已。墨子也曾指導弟子說:
        凡入國必擇務而從事焉:國家昏亂,則語之尚賢尚同;國家貪,則語之節用節葬;國家熹音湛湎,則語之非樂非命;國家淫僻無禮,則語之尊天事鬼;國家務奪侵凌,則語之兼愛非攻。(《魯問》)
        墨子要弟子選擇緊迫的事先講,這是很生動的“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是因國因事因人而異的社會教育。總之,墨子因材施教的方法表現在根據教育對象的特長、愛好、性格的差異,施于不同的教育內容;根據教育對象的天賦資質或才能高低,予于不同的要求標準。墨子能夠認識到弟子們的材資有不同并實施相應之教,這是他長期從事教育活動的結果。
          第三節 學思并重,提倡實踐力行
        墨子在教學中很注重學思的結合,他認為在學習時,不但要知其然,更要認真地思考其所以然。在《墨子》書中,有許多“是故何也”、“何以為”、“何以知之”、“何自”等關于究其所以然的記載。就是要求弟子們開動腦筋,多加思考,注意學思并重。墨家是一個力行的學派,墨子論學更是著重實踐力行,提出“以行為本”、“士雖有學,而行為本”(《修身》)等實踐性的原則 
        言必信,行必果,使言行之合猶合符節也,無言而不行也。(《兼愛下》)
        多言而緩行,雖辯必不聽;多力而伐功,雖勞必不圖。(《修身》)
        墨子認為出言必定守信用,行為必定要果斷,使言行一致就像與符節相合一樣,沒有出言而不實行的。他堅決反對僅停留于言談而不務實際。一個人說話,要是能夠改善自己的行為,就不妨常說,如果不能改善自己的行為,就不必說,因為徒托空言,白費口舌,是無用的 。《公孟》篇記載:
        告子謂子墨子曰:“我能治國為政。”子墨子曰:“政者,口言之,身必行之。今子口言之,而身不行,是子之身亂也。子不能治子之身,焉能治國政?子姑無,子之身亂之矣!”
        告子告訴墨子說,我能治理國政,墨子回答說,政治的事,應該是能說能行,即說即行,現在你只是光說不做,這就是你自己本身亂了,你不能治你之身,又怎能治理國政,你應該提防你本身的錯亂就好了。可見,墨子特別重視實際教育,重視力行教育,重視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墨子在教育過程中貫徹了實際性原則,在教育中提倡了理論聯系實際。

          第五章 結論
        墨子的教育思想是獨樹一幟的,其教育目的是培養“愛利萬民”的“兼士”;教育內容除詩、書外,還有科學知識、邏輯知識和軍事技術等;教育原則和方法注重言行一致、意志鍛煉、行為動機、因材施教;還肯定環境和教育的作用。墨子對自己的政治理想、教育主張堅持以“摩頂放踵而利天下”的精神,躬身實踐,以身作則,收到宏大的社會和教育效果,培養的弟子能為實現他的政治理想而艱苦奮斗。
        墨子是偉大的教育改革家,據《淮南子·要略訓》記載:“墨子學儒者之業,受孔子之術,以為其禮煩擾而不悅,厚葬靡財而貧民,久服傷生而害義,故背周道而用夏政”,這說明墨子善于獨立思考,長于發現問題,敢于革弊立新,創立代表“農與工肆之人”利益的墨家學派。并在教育目的與方針、教學方法與內容等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在這些教育改革中,最重要的是培養什么人和如何提高人的素質。墨子教育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綜合教育加實踐鍛煉。墨子的綜合教育體現在教育思想的全面性和教育內容的廣泛性兩個方面。墨子在教育方法上注重實踐,他所培養的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學成以后直接從事拯救社會和普濟民生的大業,成為時代的棟梁之才。
        總的來說,墨子的教育思想不僅在古代教育使上有獨特的價值,今天仍然能為我們提供多方面的借鑒,有的甚至還有直接針砭時弊的意義。無論是對人人享有完全平等的教育機會的要求,注重培養學生良好道德風范、高尚道德情操,要求磨練學生意志的思想,廣泛的學習與實踐的做法,還是師生在教學中積極主動精神的提倡以及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等等,都對我們有極大的啟示。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日韩欧洲无码AV夜夜摸|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蜜臀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孕妇变态孕交粗暴| 久久精品国产99久久久古代|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 激情 自拍 另类 亚洲| 成 年 人 黄 色 大 片大 全| 免费无码成人AV片在线| 理论片午午伦夜理片久久| 国产性一交一乱一伦一色一情| 午夜宅男在线永久免费观看网| 无码AV免费永久免费永久专区| 久久被窝亚洲精品爽爽爽| 丝袜人妻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亚洲AV福利天堂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V三级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道色宗和久久| 日韩少妇人妻vs中文字幕| 男人J进女人P免费视频| 成人看的污污超级黄网站免费| 成熟丰满熟妇高潮XXXXX| 亚洲欧美自偷自拍视频图片| 人妻无码久久中文字幕专区| 日韩在线成年视频人网站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看| 717午夜伦伦电影理论片| 亚洲中文字幕人妻系列|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清高APP| 成人亚洲av免费在线| 99精品国产99久久久久久97|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无| 亚洲精品天堂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无码WWW久久久|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国产| 亚洲国产福利成人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看|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AV电影网| 人人人澡人人肉久久精品| 国产 亚洲 制服 无码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