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詩歌類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指津 詩歌(包括歌詞)是人們內心深處靈魂的吟唱,是夢幻對現實的超越,它們總是能激發人們思維的火花,撥響人們情感的琴弦,所以,近幾年來,詩歌類材料備受高考作文命題者的青睞。 詩歌類材料作文的審題,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品語義。要讀懂詩歌類材料,首先要學會品語義,把握“詩家語”的一些特殊性:詩歌常對語言進行變形,在語法上主要表現為改變詞性、顛倒詞序、省略句子成分等,以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形象性和含蓄美。 抓意象,抓關鍵。詩歌是借助意象來表情達意的。詩歌語言的含蓄美,也多體現在詩歌所描繪的意象中。這些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性或指代性,審題時,我們可抓住詩歌的意象去聯想、體會,捕捉它所包含的象征意義和寓意。這一步我們要弄清兩個問題:一是詩中有什么意象,二是這個意象有什么深層意義或象征意義,可采用相似聯想進行合理的推求。如果一首詩中含有多個意象,要注意分清幾個意象孰輕孰重,防止出現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錯誤。如果詩歌內容龐雜繁復,我們應該找出并理解它的關鍵語句,把握關鍵信息,以便準確把握主旨。 析主旨。順詩中關鍵語句之“藤”,摸命題者的意圖之“瓜”,分析它們包含了怎樣的是非、善惡、褒貶等觀念,并據此來立意,確定文章主旨。 以上是針對較難理解、較復雜的詩歌材料而給出的審題步驟,核心是抓意象、析主旨,對于淺顯簡單的詩歌而言,往往一兩步就可以到位。 例題分析:
這些詩行引發了你哪些遐想?請你體會其中的意義,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分析】 1、品語義 2、抓意象,抓關鍵
喜愛、走進--陽光---陰影引人注目
害怕、躲避--陰影---陰影躲過眼睛 適當轉換,就成了多則材料的審題 分析材料,明確關系:對比手法 思考:“陽光”和“陰影”的含義? 轉換:“陽光”和“陰影”不僅僅是指現實中的自然現象,更具有深層含義。(在作文時必須將深層含義闡釋出來) 明確: “走進陽光”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是一種健康向上的精神狀態,更是一種追求卓越的人生的人生姿態。“躲避陽光”是退縮,是逃避,是不思進取,更是消極心理的集中反映。 3、析主旨,確定立意 要完整地把握詩句的內涵,既要兼顧“陽光”與“陰影”兩個方面,注意辨證思考,走進陽光又不回避陰影。 A、承認人無完人=====完善自我 B、承認人生的缺陷與不完美====積極樂觀 C、承認不是所有的花朵都能結出碩果====正視失敗所帶來的磨難、難堪,有勇氣繼續走進陽光 學生作文立意角度主要有: (一)把陽光理解為“優點、長處”,陰影理解為“缺點、不足”,有的同學寫“走進陽光”要敢于在眾目睽睽下展示自我,不要怕暴露自己的缺點。如《走進陽光》《勇于面對陽光》。 (二)把陽光理解為“成功與輝煌”,陰影理解為“挫折和失敗”,寫要敢于奮斗拼搏不能害怕失敗。 (三)把陽光理解為“樂觀開朗、積極向上”,陰影理解為“悲觀封閉絕望”,如有的學生寫《擁抱陽光》《讓心靈充滿陽光》。 (四)談光與影的辨證關系。 我來到這個世界上為的是看看太陽,和蔚藍的原野;我來到這個世界為的是看太陽,和連綿的群山。 我來到這個世界上為的是看太陽,而一旦天光熄滅,我也仍將歌唱。我要歌頌太陽,直到人生的最美時光!——巴爾蒙特
例文1 一圈圈漣漪,漾開了人生的韻致。人生的漫長征途里,總有春日鳥啼,夏之蟬鳴,秋日雁歸,冬之梅怒。而惟以一雙明眸,一顆慧心,才能納天地之精華,融萬物之靈秀,正得失,鑒是非。 在陽光中,陰影無疑是顯眼的,正如一滴墨色于一面潔白的墻壁的鮮明對比。也唯有如此,才辨得清黑白是非。與陽光下行走,會被窺見自身的不完善。盡管自身的缺點被亮明得清晰,但是讓明麗之色揮去暗淡的光影,任一捧清泉映照內心的塵埃,于自己,是明朗和溫暖的。所謂“見賢思齊”不過是看清了美好的品質并心向往之。鳳凰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人性向善,正如喜歡寒冷中極歡騰的火光。 縱使自己不是完美的,縱使自己依舊是丑小鴨般的卑微著,但誰阻礙得了對美好的追求呢? 于陽光下曬了一身的晦暗,于清潭波光中辨明自己的污濁,而后完善自己,并微笑著對待自己的陰翳,洗滌它,朗照它,使其清新明凈。 在陽光中,亦能使自己被看得清晰、陽光明媚,人性美好,陽光是生活的底色,仿若星子陪襯天空。自己的灼灼光芒,溫暖著他人,只要內心純潔美好,就如花開暈香般,所到之處,即如泉浸巖,叮咚清脆,蕩滌心間。固然有美中不足,固然達不到至善至美,但美好的品質不能被陰影遮掩,正如一純真的微笑足以拂去晦暗的心情,不畏懼光明,盡管它凸顯我們晦暗的一面;不逃避高大,盡管它印證我們渺小的一面,青青河畔之草,于蒼茫天空下譜寫“綿綿思遠道”的思情。這舉止,近乎微茫,但情意,卻已在浩渺天空下被播灑。 朵朵花兒綻放,顏色紛繁,于陽光下各具情態,那樣鮮活的生命,誰會在乎它的花朵是否沾染過泥淖?丑小鴨灰色的過去,又如何掩蓋得了白天鵝的瑰麗? 歲月積淀,品質凝結,日臻完善自我,沐陽光,采擷其溫暖,糅合成內心的綿軟的情感。心靈愈寬廣,生活的土壤愈豐腴,而有些我們不能改變的,正如玉的斑點,便任其隨時光流駛罷了。我只要在陽關中,懂得自己存在著,并以昂揚的情感噴薄著,便可以凝細流于百川,鍛造出海納百川的氣度,鋪張開波瀾壯闊的人生。
例文2 也許選擇陽光會暴露陰影,但選擇陰影就失去了所有的光亮。 蝴蝶不會因其曾為毛毛蟲的身世而不敢與花兒共舞;柳樹不會因其先衰而不再去早早迎春;曇花不會因其短暫而停止開放-----萬事萬物都有其不足之處,而怎能因此而放棄所有的美好,勇敢地迎接陽光,害怕陰影更引人注目。但那朝陽的一面,是奪目的光彩。 有“蝴蝶總理”之稱的讓,因小時曾患小兒麻痹癥而臉部畸形,他卻沒有因此而停止追尋夢想的腳步,為了能流利地講話,他口含石子常常磨得鮮血直流。最終他成功了受萬人矚目。也許他臉部的缺憾為世界所知,但他高尚的品行卻千古流芳。如果他因此而自暴自棄,我們都不會知道他臉部畸形,但我們也不知道世界上曾有這樣一個孩子患過病卻有偉大的夢想。 不能缺憾而停滯不前,只有陽光能讓你的長處放光,盡管不完美,盡管有陰影,但那優點放出的是迷人的光彩,也會被大家喜愛。 赫本從小喜愛芭蕾舞,十幾年追尋卻因身材過高和某些疾病與首席者無緣。她沒有因為自己偏瘦過高的身材與疾病而放棄登上明亮的舞臺。也許她有一些疾病,也許她不完美,但她美麗的面龐留在多少人的心中,她的純潔,善良對兒童的愛讓多少人感動。就像一位評審員所說:“你見過一個會走路的夢嗎?” 陰影會因走進陽光而引人注目,朝陽的一面卻會飯射出七彩的光芒,這才是人生,這才是生命,沙石不掩海之蔚藍,枯枝不掩梅之芬芳。也許有不足,站在眼光下才能看到生命的全部。 走進陽光,才見蝶之繽紛; 走進陽光,才見柳之柔美; 走進眼光,擦肩曇花之艷麗。 勇敢地走進陽光,認識缺點,更了解光彩。
例文3 正如詩中所說“喜愛走進陽光的人”“總是反射著亮光”,“害怕并躲避陽光的人”,“裹在一片灰黑色之中”。 正如硬幣的兩面,人也有光鮮和暗淡兩面之分。有人為了躲避暗淡,將自己隱于黑暗之中,卻不知自己的光鮮一面也被隱了去。 每個人都不愿意嘗那“失敗”的苦澀,而對成功十分追捧。因此有的人害怕失敗而畏畏縮縮,等待他的將是失敗的深淵。 像爬山,怕被摔下,就不會欣賞“一覽眾山小”的絕美景致,就不會嘗到成功甘甜的滋味,就不會有氣吞山河的豪邁。只有一次次被重重摔下,又頑強爬起,而挺立在山之最高峰的勇士,才有資格說:“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愛迪生一定是太陽的信徒。他走在陽光中無法計數他失敗的次數,無法算出他一次次的失敗,但有一個事實是確定的,他的發明照亮了世界,他給了世界又一個太陽。 而畏懼失敗的人,早已淹沒在人流之中,人們無暇記住他們畏畏縮縮的丑態,無暇記住他們的名字。他們已做為一粒粒平庸的沙礫沖向了大海。 盡管陽光把影子拉得老長,人人都看到了,但我們面朝陽光,把影子甩在身后,走自己的陽光之路,任由別人去評說,而為了不讓別人看到自己影子的人,躲藏在黑夜中,自己也將被黑暗迷失自我。 心里盛滿陽光,就不會被陰暗迷失。樂觀積極的人看到的往往是陽光,而將陰影甩在身后,悲觀者則把黑暗放大為整個世界。如果你不夠快樂,也不要把眉頭緊鎖,人生本來就短暫,何必要栽培苦澀?每天都吸取些陽光,留著冬季取暖。 走進陽光,盡管影子依然存在,但光亮的世界讓我們遺忘那小小的黑暗;走進陽光,即使是寒冷的冬季,我們依然仍想象春日的繁華,春暖花開的世界;走進陽光,趕走對黑暗的恐懼,讓我們大步向前,邁向更燦爛的明天。
例文4:勇敢地站在陽光下 喜歡向日葵總把臉朝向太陽,它從不躲避陽光,相反,它總會追尋太陽的方向,它從不擔心背后的陰影,因為它在面向太陽。 人在面對自己的弱點時,總想著如何不被人發現,因此,他們做事總是“小心慎行”,不敢甩手去干,這類人往往不能有所作為。只有那些不怕在別人面前暴露自己缺點的人才會無所顧慮地在陽光下闖自己的一片天。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因為怕出錯,怕出丑而縮手縮尾,終究難成大器,這樣的人也注定只會生活在陰暗處,一生見不到太陽。 若當初帕格尼尼怕出錯,不敢在大師面前班門弄斧,怎會得到大師們的高度評價,從此平步青云,成為享譽一時的小提琴手。 若當初 居里夫人怕實驗失敗,又怎么會發現鐳,又怎會獲得兩次諾貝爾獎。 成功是從你不怕失敗時開始向你靠近的,上帝不好好讓你在失敗之后仍苦苦等待。從失敗中找成功的經驗,在錯誤中反省自己的心路歷程。 子曰: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古人尚且知道出現錯誤之后,能積極面對并改正是難能可貴的,更何況我們自稱是高智商的那些人。但為什么總是有些人即使明白這個道理,也不愿讓自己走在陽光下呢?是不是他們“淡泊”不想實現自己人生的價值呢?不是,是他們對成功看的太重,急功近利的心讓他們不敢面對任何失敗。但是要知道,沒有誰會永遠成功,處在人生的巔峰。天尚且有陰晴雨雪,更何況人生的征途呢! 不懼犯錯無所謂成功與失敗,給自己一份勇氣,讓自己走出陰暗,生活在陽光下,點一點腳尖,讓自己離太陽更近一點,你會嗅到來自太陽的味道。用一顆坦蕩地心走自己的路,也許你的背影會永遠追隨你,但也許別人不會在意,他們看到的是你整個人在陽光下。 做一株向日葵,在日出時便開始追隨太陽,隨太陽轉過“半個地球”,面向太陽,讓自己完全暴露在陽光下,無懼犯錯更無所謂成功與失敗。
讓陽光完善自己 不要害怕面對陽光,盡管它能讓我們的陰影更加明顯。不要總躲避陰影,越是躲避,它將你包得越嚴。面向陽光,大膽面對自己的陰影,讓它與你一同行走于陽光下,這才提醒你時時尋找光明,讓自己永遠能夠散發光芒。 我們自身的不足與缺點便是伴隨我們一生的陰影,我們注定無法擺脫它的纏繞,再多的彷徨自是徒勞,再多的躲避只是白費。我們不如坦然面對,以開朗的心接納它,讓它們伴自己在充滿陽光的日子里走過。只要我們不再回避,即使這些不足仍然存在于身邊,陽光依然能將我們照亮,讓我們的身上散發迷人的光芒。 大膽地面對自己的不足,正視自己的缺點,它不可怕。不僅如此,我們還應該讓自己更加努力,更加進步,讓自己更加優秀。當我們不斷進取時,已于無形中完善了自己,于不經意中享受陽光的照耀時,會驚喜地發現,陽光并不是那么難以接受,而且它會在我們不斷地進步中漸漸變淡。陽光下,更多的是我們光彩照人的一面,陰影也不愿再來影響你。 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不足與缺陷,雖內容不同,但大致來看,都是一樣的。人進它消,人懼它長。正如俞敏洪喜歡走入陽光。他雖不聰明,不如其他人表現的那樣優秀,但他卻以陽光般的心態面對自己的不足,并且不懈地努力,踏實地前進,終在陽光下露出笑臉,讓自己在億萬人中放出光芒。又如楊孟衡不甘被那灰黑的陰影包裹,雖失去雙臂,仍憑著自己的雙腳不懈努力,最終榮獲全省狀元之稱,為人們稱贊。 人不應懼怕面對自己的不足,不應回避自己的陰影,我們要用坦然的心正視它,接納它,并用自己的不斷努力克制它。我們要帶著一顆開朗、樂觀的心,面對陽光,感受著陽光的明媚,享受陽光的光亮。 別再逃避,別再彷徨,陰影本無所畏懼,讓陽光完善自己,讓陽光照亮我們的生活。 【詩歌類高考作文】 2006年高考山東卷閱讀下面這首詩,根據要求作文。(60分)
星星 仰望星空的人,/總以為星星就是寶石,/晶瑩,透亮,沒有纖瑕。/飛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兒有灰塵、石渣,/和地球上一樣復雜。 讀這首詩可以產生不同的聯想和感悟。請根據你的聯想或感悟寫一篇文章。 注意:①聯想或感悟要與整首詩的寓意有關。②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③不少于800字。④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眺望 人類在創生之初,就有貪婪的好奇,人們總是不斷追尋,不斷探索,遇到一座高山,就想翻過去看看山的另一面有什么,遇到一層薄紗,就想掀開來,瞅一眼隱藏的秘密。而在無盡的探索中,我們常關注的是什么,是否已經丟失了一些東西?直直地緊盯眼下的雙目,可曾在遠方眺望過美麗? 牛頓在探索了一生之后,終于歇下腳步,他將精力轉向了似乎與科學背道而馳的神學,人們都在嘆息,甚至拋棄了他,然而,他真的失去了本真了嗎?真的所謂精神失常了嗎?不!我們不會相信這些只看重成果獎項的人的話,我知道,牛頓在窮其一生的科學研究之后,已經頓悟,宇宙之大,不會在乎人生自鳴得意的小智慧,越是深入地探索,越是能體會到造物主的深奧與不可窺探,只有膚淺的人才會拿著一點點小發明高喊:“我看清了世界!”牛頓探究上帝,更不是祈求通往天國的路,他只是在山腳下,眺望山頂美麗的風光。 周敦頤有文:“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這是中國人關于距離美的含蓄表達,難道稱不上精辟嗎?絕世的美人難道非要將毛孔放大到清晰可見才看得見美?五彩的油畫難道必須被肢解為一塊塊的色斑才能體味?精妙的詩句一定要把一個字擴展成一段話才能欣賞?這個世界已經夠繁瑣了,一定要將細節一一展現嗎? 滾滾紅塵,不盡愛恨情愁,蕓蕓眾生,誰能乘云歸去?與其在俗世間滾爬,不如暢游山巔,共紅日之沉浮。南山下的雛菊,映著一張滄桑而同樣有花般笑容的臉,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污濁的塵世,無盡的誘惑,金錢,地位,聲名,然而,這些海市蜃樓般的期盼,誰又能真正看得清呢?有時,回頭不顧,在青山外眺望著似云似霧的一切,也是一種勇氣。 人都會有追求,也都會有一探究竟的渴望,然而有時努力追求的是一種殘缺、遺憾,而在遠處眺望時,你收獲的卻是完美。 夢想在現實中起舞 仰望星空,那似乎沒有纖瑕的星辰在銀河中閃耀,而給了我們無限的遐想。那不染纖塵的星空里,放飛了多少人美麗的夢想。飛上星星的人知道,那里像地球一樣,也有灰塵和石渣,于是他們失去了幻想的自由和權利。我們不能一味沉溺于自己的幻想之中,卻也不能讓自由飛翔的思想湮沒在無情的現實里。 阮籍目睹世間的渾噩不堪和好友的身首異處,借醉酒逃避現實。他的一生一直在逃避、逃避、逃避,卻終因一篇《為鄭沖對晉王箋》被人唾棄。嵇康則完全生活在現實之中,不肯向生活做出任何妥協,最終一曲《廣陵散》成為絕響。其實人生由阮籍的醉酒向前一步便是嵇康的《廣陵散》,人生由嵇康的《廣陵散》向后退一步便是阮籍的醉酒,殊途同歸的境遇竟是如此迥異。若是兩人各向中間邁出一步,將幻想與現實稍加中和,也許就不會落得生者隱入迷幻,死者融入蒼穹,只留給后人無盡的悵惘。 我們如何才能讓仰望星空的人了解現實,又如何才能讓飛上星星的人保留夢想呢?
在那個人人埋怨的時代,沈從文先生目矚現實的殘酷卻依然將那個江南小城寫成了山美、水美、人美的世外桃源。現實沒有湮沒他對人生的希望,他用一份最原始的情感和一顆赤子之心看待這個社會,看待自己的人生。他沒有沉醉于自己的幻想亦沒有讓現實麻木自己的心靈。 張允和先生亦是一位智慧的老人,她一生經歷了大富大貴,也經歷了戰火紛飛、十年浩劫,而她卻永遠保有一副悲天憫人的情懷、一顆永不衰老的童心。她那悲天憫人的情懷使她正視現實并戰勝現實,而她那顆永不衰老的童心則使她在任何艱難的情況下都不放棄幻想和權利。 川端康成淺淺的一句“凌晨四點鐘,看到海棠花未眠”瞬間感動了多少心靈。這是夢和現實完美的結合,讓那些世俗之物頃刻間土崩瓦解,讓多少在現實中日漸麻木的心靈得到了溫暖。
現實,但不委身于現實;保持幻想,但不沉溺于幻想。讓夢想在現實中跳一曲酣暢淋漓的舞蹈吧! 2007年北京高考作文題: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是唐詩中的名句,有人說,這是歌詠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說,這是一種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說,這是嘆息“細雨”、“閑花”不為人知的寂寞處境;有人說,“看不見”、“聽無聲”并不等于無所作為;還有人說,這里的情趣已不適合當今的世界......請你根據讀者兩句詩的體會,展開聯想,寫一篇文章。 要求:1.自擬題目,自定角度。2.除詩歌外,文體不限。3.全文不少于800字。 無聲的經典 你是否讀過這樣的名句:"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不聲".這是唐詩中的經典名句。亦如詩句本身,經典的東西就像細雨濕衣,好似閑花落地,在一片寧謐中打動人心,撥動心弦,在這個"速食"文化,"快餐"文化當道的聒噪的社會里,我們是否應該換上一份安然恬淡的心境,來呼喚無聲的經典? 無聲的經典,它不靠浮華的表面吸引眼球而是用潛在的魅力打動人心。韓國的言情小說,頹廢的網絡文學,千篇一律的校園散文,令人眼花繚亂的武俠志怪,它們林林總總地占據著書店的各個角落。人們爭搶著去買、去讀,緊緊跟隨著潮流的腳步。然而在這片虛華的背后呢?卻是掩飾不住的空洞和空泛。 經典的書籍躺在書店的一隅,無聲而靜默地等待著人們的光顧。信手翻開一本本古典詩詞,經典的力量無聲地抓住你的心靈:岳飛的"八千里路云和月"是豪邁者的氣魄;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是自信者的不羈;柳永的"楊柳岸,曉風殘月"是婉約者的柔情;歐陽修的"淚眼問花花不語"是相思者的的哀怨……經典,在歷史的長河中無聲地流淌,用流行所無法企及的寧靜的力量熏陶漸染了一代又一代人,用內在的魅力給予人們享受與思考。 無聲的經典,它不靠時下的潮流彰顯美麗,而是用內在的價值守住一份永恒。經典的畫作沒有漫畫那般唯美絢麗,卻在樸實的畫面中啟迪人們思考;經典的畫作,沒有照片那般真實精致,卻在寧靜中給人別樣的享受。 它們靜靜地懸掛在美術館墻壁上的玻璃罩內,等待著與你的目光相遇。拉斐爾的《吻》是愛情的獻禮;波堤切爾的《西斯廷圣母》是親情的溫馨;梵高的《向日葵》是大自然的勃勃生機;達。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心靈的洗禮……經典,不需要潮流作襯,它們無聲地感染著人們的思想,蕩滌著人們的心靈,擁有永恒的力量。 無聲的經典,像是剝開石榴時往外散的透明果實,落在你最不在意的腳邊。被陽光曬成褪色卻始終青澀的粉紅,重拾起進,生命溫暖如昔。于是我們呼喚,呼喚"細雨濕衣,閑花落地"般無聲的經典。 2010年安徽卷高考作文: 閱讀下面這首詩,根據要求作文。(60分) 吳 興 雜 詩 [清]阮元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萬家。 深處種菱淺種稻,不深不淺種荷花。 這首詩蘊含的哲理,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或聯想?請根據你的思考或聯想寫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注意]①立意自定,題目自擬;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襲。③不得透露個人相關信息。④書寫規范,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凡事,適可而行后適可而止. 當然,止于至善,是每個人最希望看到的結果.不管是偏遠鄉村的農夫,漁夫還是繁華都市的工人,高管,都在為這快節奏的社會發展打著合諧的節拍. 然而,富士康的兄弟姐妹,卻因為跟不上著這和諧的節拍,付出生命的代價.環境是改變一個人重要的因素,但不能困在當前環境而不知返途,人生是美好的,不能因為短暫的挫折和傷痛就要選擇輕生.陽光總在風雨后,不經過的努力的耕種怎能感受收獲的喜悅?用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先生的話"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但絕大多數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陽"來映照這些經不起生命折騰的人最為恰當不過了.經不起打擊,你就遺失了后天的美好. 也許,環境只是人生選擇上的一個失誤. 人的十字路口,選擇失誤,錯過機遇,確實很多.如果這個集體真的不合適你,你可以考慮換個集體.不一定非要等老板覺得你不能勝任這份工作的時候,你才選擇離開.人生要找合適自己的,不是找湊合自己的.哪怕這份工作薪水不錯,但違背你的原則和道德底線,你可以大方地說"NO",沒有什么丟臉和庸俗. 近些年,安徽出了一個名人----許嵩.他被冠以"周杰倫接班人"和"音樂界韓寒"之稱,可見其影響力.我們且不說,他是誰誰誰的影子,隨便在哪個搜索引擎一搜,都是他的海量信量. 讀過他簡歷的人都知道,他是安徽醫科大學畢業生,然而,他卻走上獨立創作音樂的道路,集詞曲唱錄混音制作于一人,在創作型歌手當中都屬屈指可數的奇人.他沒有簽約任何唱片公司,只通過官網宣傳,就有很好的銷量,他擁有全球海量FANS.這么多的人粉他,說明他是成功的,是大家的典范.醫學和音樂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個行業,但許嵩找到了屬于自己的,適合自己的道路,并且把這個選擇無限最大化了. 選擇合適自己的,很重要;不適合自己的,只會讓你白搭更多. 再拿婚姻來說,找一個愛的人是過一輩子,不是馬馬虎虎地過一生.人生的路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不能將就地過,要過就要有滋有味地過.時下,各大衛視的相親節目里男選女,女選男.驚現雷人雷語,讓老外對中國人的愛情觀和愛情價值觀都產生了疑問,中國人就這么低俗嗎?對別人提要求,首先也得掂量自己的斤兩,適合的紐帶是拴在兩個人的身上,不是建立在其中一個人離譜得有悖社會風氣的條件上,那樣,適合的天平終有一端不平衡而傾斜.令人啼笑皆非的鳳姐,不知山高水深不為過,居然弄不清自己的份量,狂言只有北大清華研究生才適合自己,也不怪在作秀節目現場被人扔雞蛋,換成我,肯定要扔鵝卵石.有人做過精確的估算,全中國有6人符合鳳姐的要求,但愿這6人中的一人這輩子能和鳳姐憋屈著堅強地幸存到生命的終點. 蔥就是蔥,插哪兒都裝不了蒜.大家都明白這個簡單常識:水田種不了麥子,旱地種不了稻子.如果你非要違背客觀規律,主觀臆斷行事,只會適得其反,狼狽收場. 人生亦是如此,適可而行方始步,量力而行卻止履。
【試題演練】
一、審題立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