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戀,是近幾年來流行的新名詞。
網戀,是隨著網絡的普及而產生的,是網絡QQ的衍生物。
沒上過網的人,不會網戀;不聊QQ的人,也不會網戀。
網戀的人,有年老的,有年輕的;有未婚的,有已婚的;有喪偶的,有離異的。
網戀不都是婚外情,網戀中有婚外情。
就網戀中的已婚者來說,大多男主角是主動地在獵取對象,
而大多女主角是在不知不覺中被陷了進去,成了被獵取的對象。
網戀的人,大多家庭條件都是不錯的。否則,天天忙于工作和生計,
哪里有時間和精力端坐的屏幕前卿卿我我?
網戀中的男人(主要是已婚的),主要是尋求心理的占有。
有句老話叫:“妻不如妾,妾不如侍,侍不如偷,偷不如偷不著。”
所以,男人在乎的更多的是過程的體驗而不是結果。網戀中的女人(主要是已婚的),主要是夫妻分居兩地,或者是丈夫經常外出以及早出晚歸,所以要填補情感的空白(她們夫妻的感情未必不好),她們在乎的更多的是結果的延續。網戀中的癡男寥寥無幾,受傷害者也少;網戀中的怨女不少,受傷害者也多,戀得越深,傷得越深。
很多人都想找個情人,網絡提供了平臺。為什么?因為,在身邊找情人,太招搖,后遺癥也大,哪天東窗事發了勢必影響家庭和睦,甚至鬧離婚,這是絕大多數人所不愿意的。所以,成就了網戀的時髦。在網絡里交流,可以大膽地表白(說穿了,就是勾引),可以大展你的口才,可以施盡你的甜言蜜語,不必計較對方是否喜歡是否接受,遭到拒絕,可以再來——網絡里的對象千千萬,這個不行那個來。
網戀了,男的把女的叫紅顏知己,女的把男的叫藍顏知己。
戀久了,也許有些人就走入了現實,發展到了一夜情、兩夜情……
有了一夜情、兩夜情,就是情人了,不能再叫知己了,知己之間是沒有性交往的。
網戀,基本注定是沒有結果的。即使有了一夜情,兩夜情,甚至更多,也難以走入現實步入婚姻。因為大多網戀者(應該說是百分之百),都是背著自己的老婆或丈夫的,真要各自離了婚再結婚,大家都會搖頭搖雙手。
再者,現實生活中,異性交往時都極力隱瞞自己的缺點和陋習,更何況網絡是虛擬的,大家更注意展示自己的優點而隱瞞自己的陋習。
網戀了,即使有了一夜、幾夜情,自己也未必對對方有所了解。
男人,是因性而愛;女人,是因愛而性。所以,對多數人而言,
動搖家庭涉及婚姻,是網戀的禁區和底線。說穿了,有目的地去“網戀”也好,不自覺地陷入網戀也罷,都是在主動或潛意識地尋求對自己心理和生理上的刺激。
激情過后,有些人無所謂(主要是男士),很多人覺得后悔(主要是女士),甚至感覺心靈受了重創!就象賭博者,如果家底不好輸個精光,不后悔才怪。
網戀者,實際上也是在自覺或不自覺地拿自己的情感在賭博,誰都希望自己不會輸。想不輸錢,只有自己不參與賭博。
所以,醫治網戀帶來的傷害,就只能是不再繼續使用QQ號碼。
網戀也好,現實中的戀愛也好,都離不開一個戀字。有戀,自然涉及到“愛”。
不知道人們在把“愛”字吐出口時,是否想過:愛,不但是理解、是牽掛、是思念、是呵護,更是對自己、對對方、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
如果只憑一時的激情,就輕易把“愛”說出,那簡直是對“愛”字的褻瀆——那“愛”字也太好寫了!
網戀,也許讓人癡狂,也許讓人心累!網戀,注定了是對自己的傷害,對對方的傷害。戀得越深,受的傷害越大。網戀之前,或許都知道遲早有受傷的那一天,但大家還是趨之若騖。
就像吸煙者,明明煙盒里寫了“吸煙有害健康”,吸煙者卻有增無減。
錢鐘書把婚姻比喻成“圍城”,城內的想出來,城內的想進去。
我想,網戀也不外乎就是“圍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