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最高境界:狂草2014-12-19 夫莽 藝術與哲學
狂草在千年書法長河里、博大的翰墨世界中,最具有影響表現力、最能表達情感、最能情動于衷而體現于外,一瀉千里、激起千層浪,當屬狂草為最。 狂草,書寫簡潔、變化無窮、龍飛鳳舞、如雷鳴電閃、風云浪滾、氣吞山河。寄情于筆墨與感情融匯,以點、線、面發興,展現于作品之中。在其墨色上追求、濃、濕、干、淡、焦,在其速度講究、抑、揚、頓、挫、輕、重、緩、急。
狂草筆勢連綿回繞,字形變化繁多。相傳創自 漢 張芝 ,至唐張旭 、懷素始有流傳。 清 馮班《鈍吟書要》:“雖狂如旭(張旭)素(懷素) ,咸臻神妙。 懷素草書(上圖) 張旭的狂草左馳右鶩,千變萬化,極詭異變幻之能事。韓玉濤先生認為可將其歸納為三個特點。其一為“狂”,寫起來一氣呵成,始終一貫,保持一種氣勢,滿眼是“意”,“無惜是非”。其二為“奇怪”、“變態”。如“游云千萬朵”,變幻莫測,下筆結體,都不易捉摸。第三個特點是“可畏”。“可畏”不是“可悅”、“可媚”,擯棄妍美、纖弱的病態,而產生一種巖石壓頂之感,“觀者對字,若‘逼利劍之鋒芒’,感到‘肅然巍然’”。張旭的草書雖狂雖草,但不失法度,一點一畫,皆有規矩,因為他的楷書亦有相當高的成就。張旭傳世的作品不多,可見到的有《肚痛貼》、《古詩四帖》等。 張旭草書(上圖)(史稱草圣) 懷素和張旭齊名。后世有“張顛素狂”或“顛張醉素”之稱。可以說是古典的浪漫主義藝術,對后世影響極為深遠。他也能做詩,與李白、杜甫、蘇渙等詩人都有交往。好飲酒,每當飲酒興起,不分墻壁、衣物、器皿,任意揮寫,時人謂之“醉僧”。懷素的草書,出于張芝、張旭。唐呂總《讀書評》中說:“懷素草書,援毫掣電,隨手萬變,宋朱長文《續書斷》列懷素書為妙品。評論說:“如壯士拔劍,神彩動人。”
懷素草書(上圖) 早在東晉,有書圣之譽王羲之在其草訣百韻歌開篇:“草圣最為難,龍蛇竟筆端,毫厘雖欲變,體勢更須完”。毛澤東在練書法時也曾說過:“各個體我都研究過,我都不遵守,我寫我的體”,最終選擇了奔放、豪邁——狂草。毛體書法,神韻、氣勢,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千古絕倫,名垂青史。 王羲之草書(上圖) 毛澤東草書(上圖) 清代大文學家劉熙載曰:“觀人于書,莫如現其行草,行草尤以狂草束縛性最小、變化性最大、最能表達書者藝術構思、心的韻律、情感的宣泄與表達”。思想與線條相結合的藝術——狂草,它充分展示、表達了朦朧、強烈、變幻、進取、剛正、甚至于狂熱。因此我認為,狂草乃是書法之中最高境界。
專注生命質量與精神自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