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堯咨(970—1034年),字嘉謨,謚號“康肅”,是陳省華的二兒子。 陳堯咨年輕時就善于射箭,其射技超群,曾以錢幣為的,一箭穿孔而過,自號“小由基”。“小由基”即戰國時期的神箭手養由基。 歐陽修撰寫的《賣油翁》論箭藝一文,即記述的是陳堯咨事。 陳堯咨是位射箭高手。他的射箭技藝高超,在當時可以說是天下無比,舉世無雙。陳堯咨也自認為了不起,經常到處炫耀自己的本領,就是不喜歡讀書學習。 有一次,陳堯咨在自家的菜地旁邊,表演射箭。四周圍圍著許多看熱鬧的人。只見陳堯咨沉著冷靜,瞄準靶心,彎弓搭箭,“噌噌噌”,箭不虛發,百發百中。周圍看熱鬧的人,都為陳堯咨的精湛技藝和精彩表演喝彩叫好。陳堯咨覺得洋洋得意。 母親得知以后,批評他說: “一個人能有一點特長,這并不難。你不要自以為是,盛氣凌人,還要虛心,刻苦磨練自己的技藝。” 陳堯咨擅長射箭,當時世上沒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因此十分驕傲。 有一次,他在自家的園圃里射箭,有個賣油的老翁放下挑著的擔子,站在園圃外,輕蔑的看著他,久久不離開。 這個老翁見到陳堯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也不過是微微地點點頭。 陳堯咨見這位老者不大服氣,便上前問道: “你也懂得射箭嗎?我射箭的技術難道不精湛嗎?” 面對陳堯咨這個盛氣凌人、不可一世的年輕人,老翁只是淡淡地回復說: “其實,沒有什么了不起的。只不過是手法熟練罷了。” 被人們吹捧得不知道天高地厚的陳堯咨聽后,十分生氣而粗暴地說: “你怎么敢輕視我射箭的技術?” 老翁說:“憑我倒油的經驗,懂得了這個道理。” 于是,老翁取出一個葫蘆放在地上,用一枚銅錢蓋住葫蘆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過銅錢方孔)注到葫蘆里,油從銅錢的孔中注進去,卻不沾濕銅錢。 接著,老翁還是平靜地說:“我也沒有什么了不起的,只不過是手熟罷了。” 陳堯咨不得不心服口服。 陳堯咨在出任荊南太守,任期屆滿后回到家里,拜見母親。母親問他: “你在一個特別重要的地區任太守,在執掌一個州的軍政大權期間,有什么特殊的貢獻嗎?” 陳堯咨得意洋洋地回答母親說: “我所在的州是個交通要道,來來往往的人非常多。路過的客人看到我的射箭技藝,無不嘆服!” 母親聽了,非常生氣,不禁批評他說: “你的父親曾經多次說過:要以忠孝之心保衛國家。你在位時,不注重實行仁政,以優良的道德教化人民,而是專門習練武夫的一技之長。那樣,你不就是辜負了你父親的為官之道?” 她越說越生氣,舉起手中的拐棍,狠狠地打了陳堯咨一頓。 母親打兒子,當然不能提倡。但是,能對兒子如此嚴格要求,這還是應當肯定的,嚴于教育子的精神值得提倡。 1000年,陳堯咨三十歲中狀元,初授將作監丞,后作過通判濟州。歷官校書郎,值史館,判三司度支勾院等。累官至翰林學士兼龍圖閣學士、右諫議大夫。 陳堯咨工書法,尤善隸書。其兄陳堯叟,為宋太宗端拱二年(989)狀元。兩人為中國科舉史上的兄弟狀元,倍受世人稱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