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值與F0值 近年來對滅菌過程無菌檢驗中存在的問題引起人們的注意。一方面滅菌溫度多系測量滅菌器內的溫度不是滅菌物體內的溫度,同時無菌檢驗方法也存在局限性,在檢品存在微量的微生物時,往往難以用現行的無菌檢驗法檢出。因此,對滅菌方法的可靠性進行驗證是很必要的。F與F0值可作用驗證滅菌可靠性的參數。 1.D值
令斜率的負倒數為D值,即: 由式6-3可知,當lgNt- lgN0=1時 D=t,即D的物理意義為一定溫度下將微生物殺滅90%(即使之下降一個對數單位)所需時間。D值是微生物的耐熱參數,不同微生物在不同條件下有不同的D值,如表6-4所示。 表6-4 不同滅菌方法不同微生物的D值
2.Z值 隨溫度升高,微生物死亡速度加速,即k增加,因而D值下降,在一定溫度范圍內(100~138°C)lgD與溫度T呈直線關系,直線的斜率 由于此斜率為負值,為避免引入負數,令: 故Z值為降低一個lgD值需升高的溫度數,即滅菌時間減少至原來1/10所需要升高的溫度。如Z=10°C,則滅菌時間減少至原來1/10,而滅菌效果保持不變需要升高的的溫度為10°C。表6-5是一些藥物溶液的Z值。式6-4也可表示為: 設Z=10°C,T1=110°C,T2=121°C,則D2=0.079D1。即110°C 1 min與121°C 0.079 min的滅菌效果相當。 若Z=10°C,滅菌溫度每升高一度,則D2=0.794D1,即溫度每升高一度,達到相同的滅菌效率的滅菌時間將減少20.6%。 表6-5 不同溶液中測定的嗜熱脂肪芽孢桿菌的Z值
3.F值與F0值 (1)F值 F值的數學表達或可表示如下: 式中t是測量被滅菌物品溫度的時間間隔,一般為0.5~1.0 min或更小,T是每個△t測量被滅菌物品的溫度,To是參比溫度。由此表達式,F為在一定溫度(T)下給定Z值所產生的滅菌效力與To給定Z值所產生的滅菌效率相同時所相當的時間,以min為單位。F值常用于干熱滅菌,例如干熱滅菌的參比溫度用170℃,消毀大腸桿菌內毒素的Z值為54℃,則采用250℃干熱滅菌消毀上述內毒素的F值為750 min。
F=DT×(lg N0-lg 10-6) 6 –
8
即F0值為一定滅菌溫度(T)下Z值為10 ℃所產生的滅菌效率與121℃、Z值為10 ℃所產生的滅菌效率相同時所相當的時間(min)。也就是說F0是將各種滅菌溫度的滅菌效果轉換為121℃滅菌的等效值。目前F0用于熱壓滅菌。一般要求一個滅菌程序(加熱及冷卻過程)的F0大于8,遇熱極敏感的的產品,可允許F0小于8,但必須采取措施確保產品無菌,除使用生物指示劑進行驗證外,還必須連續、嚴格的對微生物進行監控。 滅菌過程中,只需記錄被滅菌物品的溫度與時間,就可算出F0。假設表6-6的滅菌程 序,8 min從100℃升至115℃,恒溫30 min,然后同樣以8 min降溫至100℃,△t取1 min,按表6-6數據 及式6-9計算該滅菌程序的F0值 如下: 表6-6 滅菌過程中不同時間的溫度
結果表明,上述滅菌程序46 min的滅菌效果與121℃,8.40 min的滅菌效果相當。 與式6-8類似,F0值可看作是D121值與微生物數降低值的乘積,即: F0=D121×(lgNo-lgNt) 6---10 同樣,Nt為滅菌后希望達到微生物殘存數。如將含有200個嗜熱脂肪芽胞桿菌的5%葡萄糖水溶液以121℃熱壓滅菌時,D為2.4 min,Nt值為10—6,則: F0=2.4 ×(lg 200-lg 10—6)=19.92 (min) 因此,可以認為F0相當于以121℃熱壓滅菌時,殺死容器中全部微生物所需要的時間。 4.影響F值與F0值的因素 F0值的計算對于驗證滅菌效果極為有用,當產品以121℃濕熱滅菌時,滅菌器內的溫 度雖能迅速升到121℃,而被菌物品內部則不然,由于包裝材料熱傳導、滅菌物品的數量、擺放位置及其他因素影響使滅菌器內各處溫度不均勻。而從式6-9看出,F0將隨著產品溫度(T)變化而呈指數的變化,故溫度即使很小的差別(如0.1~1℃)將對F0值產生顯著的影響,同時F0值要求測定滅菌物品內的實際溫度,故用F0來監測滅菌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了使F0測定準確,需要研究影響F0值的因素: (1)溫度 由于溫度的微小差別將使F0值發生顯著的變化,因此首先應保證溫度測量的準確性。應選擇靈敏度高,重現性好,精密度為0.1的熱電偶,并對熱電偶進行校驗。其次滅菌時應將熱電偶的探針置于被測物的內部。有些滅菌記錄儀附有F0計算器,溫度探頭經滅菌器通向柜外的溫度記錄儀,在滅菌過程中和滅菌后,自動顯示F0值。 (2)滅菌物品在滅菌器內的數量與排布 要注意滅菌器內各層、四角、中間位置熱分布是否均勻,并進行實際測定,作出合理排布,同時滅菌物品不能擠得太滿,應留有空間,使各處溫度分布均勻,測得F0值更可靠。 (2) 滅菌產品溶液粘度及容器充填量。 (3) 滅菌產品微生物污染數 為了確保滅菌效果,根據F0=D121×(lgNo-lgNt),若N0越大,即被滅菌物中微生物越多,則滅菌時間越長,故生產過程中應盡量減少微生物的污染,應采取各種措施使每個容器的含菌數控制在10以下(lg 10=1)。 另外,計算F0時,應適當考慮增加安全因素,一般增加50%,如規定F0為8 min,則實際操作應控制到12 min為好。 |
|
來自: 昵稱21914154 > 《待分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