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cxOTM4ODYw.html (首先,所有概念均為流行樂概念,很多名詞在美聲或者傳統聲樂里有既有含義,我們只研究流行樂) 今天著重分析真音,頭聲,假音。先看聲帶工作原理圖: 假聲: 真聲: 其中紅色部分是聲帶主體部分(聲帶肌),黃色是韌帶,最外層是粘膜。 對比很明顯,真聲是聲帶主體振動發聲,假聲是聲帶邊緣振動發聲。 很顯然,所謂的半假聲就是邊緣發聲,主體的一部分也發聲,大家熱衷討論的真聲比例,就是最后聲音里主體振動所發出聲音的比例大小。 好,如果事情就這么簡單,世界就清凈了。可問題出來了,頭聲是什么?就是半假聲么? 不是,頭聲是聲帶主體拉緊但是不發聲,聲帶邊緣發聲的結果。 所以 聲帶主體發聲 = 真聲 聲帶主體放松,邊緣發聲 = 假聲 聲帶主體拉緊,邊緣發聲=頭聲 所以頭聲的這個名詞非常不好(這個詞是在美聲理論里偷來的),應該叫“使勁假聲”,或者“不漏氣假聲”,“強假聲”。 好,結論已有,下面我們分析具體例子。 1. 平時我們發假聲的時候,是不是感覺聲帶是放松的?假聲唱多高多久都不怎么累? 2. 如果用盡全身力量去喊一個假聲長音,是不是能感覺到頭腔在振動?這個巍峰營的教學視頻說的很清楚,用力+假聲,就能得到頭聲。 3. 因為用上了力量,所以頭聲是比較有力量的,能獲得不俗的共鳴,這是頭聲可用的最根本原因。從實踐上來說,我們也可以用泛音強弱來判斷是不是頭聲。 4. 每個歌手的音色各有不同,但是唱到頭聲,卻基本都一樣的音色。為何?因為聲帶主體各有不同,但是聲帶邊緣幾乎是一樣的。 5. 為什么“女聲開口混”?因為女聲的假聲和真聲音色非常接近,所以即使女聲切換到邊緣發聲我們也很難聽出區別。男歌手就不行了,一切換區別明顯。 6. 我們從感知上知道,假聲是漏氣的,真聲是實實在在的(所有氣流能量都轉化為聲能)。這不是聲帶邊緣發聲的錯,這是聲帶主體不拉緊的錯。所以只要聲帶主體緊繃,聲帶邊緣發聲也可以獲得較大的聲能。 這就是現代流行樂最基本的一課:統一聲區,把真假聲聯合在一起。具體來說,就是從真聲區到假聲區最高音,永遠保持聲帶主體(聲帶肌)拉緊,不漏氣。這樣,無論是主體發聲還是邊緣發聲還是混合,都能保有較大的能量。 7. 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盡管現代流行歌手都致力于統一聲區,還是不可避免的存在換聲區,所以幾乎沒人能做到完全掌握所有音區。 8. 女民族唱法唱高音原理上講就是“假聲關閉”(潘乃憲語),按照本文的理論,其實應該是頭聲(共鳴那么強!),這很好的解釋了為何民族女歌手可以唱那么高,并且千人一面(聲帶邊緣發聲大家音色一樣!)。 普通人的水平 普通男聲的真聲極限一般在 F4,所以假聲極限在F5。普通女聲的真聲極限?這真不知道,我目測在C5附近吧。為什么難判斷是因為女聲真假音音色差不多,很難區分。另外女的普遍氣息弱,很多都唱不到自己的極限。
聲區wiki解讀:真聲假聲胸聲頭聲 我們來看看wiki是怎么說的。 http://en./wiki/Vocal_register 首先,這不僅是中文里混亂,英文里也是亂成一團。wiki原話: Indiscriminate use of the word register has led to much confusion and controversy about the number of registers in the human voice within vocal pedagogical circles. 聲樂教師(學者)對“區”一詞的濫用導致了聲樂教育界里充斥了各種混亂和有爭議的聲區概念。 但其實英文里只是關于應該怎么分區有爭議而已,對概念本身是爭議不大的,名詞如下: Modal voice register:真聲。 Falsetto register:假聲。 Chest voice:胸聲。 Head voice:頭聲。 真聲 Modal voice,具體是這么解釋的: The first of these vibratory forms is known as natural or normal voice;[5] another name for it is modal voice, a term currently widely used in both speech pathology and vocal pedagogy publications. In this usage, modal refers to the natural disposition or manner of action of the vocal cords. 還配了圖: http://en./wiki/Modal_voice_register 就是聲帶主體震動,翻譯成真聲沒有問題。 假聲 The essenti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odal and falsetto registers lies in the amount and type of vocal cord involvement. The falsetto voice is produced by the vibration of the ligamentous edges of the vocal cords, in whole or in part, and the main body of the fold is more or less relaxed. In contrast, the modal voice involves the whole vocal cord with the glottis opening at the bottom first and then at the top. 真聲和假聲的本質區別是聲帶參與(震動)的面積和類型。假聲是由聲帶韌帶邊緣震動產生的,聲帶主體是放松的。相反地,真聲是聲帶全體震動產生的。
胸聲: 胸聲是科學不發達的年代,人們不知道聲音都是由聲帶產生的,而錯誤的認為低音是由胸腔產生的,才產生的名詞。時至今日,大家當然知道聲音不可能從胸產生,其實這個詞已經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The contemporary use of the term chest voice often refers to a specific kind of vocal coloration or vocal timbre. In classical singing, its use is limited entirely to the lower part of the modal register or normal voice. 在現代,胸聲通常指一種特定音色的聲音。在經典聲樂中,它的使用完全限定在真聲的低音區。 很明確,胸聲不等于真聲,胸聲只是真聲的一部分。 今天的胸聲,是指胸腔共鳴占主體的聲音,所以,這個詞完全在談共鳴,跟聲帶沒關系!共鳴是直接由音高決定的,所以: Clippinger claims that males and females switch registers at the same absolute pitches. He also states that at about E flat or E above middle C the tenor passes from what is usually called open to covered tone, but which might better be called from chest to head voice. At the same absolute pitches the alto or soprano passes from the chest to the middle register. According to Clippinger there is every reason to believe that the change in the mechanism for male voices into head register is the same as that which occurs in the female voice as it goes into the middle register at the same pitches.[5] 胸聲頭聲的分界線是一個絕對音高。不論男女胸聲在E4/Eb4就會轉頭聲,因為過了這個音高,自然頭腔共鳴會超過胸腔共鳴。 (這只是聲樂教育界的一派說法,后面還有很多爭議論調,不過,都是在說共鳴,沒人談聲帶的。) 頭聲 最頭疼的時刻終于到了! http://en./wiki/Head_voice 其實在英文里,頭聲就有三個含義: 1. 頭聲區 不用多解釋,就是跟胸聲相對的那個概念,E4以上都是頭聲,不論男女。也有一些人認為男女在不同的音高轉頭聲。 2. 頭腔共鳴 這一派認為,頭聲并不是頭制造出來的聲音(根“胸聲是胸產生的聲音”一樣,屬于科學不發達時代的錯誤認識),所以講頭聲是不科學的,應該講頭腔共鳴。他們拋棄了“區”(register)這個詞。 3. 非假聲的高音 在這個語義中,所有非假聲的高音都可以叫head voice。 這個才是流行屆頭聲的源頭! 好吧,又得回到曾經說過的中英文嚴重歧義的問題上:在英文里,只有漏氣假聲才可以叫falsetto,其他都不可以。這跟中文是嚴重不同的:中文里一切非真聲都叫假聲。 還是舉那個例子:英文里飛馬Pegasus必須是希臘神話里的那種長翅膀的神馬才行。而中文里只要能飛的馬都可以叫飛馬。你給馬裝個螺旋槳飛起來,也可以叫飛馬;但在英文里這斷然不行! 前文說過,假聲是聲帶主體放松的,那聲帶主體拉緊但是不發聲會怎么樣?這就產生了非假聲的高音,所以,流行屆頭聲的概念終于出來了: “使勁假聲”。聲帶邊緣發聲,聲帶主體拉緊(靠攏)但不發聲。也可以叫“不漏氣假聲”,“強假聲”。 這個結論并不是中文里獨有的,外國的很多聲樂系統也采用這個說法,比如這個: http://www./watch?v=qxQOespT4Bs 但是也有很多外國的聲樂教育里,頭聲僅僅是單純的指高音區(第一個定義),這真是混沌的一坨啊。
混聲 有人跟你講混聲,首先問他:你是說共鳴混還是真假混? 這其實是兩個完全不相關的概念: 1. 共鳴混是指胸腔共鳴和頭腔共鳴混和的聲音。這其實是廢話,人唱歌當然是共鳴混的!只不過比例不同而已。這個定義上的共鳴混聲,多指胸腔共鳴和頭腔共鳴比例差不多的聲音。 2. 真假混是指真假聲都有的聲音。這很好理解,就是真假聲都有的聲音。 現代混聲技術就是說:不要把真聲唱到極限,接近極限的時候就摻假音進去。隨著音高的提高,不斷提高假音比例,直到最后完全是假音,沒有真音含量(這時候就是所謂“使勁假聲”頭聲了)。 所以,混聲包含兩種:有真聲含量的半假音,無真聲含量的純頭聲。 一般來說,前一種混聲如果真聲比例很大,我們也稱之為真聲。 現代混聲技術對高音的提高 很簡單,現代混聲技術可以憑空把音域提高一個八度(假聲一般比真聲高一個八度)。這就是為什么現在很多男聲動輒去挑戰G5的SSG的原因。 當然,這只是理想中。。。 現實中,混聲是很難的,尤其是接近假聲極限的那一段,非常難。所以多數的混聲都是這樣的:真聲極限以上的一段比較平滑,再往上就不行了。但是如轉純假或者是頭聲,那就容易多了。 即使是相對簡單的低混聲區,也比真聲有更多限制:轉音什么的很難玩,共鳴不好音色就會偏假等等。混得越高越難。除非轉純假,那就沒難度了。 我們看一些例子: 張雨生: 已知頭聲最高在D6,據他錄音師說極限在F6。所以寶哥真聲極限在E5是比較靠鋪的,這就解釋了為何寶哥可以在E5以內隨意轉音折騰基本無壓力。 上F5開始摻假變混音,寶哥的歌中出現過很多F5-A5的音。但是#A5-#C6段就幾乎沒有了,因為這一段的混聲太難了。與此同時,到了D6,寶哥用“使勁假聲”頭聲去頂,可以頂出質量非常高的聲音。 其實寶哥的混聲練的非常到家了,空白音區很小。 姚貝娜: 姚假音極限E6,有現場,她自己也這么說,應該沒有異議。所以她真聲極限在E5沒問題。這與我們觀看高音集錦(http:///p/595)得出的結論是差不多的。姚的混聲聲區跟寶哥很接近,在F5 – #G5都可以保持高質量混聲,但是超過A5就不行了。這時候只能轉純假。(民族唱高音就是純假) 姚沒有用全力去頂過假聲極限。 龔琳娜: 龔倒是實實在在的用全力去頂過假聲極限:E6,質量很可觀。 林志炫: 大仙上C5轉假一直是坊間盛傳的。其實我目測他真聲極限也就A4。他因為共鳴弱所以轉混之后假的出翔。不過客觀地說,他混聲唱到D5還是可以的。所以他的混聲區就是A4-D5。同時他如果用全力去頂假聲極限,也可以干到G5去唱SSG。 這就是為什么SSG相對簡單的原因了:它不卡男聲最難受的聲區。對于真聲G4,假聲G5的男聲(普通男聲平均水平真聲F4),只要掌握了混聲技術,混到D5就可以輕松拿下SSG。最難受的聲區#D5 – #F5被回避了。另外SSG的C3-D3其實也相對簡單,沒有復雜的轉音什么的。 當然了,氣息一定要足,不然共鳴太差,混聲就會假出翔,跟大仙一樣。 我期待就是相反的例子:雖然最高只有E5,但是在混聲區玩轉音,這就沒幾個受得了了。 最后,簡單說說海豚音 VITAS那個不是海豚音,這一點沒有疑問,因為他有共鳴,而且很強。 張靚穎和MC/Adam那種是海豚音,因為幾乎無共鳴,音量很小。基本就一條基頻,聽起來特別的像正弦波。 張靚穎和MC/Adam有沒有區別?我認為是有的。檔位不同,MC/Adam高一檔。張靚穎的那種,屬于假聲的延續。理論上講,所有女聲經過訓練都可以培訓出。 MC/Adam那種就難多了。 至于到底有什么區別,不知道。 通寶推:mezhan,西電魯丁,迷途笨狼,
|
|
來自: 孟慶凱的圖書館 > 《科學的欣賞流行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