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協議
發送器每發送一個字節,就在時鐘脈沖9期間釋放數據線,由接收器反饋一個應答信號。 應答信號為低電平時,規定為有效應答位(ACK簡稱應答位),表示接收器已經成功地接收了該字節;應答信號為高電平時,規定為非應答位(NACK),一般表示接收器接收該字節沒有成功。 對于反饋有效應答位ACK的要求是,接收器在第9個時鐘脈沖之前的低電平期間將SDA線拉低,并且確保在該時鐘的高電平期間為穩定的低電平。 如果接收器是主控器,則在它收到最后一個字節后,發送一個NACK信號,以通知被控發送器結束數據發送,并釋放SDA線,以便主控接收器發送一個停止信號P。 如下圖邏輯分析儀的采樣結果:釋放總線后,如果沒有應答信號,sda應該一直持續為高電平,但是如圖中藍色虛線部分所示,它被拉低為低電平,證明收到了應答信號。
4.數據的有效性:
I2C總線進行數據傳送時,時鐘信號為高電平期間,數據線上的數據必須保持穩定,只有在時鐘線上的信號為低電平期間,數據線上的高電平或低電平狀態才允許變化。 5.數據的傳送:
在I2C總線上傳送的每一位數據都有一個時鐘脈沖相對應(或同步控制),即在SCL串行時鐘的配合下,在SDA上逐位地串行傳送每一位數據。數據位的傳輸是邊沿觸發。 二、工作過程 總線上的所有通信都是由主控器引發的。在一次通信中,主控器與被控器總是在扮演著兩種不同的角色。 1.主設備向從設備發送數據 主設備發送起始位,這會通知總線上的所有設備傳輸開始了,接下來主機發送設備地址,與這一地址匹配的slave將繼續這一傳輸過程,而其它slave將會忽略接下來的傳輸并等待下一次傳輸的開始。主設備尋址到從設備后,發送它所要讀取或寫入的從設備的內部寄存器地址; 之后,發送數據。數據發送完畢后,發送停止位: 寫入過程如下: 發送起始位
詳細: 需要說明的是:①主控器通過發送地址碼與對應的被控器建立了通信關系,而掛接在總線上的其它被控器雖然同時也收到了地址碼,但因為與其自身的地址不相符合,因此提前退出與主控器的通信;
2.主控器讀取數據的過程: 讀的過程比較復雜,在從slave讀出數據前,你必須先要告訴它哪個內部寄存器是你想要讀取的,因此必須先對其進行寫入(dummy write):
詳細:
|
|
來自: ColonelLee > 《通訊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