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21市州相繼公布2014年經濟數據
我省21個市州目前已陸續公布2014年的“成績單”,記者梳理發現,盡管市州經濟總量排名與2013年一致,GDP“千億俱樂部”亦未擴容,但區域經濟中一些“變”的因素已顯現出來。
A 破萬億成都仍走在前
首位城市成都,GDP總量突破萬億,達到10056.59億元,依然遙遙領先。綿陽、德陽緊隨其后,且均突破1500億元,分別實現1579.89億元和1515.65億元。排在前十名的還有宜賓、南充、達州、涼山、瀘州、樂山和資陽。
值得注意的是,成都在12個“千億俱樂部”成員中的比重還在提升。2013年,成都其中占比為40.43%,2014年提升至40.91%,提高了0.48個百分點。
這表明成都調結構、轉方式行動較早,成效已顯現。去年,成都電子信息、汽車、機械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分別達到2800億元、1300億元、1070億元。而且,受益于天府新區晉升國家級,這一區域的建設進度加快,全年完成投資1383億元。
B “卡位”激烈凸顯區域活力
記者發現,隨著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市州之間“排序”競爭更為激烈。比如,“十強市州”中排位相鄰的樂山、資陽,2012年樂山GDP是資陽的1.053倍,2013年縮減至1.039倍,2014年僅為1.010倍,相差11.99億元。用同樣的方法計算也可得出,綿陽領先德陽的優勢也在減弱。
“四川幅員遼闊,經濟涵養度高,而且由于在調結構、轉方式過程中注重抗風險的應對準備,盡管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四川區域經濟還是出現了一些積極信號。”西南財經大學教授湯繼強認為,四川正在形成若干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數據亦證明了這一點。去年有瀘州、雅安、廣安、眉山、資陽等5個市GDP增速超過了10%,遂寧、攀枝花、廣元、綿陽、德陽、巴中等6市超過了9%。川東北經濟區也在追趕發力,連續三年擴大在全省經濟格局中的份額,2012年是16.47%,2013年是16.54%,2014年是16.55%。
他同時認為,“進一步縮小市州間的差距,多點多極,萬馬奔騰,還需給理想一點時間。”
C 瀘州涼山追逐上演反轉劇情
去年上半年,瀘州GDP曾一度超過涼山,升至第七位,但涼山州后程發力,第三季度即逆轉成功,使瀘州未能成為“黑馬”。
涼山州的秘訣是重大工業項目拉動。從該州統計局數據分析,第二產業對該州GDP的貢獻達69.1%,全年規上工業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增長13.3%,確保在瀘涼追逐中實現了反超。
尤其是幾座大電站的建成投產和產能持續發揮,為涼山經濟注入了新動力。統計顯示,三峽金沙江川云水電開發有限公司、雅礱江水電涼山有限公司全年分別實現工業總產值67.9億元和127.7億元,對涼山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長的貢獻率為121.5%,拉動增長8.6個百分點。
盡管如此,瀘州的表現依然搶眼。在全國白酒產業低迷不振的背景下,瀘州第二產業增速12.2%,位列全省第二,總量也接近760億元。酒香飄溢的酒城,也留下一個待解的謎團。
D “小數據”較量5市州連年進步
除成都以外,誰還能領到五大經濟區內部的“持續進步獎”?
其答案是:成都經濟區—眉山;川南經濟區—瀘州;川東北經濟區—廣安;攀西經濟區—攀枝花;川西北經濟區—阿壩州。
以廣安為例,2012年廣安經濟總量在川東北經濟區中的占比為19.15%,2013年提高至19.23%,2014年進一步擴大至19.47%。如果相比2013年而言,上述市州進步最大的是阿壩州,在經濟區中的占比提高了0.74個百分點,其次是瀘州,提高了0.49個百分點。
而在上述五個市州中,2014年眉山實現GDP944.89億元、廣安919.61億元,兩市均提出要在2015年沖刺千億的目標。“千億俱樂部”有望擴容,也成為四川2015年區域經濟的一大看點。
專家建議
用創業創新盤活資源
給理想一點時間。雖然區域差距縮小,多點多極的局面還沒有真正形成,但四川經濟發展的耐力正在持續增強。面對嚴峻的經濟發展形勢,四川正在增強抗風險、可持續發展的耐力。這種耐力和動力會在2015年持續釋放。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本質上是生產關系的重新調整。創新驅動,對于四川而言,更有利于盤活既有優勢資源。四川蘊藏的人才、科技、教育等各類優勢資源,會匯聚成創新創業的重要驅動力。轉方式、調結構,最終還是要落實到市場、落實到人身上、體現在創新上,從而形成更具穩定性的增長動力,有利于增強區域經濟的抗壓能力、回旋余地和后勁。
應該用好四川作為西部金融中心的優勢,用金融工具服務好產業轉型升級,服務好新型城鎮化建設。如果放在大環境中看,各市州還要有大歷史觀、大產業觀,當前尤其要積極搭車國家“一路一帶”戰略規劃,在未來新經濟的布局中,謀求重大歷史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