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后浪電影學院 于 2014-10-23 16:10 編輯 雖然不像在動作/ 冒險片和驚悚片中所呈現出來的那樣明顯,但對節奏的把握對任何一部電影都有著重要意義。節奏指的是事件展開的速度,通常一部讓人印象深刻的片子會在第一幕時慢慢地展開事件,在第二幕中稍作提速,而在第三幕中進行沖刺(這個“沖刺”也是相對的,劇情片的第三幕就很可能會比動作片的第一幕進行得更加緩慢)。 這并不是說一場節奏快的戲后面就不可以跟一場慢戲。即便是在喬爾·西爾弗(Joel Silver)的動作奇觀大片中,每當他完成了十分鐘的勁爆(whammy)場面,之后也都會有一個短暫的喘息時間來讓觀眾們消化一下剛剛看到的東西(勁爆場面就跟“勁爆”這個詞聽起來一樣,生動有力,比如一場爆炸、一場追逐或是一組猛烈的性愛鏡頭)。舉例來說,每一部007 新電影都是以一系列恢弘的動作段落開頭的,但是接下來就會安排一場較為平靜的戲,M 夫人在總部向邦德解釋他的新任務,以及Q 先生為他準備新的高科技秘密武器。 在電影《終結者》中,在終結者(阿諾·施瓦辛格飾演)鏟平警察局后,幸免于難的莎拉·康納(琳達·漢密爾頓飾演)和凱爾·瑞希(邁克爾·比恩飾演)躲進下水道。也就是這個時候,瑞希得以向莎拉解釋為什么終結者要殺她,以及她那還未出生的孩子對終結者意味著什么。 但是電影越往后,喘息時間就越短暫,勁爆場面就要越壯觀。如果你為一個好片子中的緊張戲制作一張表格的話,你會發現它們是呈波浪狀的,而且一浪比一浪大,在片子末尾波浪剛好達到峰值。 因此,對節奏的把握并不僅僅是對時間的把握。你不能單單依靠在鋪陳事件的時候讓你的每場戲越來越短,或者是用讓事件發生得越來越快的方法去加快節奏,你的每場戲本身也必須變得越來越強烈,否則你的故事就會顯得急促和匆忙。如果讀者抱怨你的節奏亂了,那或許意味著你在后面的戲上花了太多時間,但也同樣可能意味著你的某些戲本身不夠緊張,不夠強烈,浪還不夠高。不要單純地去刪減戲的長度,你應該引爆更多的炸彈,不管是真的炸彈還是情感意義上的炸彈。如果你的第三幕中的戲因為太短而沒有讓人滿足,那么你需要的是把戲拉長而不是進一步刪減。 計時器 如果你寫的是驚悚片或動作片,那么你可以給影片設置一個計時器,就是主人公為之奔命的最后期限。 《正午》是一個經典的例子,執法官威爾·凱恩(加里·庫珀飾演)必須盡快調動他管轄內的西部小居民,共同面對乘坐正午火車來殺他的壞人,在故事中實時行走的鐘表滴答聲幾乎貫穿了整部電影;再舉一些近點的例子,電影《極度驚慌》(Outbreak)中,在某個特定時間來到之前如果主角還找不到控制病毒的手段的話,那么美國的一個小鎮將被整個炸為平地;《最高危機》(Executive Decision)中,主角必須在某個時間點上將一架滿載無辜乘客的大型客機炸毀于萬里高空中,否則飛機上的恐怖分子將投放劇毒襲擊整個東海岸;《勇闖奪命島》中的劫持分子則是危脅要用毒氣襲擊舊金山,要是他們到星期二還拿不到贖金的話。這樣的影片多得不勝枚舉。 計時器并不是必須的。沒有計時器但卻非常富有懸念的驚悚片也多得是,隨便挑挑就有一籮筐,比如:《本能》、《與敵共眠》(Sleeping with the Enemy)、《野東西》、《疊影狂花》(Single White Female)、《后窗》(Rear Window)、《煤氣燈下》(Gaslight)、《暗殺十三招》(The Parallax View)、《禿鷹七十二小時》(Day of the Condor)、《對話》(The Conversation)、《放大》(Blow Up)、《兇線》(Blow Out)、《七宗罪》(Seven)、《唐人街》、《體熱》(Body Heat)、《血網邊緣》(Jagged Edge)、《目擊者》(Witness)。甚至有些動作驚悚片,也沒有計時器的設置:《亡命天涯》、《陰謀理論》(Conspiracy Theory)、《致命武器》(LethalWeapon)、《特工狂花》(The Long Kiss Goodnight)。這些片子都沒有計時器。 懸念驚悚片和動作驚悚片所共有的,就是一根越拉越緊的繩子,要么是讓主人公的境況變得越來越危險,要么是讓其一步步接近真相大白,或者二者兼而有之。比如一些關于連環殺手的影片(《沉默的羔羊》、《七宗罪》)就沒有顯而易見的計時器,但是警探一直在想辦法在兇手加害下一個受害者之前抓住他。沒有計時器是因為我們并不知道殺手下一個目標是誰,也不知道他要什么時候動手。而像《西北偏北》和《亡命天涯》這樣的片子,主人公都是無辜的,而他們要趕在被捕前證明自己的清白。 如果有人建議你在故事中放入一個計時器,那可能說明你沒能夠在故事展開的過程中將懸念層層渲染到位,在故事即將結束的時候你對節奏的把握還不夠緊湊,節奏還不夠快,你沒有拉緊繩子。如果是這樣的話,僅僅依靠計時器的力量是無法增加懸念的。它只是給你的人物提供了一個上足發條的借口,卻不能幫助你將故事拉緊,你還是要提供懸念、創造危險和謎團。話是這樣說,但如果你能設計一個計時器,使之成為故事的有機部分,那么,它可以使主人公的任務更加清晰明確。清晰明確,記住,是好事。 如果故事里有計時器,最好也要時不時地為它加加速。我們可沒有六個小時給你浪費,我們就剩半個小時啦! 本文來源: 后浪電影學院065《編劇的策略:如何打動好萊塢》 本文作者: 亞歷克斯·愛潑斯坦(Alex Epstein)有長達十年將劇本變成電影的從業經驗。他在從耶魯大學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畢業后,曾在三家獨立制片公司擔任過負責制作的副總裁。在這期間作者負責交涉購買權、組織劇本寫作、聘用劇作家并同所有大制品廠和經紀公司合作開發和包裝項目。除此以外,愛潑斯坦的劇本作品受到如《甘地傳》、《周末夜狂歡》等影片資深導演賞識,最終被拍攝成電影和電視劇。同時作者還有一個獲獎網站:www.craftyscreenwriting.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