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豐縣的“小延安'——梁村 岳高崢 梁村,地處清豐縣城西北25華里,位于兩省(河南、河北)五縣(清豐、南樂、內黃、大名、魏縣)的交界地帶。歷史上的梁村就是一個大村莊,在當時頗有名氣。它和齊村連成一體,東西長約2華里,300多戶人家,周圍綿綿黃沙。由于梁村特定的地理環境,“七·七”事變之后,這里一度是中共直南特委的駐地。在黨的領導下,梁村抗日救亡運動較其它地方興起得早,聲勢大,成為當時直南一帶抗日群眾向往的地方,被譽為清豐縣的“小延安”。1938年,我在清南大邊區抗日救國會主要負責人馬采三身邊當交通員,后跟武士道同志一直在梁村附近活動。雖然當時年齡尚小,但對梁村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斗爭情景卻記憶猶新。梁村能夠成為抗日活動中心,不是偶然的。除了它的地理優勢之外,還在于它有著黨組織活動的根基,和堅實的群眾基礎??谷諔馉幈l之前,梁村就建立了黨的組織,有馬采三等一.于比黨員在惡劣的環境中長期堅持斗爭,黨的活動一直沒有中斷,在群眾中產生了很深的影響。日本占領大名后,中共直南特委隨四支隊轉移到梁村,正是利用了這些有利的斗爭條件。當時,和中共直南特委一同駐在梁村的,還有清南大邊區抗日救國會和清豐縣戰爭動員委員會,救國會和動委會都是在特委領導下開展工作的。直南特委的主要負責人有王從吾、郭超、白潛、安法乾等同志,救國會主要負責人是:馬采三、馬志英等同志。我作為交通員,經常奉馬采三同志的命令,給這些領導同志送信:看到他們雖然負責著黨的重要工作,但仍和普通抗日民眾一樣,生活條件相當艱苦。除了組織召開各種會議以外,還經常分赴農村發動群眾,幫助基層建立組織。那一個時期,梁村舉辦過多次短期訓練班,對各村的抗日骨干召集到一起,學習黨中央關于抗日斗爭的路線、方針、政策,學習各種對敵斗爭的方法。象農、青、婦干訓班,積極分子訓練班等,為抗日救亡斗爭培養了一大批骨干力量,在斗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當時每次大的集會,都是在梁村中間那兩棵當地群眾稱為“假榆樹”的大樹下。這兩棵年代久遠的大樹,虬枝漫舞,樹干數人方能合抱,枯死的樹心里可藏下人,樹蔭畝把地那么大。對于群眾來說是個消夏避暑的好去處,對于當時沒有那么好條件開會的抗日群眾來講,的確是個集會的好場所,戰號宣傳隊也是在這棵大樹下成立的。每當集會,這里人聲鼎沸,使梁村更顯得生機勃勃。在中共直南特委的直接領導下,清南大邊區抗日救國會和動委會等抗E1救國團體,積極發動和組織群眾開展抗日救國斗爭,開創了團結一心,同仇敵愾的可喜局面。清南大邊區幾乎村村都建立了救國會組織,群眾性的抗日救國運動搞得轟轟烈烈。在黨的統一戰線召喚下,一切愛國和不愿做亡國奴的人們團結起來,積極投入抗日救國運動。抗日群眾組織起來,建立和擴大抗日武裝,開展當地游擊戰爭。每村的自衛隊一般都是18—35歲的青壯年,自備紅纓槍和大刀,站崗放哨,防奸防諜,查禁日貨,組織擔架隊、運輸隊、救護隊,支援主力抗日。有的組織參軍參戰,同日寇和敵偽進行反封鎖、反分割、反清剿斗爭。婦救會和姐妹團一般都是20—45歲的青年和中年婦女,學文化、學唱歌,組織慰勞隊支援和慰問前方部隊官兵,鼓舞士氣。還有兒童團,學軍事,學文化,查路查哨,配合武裝力量打擊日寇和偽軍。通過梁村的輻射作用,使清南大邊區成為堅強的抗戰堡壘。日益高漲的抗日救國活動,使梁村成為日寇和漢奸的眼中釘、肉中刺。1938年夏季的一天,馬采三讓我通知住在古城東邊寶相寺的游擊隊去西佛店阻止敵人。我把情況告訴梁隊長后游擊隊馬上出發,我也跟游擊隊一塊去了。游擊隊約有30來人,20多支步槍。我們從寶相寺出發正南行進,路過大宋村再向南行至西佛店村北,聽群眾說日本鬼子已經過去了。我們沿著去古城的大道追到古城集南邊葉村東頭,在村頭的大葦坑內向古城集打了一陣子槍,想以此牽制敵人,但敵人沒有還擊。我們又順路溝前進至古城南門,問群眾,他們說敵人出西門向梁村方向走了。我們隨即沿著南寨墻跟到西南,又從焦村趕到大高村的西邊(也就是梁村的南邊),在路溝內觀看敵人在梁村的活動。大約一個多小時,梁村上空濃煙滾滾,火光沖天。梁村陷入了火海之中。憤怒的游擊隊員們要求:“隊長,打吧!”隊長一聲令下,我們逼近梁村打了一陣,但由于火力不夠強,又沒能把敵人吸引過來。等我們沖進梁村,敵人沿著后囤上——北王莊——大流回到高堡炮樓里去了。后來知道,這次是日、偽軍想用突然襲擊的方法,一舉摧垮我黨抗日指揮領導中心。他們出動了高堡的鬼子30多人,再加上城里的鬼子和漢奸共100多人,主要是騎兵。由于得到情報,我領導機關緊急疏散。敵人撲了個空,惱怒之下放火燒了梁村。建國后,黨對老根據地人民無比關懷,黨中央特意派慰問團到老區慰問。由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王從吾任團長的老區慰問團,曾專程到梁村慰問。王從吾同志和一位姓魯的博士(清豐人),帶領文工團到清豐后,先在縣城召開萬人大會,晚上進行慰問演出。由縣長左一方,秘書勾煥章負責接待,住在縣政府。第二天,慰問團赴梁村,在這里召開了群眾大會。王從吾同志還拜訪了當年的房東和他接觸過的一些群眾。晚上文工團為梁村人民表演了精彩的文藝節目,大部分是新歌舞劇,很受群眾歡迎。當地群眾一致反映:黨沒有忘記他們,專門看望他們,還演戲,打心眼里感謝黨的關懷。
|
|
來自: 文化龍鄉 > 《濮陽文史資料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