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是由于脾之轉輸功能失調,不能正常輸布津液,或因大腸傳導功能降低,使腸中津虧燥結、糞便久滯于腸后水分過度吸收而致。針灸治療可取左腹結穴、支溝穴、照海穴。 患者取仰臥位,常規(guī)消毒后醫(yī)者以左手拇、食二指向左右扒緊穴旁皮膚,右手用鑷子挾住圖釘型撳針的尾部垂直刺入左腹結穴、支溝穴、照海穴,使針尾部的圓圈平放于皮膚上并用創(chuàng)可貼固定。囑患者保持埋針處皮膚的清潔和干燥,不要使撳針和創(chuàng)可貼脫落。患者每日可以按壓埋針處3~5次,每次每穴處約l分鐘,以脹痛為度。治療期間忌食辛辣刺激、魚蝦等上火之品。一般埋針后最長3天、最短10小時即可排便,然后起針即可。 腹結穴隸屬足太陰脾經,是腹氣聚集具有健脾化濕降逆促便作用的穴位。選取左腹結是因該處深部為降結腸的部位,通過刺激穴位可以促進降結腸蠕動和收縮,解決腸胃蠕動的問題,增強脾的運化功能以促進排便。埋針刺激支溝穴可通過修復受損腸壁內神經叢,從而促進神經遞質釋放,改善便秘患者的結腸轉運功能,增加結腸動力,進而縮短結腸傳輸時間,對結腸轉運功能有一定的調節(jié)作用。照海穴屬足少陰腎經,是八脈交會穴,通陰蹻,有補腎生精的作用。支溝、照海是治療便秘有特效的常規(guī)對穴。撳針埋刺法治療便秘方便快捷,起效快,無毒副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