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精选,精品九九视频,www久久只有这里有精品,亚洲熟女乱色综合一区
    分享

    【楞嚴經一】《七處征心》

     佛客 2015-02-22

    【序品】

    這部經我是從佛那里聽聞的,一時佛在舍衛城精舍與大比丘眾共有千二百五十人。都是沒有煩惱漏習的大阿羅漢。這些佛子們依照佛法來修持皆能超出三界、二十五有所有十方國土都可以來去自由令人看見,都生恭敬佩服之心

    常隨從佛弘揚佛法他們都具有不可思議的智慧,皆堪受佛遺囑,作宏法利生的事業。嚴格地遵守戒律,堪為三界的模范化身無量無數來度眾生乃至盡未來際都救濟眾生,超越所有的拖累。

    他們的名字就是大智舍利弗摩訶目犍連摩訶拘絺羅富樓那須菩提優波尼沙陀等而為上首弟子。

    又有無量無數這么多的辟支佛和大阿羅漢,和初發心二乘有學,一起來到佛所,以及諸眷屬比丘,在休夏時做自我檢討。十方菩薩有不明白的道理,自己不能決定,故來請求佛解決心中的疑問。都抱著恭敬奉從的心,來聽即慈悲又具威嚴的釋迦牟尼佛宣說楞嚴經密因了義的道理。

    這時釋迦牟尼佛便展開坐具恬靜慈祥地安坐為這個楞嚴會所有的聽眾,來宣說指示這深奧的密義在這個說法的筵席上,所有的聽眾都飽餐法筵,親自聽聞所未曾聞過的妙法。

    佛音如同迦陵頻伽鳥的仙音,遍滿十方界。恒河沙的菩薩,都來道場聚會,文殊菩薩是上首。

    此刻波斯匿王,正在為他的父親忌日設親自出宮迎接如來,引至偏殿。準備了很多最珍貴的菜肴,都具無上妙味。同時還親自迎請諸大菩薩應供作陪。

    城中還有許多長者居士同時預備很多豐富的齋菜,并虔誠地站在門口,等佛及諸大德高僧,前來應供。佛就敕令文殊菩薩,率領諸大菩薩,和眾阿羅漢,分開數隊,到各齋主家里應供

    只有阿難在很早時已被遠地齋主所約請往應齋因赴遠地應供,沒有趕上這次宴請。也沒有上座的僧眾和導師陪同,途中獨自回來。

    這天正巧無人供養,此時阿難只得自己托缽舍衛城,順次挨戶求乞。

    阿難心中希望,從最初到最后齋主能布施。無論貴賤,剎帝利還是旃陀羅,都行平等慈心挑剔卑微下賤之家發愿成就一切眾生,所求無量無邊功德,皆能有求皆應,遂心滿意。

    阿難因為知道,以前世尊,曾訶責過須菩提和大迦葉,為阿羅漢,心不平等,非常佩服如來大開方便門,一點都無遮障使眾生沒有懷疑和誹謗。

    過一個城隍慢步行過城門他端嚴地整頓威儀,嚴肅恭敬的行乞食

    這時候阿難因為次第乞食,經淫室,遭迷幻之術,有一個摩登伽女娑毗迦羅先梵天咒迷惑他進入淫窩。淫女用手親撫阿難,眼看即將毀壞他的戒體的時候。

    佛知道阿難被淫術所迷,用結束急著回去,波斯匿王,和長者居士們一起跟隨佛回去,想要聽聞佛法。

    當世尊回精舍的時候,便從他的頭頂上,放出百種寶光,每種寶光,都放出無畏光明,從寶光中又生出千葉寶蓮。在寶蓮上又有無量化佛結跏趺坐,來宣說秘密神咒

    并派遣文殊菩薩持咒到淫窩救阿難,惡咒便消滅,帶著阿難摩登伽女一起到佛所。

    阿難見佛后,頂禮悲泣,恨自己無始以來一直只求多聞,不修禪定,才會由此一劫。殷勤啟請佛講述十方如來怎樣修持,才能成正果妙奢摩他、妙三摩和妙禪那,哪一種是最初開始而易修的方便法門呢?妙奢摩他:只是抑止心識,使不打妄想。妙三摩:即觀照,觀照十二因緣,或觀四諦法,而修成的定。妙禪那:是思維,用心來思維觀想,如修止觀。

    此時又有恒河沙數不盡的菩薩,及十方大阿羅漢辟支佛等,都樂意聽從佛的教誨,退回座位默不作聲,恭敬領受佛所說的圣教

    爾時世尊,在大眾中,舒即伸開他的金色臂,而摩阿難頂。告訴阿難,及諸大眾:‘有一種定,名叫三摩提,也叫大佛頂首楞嚴王,具足萬行,所有十方如來,皆從這首楞嚴定,一門超出,而達到最莊嚴,最微妙之路。你們現在一定要注意,不要分心,不要打妄想,要專心一意,集中精神來聽。’

    阿難聽佛說后萬分感動,即起身頂禮,以伏受如來大慈悲心流出來法旨,恭謹敬誠聽佛宣講楞嚴密法。

    【最初發心】

    佛告阿難:你我同均分天倫之樂,你最初發心出家時,在我佛法中見到什么特殊境界?才即刻把世間的恩愛舍棄而出家呢?

    阿難對佛說:‘因見佛有三十二相好莊嚴殊勝無與倫比,同時身體透明,光輝皎潔,猶如琉璃內映外徹。我自己心里時常思惟這種妙莊嚴相,絕對不是世間情欲及愛念所產生。為什么?因為欲氣粗而濁,男女交媾時,氣味十分腥臊,膿血雜亂,非常不潔,所以父精母血所造之身體,是不會發生勝凈妙明,莊嚴佛相,紫色金光聚集,光輝無比的佛身,是故我心里非常渴仰愛慕,因此從佛剃度出家。

    佛說:好,阿難,你應該知道,一切眾生,從無始至今,生死連續不斷,這都是因為不明白自己的常住真心(自性)是清凈,光明遍照的,卻用各種妄想思考。根本這妄想是不真實的,才會有輪回之苦。

    你現在想要研究明白,怎樣才能得到無上菩提,你現在應該用直心,來答復我所問,因十方如來,用直心才能成佛,才能出離生死苦海,佛是用直心,不用彎曲心。心直則言直,像這樣從初地的乾慧地到最后的妙覺地。中間經過很長的時間,一點都無曲折心相,都是用直心,才能成佛。

    阿難!我再問你,當你最初發心的時候,是因為你用攀緣即愛慕識心,來見如來三十二相,究竟是用什么來看見?誰愛如來之三十二相?’

    阿難對佛說:‘這種愛樂,是用我心和目看見的。由目看見如來,相好莊嚴,遂心生歡喜,所以我就發心,愿舍離生死輪回,來跟佛出家修道。’

    佛告阿難:‘如你現在所說,你的真實愛樂,是從你的心和目。假如你不明白、不知道,心與目之所在,那你就沒有力量,來降伏煩惱。

    譬如國王,被賊所侵擾,國王要發兵討賊,但出兵前,應該知道賊在何處?

    這種妄心使你流轉于生死,這都是你心和目的過錯,我現今再問你:你心和目,究竟在何處?


    【第一單元】《七處征心》

    1)心在身內

    阿難對佛說:‘世尊!一切世間十種異生他們都將識心即分別心,居在身內我現在再看如來之眼,清凈長廣,好像青蓮一樣,也是在如來上。 我現在再觀看,我浮根四塵,色、香、味、觸是在我的上,而能分別美丑的識心,實在是住在我的身內。

    阿難說:你現在坐在如來講堂,你看只陀林,究竟在何處?’

    阿難答:‘世尊!此廣大重疊樓閣,及清凈不染講堂,實在給孤獨長者之園,而只陀太子之林,實在講堂外邊。’

    佛對阿難說:‘你現在講堂中,先見到什么呢?’阿難答:‘世尊!我在講堂中,先看見如來,再見大眾,然后向外瞻望,便見到只陀林,和給孤獨園。’

    佛問阿難:‘你看見只陀林和給孤獨園,是怎樣能看見呢?’阿難答:‘世尊!這大講堂,門窗開通,所以我在講堂上,便能望見外邊景物。’

    佛反問阿難:‘假設就如你剛才所說的一樣,身在講堂時,窗戶打開,便可以看見外邊園林,但是否亦有眾生,身在堂中,而沒看見如來,只看見堂外之物呢?’阿難答言:‘世尊!身在堂中,沒看見如來,而能看見外邊之林泉,是沒有這種道理的。’

    佛說:‘阿難!你亦是這樣的。’

    佛說:‘你的心靈,如果一切都能明了,那么你現在這個明了心,實在是居在身內,應該知道身內的一切,可否有眾生,先看見身中之物,然后再觀看外邊之物呢?’

    你說心在內,見在外,為何心在內而不能先見心、肝、脾、胃呢?縱然看不見,那亦應該看見指甲的生、頭發的長、筋絡的轉、脈搏的搖,你心應該明了,如何亦不知呢?既不能知內,如何反能知外呢?

    所以證明你所說的,覺了能知之心住在身內,是不合道理的,是錯誤的。

    2)心在身外

    阿難又說:‘我聽聞如來說法之音,明白我的心,實在身外。’

    什么道理呢?好像燈燭在房間燃著,這燈燭便能光照室內,再從門口,照到外邊庭際,一切眾生,看不見身內臟腑,只能看見外面,就如燈光,居于室外,便不能照亮室內一樣。

    這道理一定是對的,不會再起疑惑,并和佛所說之了義一樣,大概錯不了吧?

    佛問阿難:‘剛才眾比丘,跟從我在室羅筏城沿門乞食回來只陀林,我已止食,你現在看眾比丘,一人食時,眾人會不會飽呢?’阿難答言:‘不會飽的,世尊!什么緣故呢?因眾比丘,雖是證果阿羅漢,但究竟身軀還是不相同,怎能一人食而大家會飽呢?’

    佛告阿難:‘假如你的覺察明了之心,實在是在身外,那么,身和心自然分開,沒有連帶關系,毫不相干,則心所知之事,身便沒有感覺,如果感覺是在身處,心亦不會知道。

    佛又說:‘我今示汝兜羅綿手,你眼看見時,心里是否有分別呢?’阿難答言:‘是的,世尊!’佛告阿難:‘如果你眼看見時,心便會知道,怎可以說,心在外邊呢?’

    佛又說:‘所以應該知道,你說覺了能知之分別心,是住在身外,這理論是不對的。’

    3)心在眼根處

    阿難對佛說:‘世尊!好像佛所分析解說,不看見身內之肝肺脾胃,就不應該居在身內,心與身既能互相知道,便不相離,就不居在身外,這道理是很對的,我現在再仔細思想,已經知道心在一個地方。’

    佛即追問:‘今在何處?’阿難答言:‘這個明了的心,既然不能知內,而能見外,我再三思惟忖度,一定潛伏在眼里。’

    好像有人,拿著琉璃碗合在他的眼睛處,合即戴。雖有物合,即眼睛雖戴上眼鏡,但一點都有阻礙,所以眼根一看見,便能分別是什么,即是說:琉璃不阻礙眼見,眼根不阻礙心見。

    為何我的覺察明了,而能分別之心,不能看見身內之五臟六腑?這乃因在根里的緣故,清清楚楚能看見外邊的東西,一點都無障礙,因為是潛伏在眼根里邊的緣故。

    佛問阿難:‘如果照你所說,心是潛伏在眼根內,猶如琉璃一樣,那么當那個人用琉璃罩蓋在眼睛上,應當看見山河大地,但是否還可以看見琉璃呢?’阿難答說:‘世尊!這個人戴上琉璃鏡時,實在亦見琉璃鏡的。’

    佛問阿難:‘你的心如果和琉璃相合,所以向遠看,可以看見山河大地,在近處又可看見琉璃,但又為何不能看見自己的眼睛?’

    假若能見自己的眼,那么眼睛就同外境一樣,不是自己的,怎能成為隨見隨即能分別呢?假若不能看見自己的眼,怎可說這了知心潛在根內,如琉璃合一樣?因心臟眼根內,如戴眼鏡一樣,便能看見山河大地,應該亦能看見眼,既不能見眼,則此譬喻不能成立。

    所以應該知道,你說:覺了能知之心,是潛伏在眼根里,像琉璃合一樣,這理論是不對的。

    4)見內則暗,見外則明

    阿難說:‘世尊!現在我又有這樣的思惟,眾生的身體,腑臟居中竅穴居外,有藏則暗,因五臟是藏在六腑里,屬暗,所以不能看見;有竅則明,竅穴則在外邊,屬明,所以可以看見。’我現在對佛面前,開眼看見光明,就叫做見外,閉眼看見黑暗,就叫做見內,這個道理對不對呢?

    佛再問他:‘當你閉眼見暗的時候,這黑暗境界,是和你的眼相對,還是不相對?假若和你眼相對,那么暗就在你眼前,怎可說在內呢?’

    你如果執眼前的黑暗境界,成為見內,那么你居住暗室里面,沒有日、月、燈三種光來照明,那么這暗室中的境界,都成為在內,都屬你的焦腑,豈有這種道理呢?假若所見的黑暗境界,不和眼相對,那怎么能看得見呢?

    假若你見暗時,是離開對外之見,不是反觀,是內對身中,所成之見,則閉眼能見暗,見到身中之黑暗境界,但為何開眼見外的時候,不能見到自己的面部呢?

    假若開眼見明時,而不能反觀,看見自己的面部,則可以證明,閉眼見暗時,亦不能反觀,看見自己身中。所以內對之理論,就不能成立。假若開眼見明時,又能看見自己的面,那么這個明了能知分別的心,以及你的眼根,都是在虛空中,怎可說是在內呢?

    假若你心和眼根,都是在虛空,虛空自然不是你的身體,和你就無關系。你若仍舊執著,離體之見,還是自體,那么我如來,現在亦離你體,而能見你面——難道亦是你的身體?

    你眼已有知,你身是否有感覺?本來都是你身合當無覺。假若你一定要執著,心和眼有兩種感覺,那么心和眼亦應有二種知覺。如果是這樣,豈不是你一身,應該成二佛?因此應當知道,你說見暗即是內,是不對的。

    5)心隨合處方有

    阿難以前,都用自己識心來推想,心和見之所在處。但所提理論,都被佛所破。現在不敢再逞己見,而引佛的話。故又說:‘我過去曾時常聽佛對四眾開示,由心生的緣故,所以種種法生。法無自性,本來是無生的,但由因緣和合而生。由法生故,種種心生。’

    阿難說:‘我今再忖量,這個會思想之體,就是我的心性。隨它所合的地方,心就隨之,若遇有緣合便成我心,沒有緣合便不成我心。所以心不是在內、外和中間三處。’

    佛告阿難:‘如你剛才所說,由法生的緣故,種種心生。因有所和合故,就有你心。照這樣來說,你心是否有體相呢?如果心無體相,怎能和前塵境相和合呢?假若無體相,而能有合,不是由十八界,再加這個無體的七塵,而成為十九界?這個義理是不對的。’

    佛又說:‘假若心有體相,則你用自己的手,來捏自己的身體,你的心就會知道有點痛。這個知道被捏之心,是從內出,還是從外入?如果心從內出,應當見到身內的腑臟;如果是從外來,那么就應當先見自己面部。’

    阿難說:‘能見是眼睛,能知才是心,怎可求心見佛,這個義理是不對的呀!’

    佛說:‘如果眼能見,那么你在室內時,門戶是否能看見東西?好像世間上,一切已經死了的人,他們的眼睛還存在,應該能看見東西,但如果能看見東西,怎可說是死呢?’

    佛又叫阿難:‘又你的覺察明了,能知分別之心,若果一定有體相,那究竟是一體相,還是有多體相?現在心既在你身上,究竟是遍滿四肢之體,還是不遍滿四肢之體呢?’四肢是兩臂兩腿。

    如果心是一體,那么你用手捏一肢的時候,如果四肢都有感覺,這個捏就應當沒有一定的地方。如果是捏有一定的地方,若捏一肢,則只覺得一肢被捏。那么心是一體之義,當然不能成立。如果說心是多體,則變成多人,究竟哪個體才是你呢?

    假若說,心是周遍全體的,則如前面所說,一捏便應該遍體皆痛。若不是周遍全體,那當你用手觸頭的時候,亦同時觸著你的足,頭有所感覺,那么足就應該不知道。但現在你不是這樣,若頭有所感覺,即心在頭不在足,足就應該無知。如果足有所覺知,則心應當在足而不在頭,頭就無感覺,這樣才可以說,心不遍體。現在你不是這樣,因此證明,心不遍是錯誤的。

    因此應該知道,你認為隨所合處心即隨有,這個理論是不對的。

    6)心在中間

    阿難再引用佛所說的來作證據。阿難向佛說:‘我亦曾聽聞佛對文殊,即妙吉祥菩薩和普賢、觀音等諸大菩薩。佛為法王,菩薩即法王之子,談論實相的時候,世尊亦曾說:“心不在內,亦不在外”。’

    我現在再仔細思惟,內不能見腑臟,外又不相知。內既無知,但不在內。眼見佛手,心即有知,這是心身不相離的緣故。所以計心在外,這個義理亦不對。現在身心既然互相能知,在內邊又無所見,那么應該在中間了。

    佛言:‘你說中間,中間必定有一個固定的地方,不能含糊迷亂的。既然非無所在,你現在推想是在中間,畢竟中間在何處呢?是在外境之外,還是在內根的身中?’

    假若在你身上,那么究竟是在前邊,還是在后邊?在左邊還是在右邊?在邊就不是在中間了!如果說在身的中間,那么就和在內一樣。假若是在身之邊處,那么是否有表志呢?還是無表志?無表志,就等于無定所;有表志,亦等于沒有一定的中相。

    什么緣故呢?好像有人,用標志來作記號,說這里是中間的位置。可是如果你從東方看時,則標志是在西方,從南方看時,則標志是在北方。表體既然混亂,不能表達,那么,你心就更加雜亂無定了。

    阿難說:‘我所說的中間,不是這二種的。我的意思是,好像從前世尊所說:“眼根對色塵,中間便生眼識。”眼和色互相為緣,因眼有分別,而色塵本身,是無知覺。可是在眼和色相接觸的時候,中間就生出能分別的性能。這就是識,所以識是生于眼色之中,是否心就在眼色中間呢?’

    佛言:‘你的心假如是在眼根和色塵中間,那么這個心的體,是一個還是二個?假若心是有二個體,則哪個是你的心體?哪個是這個物體?如果分不出來物體和心體,就變成雜亂無章。物體是無知無覺,心體是有知有覺,亦即是說:“眼根是有知之體,色塵是無知之物。”和與無知合在一起,就會成為敵對。同時一半是知,一半不知,亦成為二邊。那么何處是中間呢?所以兼二的道理,不能成立。況且你心既不是同根之有知,又不是同塵之無知,離這根塵兩者,即是無識的體性。你說心在中間,那么用什么作為體相呢?所以應當知道,心在中間,是錯誤的。’

    7)心是無所著

    阿難對佛說:‘世尊!我以前亦曾聽見佛和大目犍連、須菩提、富樓那、舍利弗四大弟子,大家一齊轉法輪,說法教化眾生。(輪即輪回,不停地輪回說法,亦有推輾的意思。即可以輾破外道,亦可輾破無明。)世尊時常說,這個能覺察知道,分別的心性,是不在內,不在外,亦不在中間。都無所在,一切都沒有著落的地方,就叫作心。那么我這個無著落,是否可以叫作心呢?’

    佛告阿難:‘你現在說,覺知分別的心性,俱無所在,一切都無著落處。可是世間、虛空以及山河大地,房廊屋舍是依報,即器世間。水陸飛行,及一切眾生是正報,即有情世間,(世界就是依正二報所成就)。在這依正兩報間,所有的物象,名為一切。你所說不著者,是你心離一切的物象,另有一個心所在;還是你心離一切的物象,本無心的所在處,所以叫不著一切?’

    如果你心離開一切物象之外,本來就無所在,那么應該心相亦無。無心相就好像龜生毛,兔長角,根本是不可能的,根本是沒有的,怎么可以說不著呢?

    如果你心是離一切物象之外,另外有一個所在處,只可以說是不著一切;但亦不能說完全無著。如果說無相,則根本是沒有,何必頭上安頭,騎驢覓驢,再說不著呢?如果說并非無相,那么就應當有相。既然是有心相,就一定有所在的地方。有所在,就有執著,怎可以說無著呢?

    所以應該知道,一切無著,名覺知心,是不對的。

    當時阿難,從大眾中,即刻離開座位,站立起來,露出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阿難回憶出家經過,向佛述說:我是如來最小之堂弟承蒙佛慈悲愛護,現在雖然已從佛出俗家。故心中猶依恃自己是佛小弟,佛一定嬌憐愛惜他,所以便有點放縱,只修多聞,而不勤修定力,故未得無漏。沒有力量來降伏外道邪法——娑毗迦邏咒,終被邪咒所迷,沉溺在淫室里。這都是因為不知自己的真心,在什么地方,才有這種種過失。

    現在只有希望世尊,發大慈悲心,哀憐憫念我等,為我等開示奢摩他路,開示修正定法門,同時亦可令信不具,和斷善根之眾生,亦能毀滅惡知見,而得正知正見。

    阿難說完以上的話后,便五體投地,把首和兩手兩足伏在地上,同時并和其他大眾都傾心渴望,翹誠佇待著佛說法。來聽佛開示教誨,修正定的道理。

    這時世尊,便從面上,放出種種無量無數的光彩,晃耀明亮,有如百千日光一樣輝煌。佛光比太陽光強過百千倍,這是阿難親歷其境,親見佛光而說的。

    普遍諸佛世界,發生六種震動,像這樣六種震動之后,十方微塵數不盡的國土,在同一時期,都顯現出來。釋迦佛以他的神通力量,令所有無量數微塵世界,都合在一起。

    其他各世界,所有一切諸大菩薩,都住在自己本國,合掌恭敬,來聽佛說楞嚴經,楞嚴大定的妙法。

    佛告阿難,一切眾生,從無始以來,生種種顛倒。顛倒就是無明。因不覺而生無明,因無明而起惑,因惑造業,叫做業種;由業自然而受苦報。這三種叫起惑、造業、受苦報,就如惡叉聚一樣,

    一切修行人,本來都希望有所成就,得到無上覺果,無上菩提,即是佛果位;或者修成聲聞或者修成緣覺甚至修成外道,或成為天魔和諸魔眷屬。

    這皆因為他們不知二種根本,而錯雜亂修,好像煮沙,欲它成為好的飯菜,而沙本來不是飯,故縱然經過塵沙劫數的時間,亦不能修成米飯的。

    【兩種根本】

    ‘是哪二種呢,阿難。

    第一種根本就是從無始劫以來生死相續之根本。皆因不知常住真心,性凈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亦就是你現在與諸眾生,用攀緣心而認為自性者。

    在未開始之前,菩提涅槃,本來是清凈體,就如現在之識精元明。這個識字,不是八識之識,而是識之最精妙處,亦即元清凈體,亦是菩提涅槃之別名。它本來是光明遍照,本有佛性,常住真心,能生出種種因緣。但久而久之,好像遺失實沒有遺失。眾生把自己本具之真實——性清凈體,識精元明——不會用它,反把它藏起來。藏得太久,太秘密,就把它妄了。故雖在窮困時,亦不會用它。這就好像遺失一樣,但其實沒有失。眾生忘失自己的真心,而反用妄想攀緣心,故怎樣修都不能成佛果。

    因一切眾生,對識精元明、常住真心,都忘記了,就像遺失一樣,即是迷卻本真。雖然天天都用常住真心、性凈明體,但自己全不知道。

    佛問阿難,你今實在欲知奢摩他路,要脫離生死。那么,我現在再問你。這時如來便舉起金色臂,屈五輪指成拳,而問阿難:‘你現在看見嗎?’阿難說:‘看見了。’

    佛問阿難:‘你看見什么?’阿難說:‘我看見如來舉臂屈指,為光明拳,其光明亮,照耀我的心和目。’佛問:‘你用什么來看?’阿難答:‘我與大眾,都是用眼看見的。’

    佛再問阿難;‘現在你要老老實實回答我,我屈指為光明拳,耀你心目。汝用眼來看見,是不錯的。但你心何為心,來對我的拳耀呢?’

    阿難說:‘現在世尊,要征詢我的心在何處,而我現在用我的心,來窮盡推不,遍處尋找。則我這個能推求之心,是否可以當我的心呢?’佛喝曰:‘咄!這不是你的心!’

    阿難突然驚懼,即刻離開座位,合掌起來,而向佛說:‘這不是我的心,那么,應當叫作什么呢?’

    佛告阿難:‘你不必驚慌,我現在詳細告訴你,這都是前塵,虛妄相想。你不有推想,便落入分別前塵之妄想。這推想心,不是你之自性真心,而是分別塵影的妄想心。因為它太細致,不明顯,不易覺察,因此便迷惑你之真心自性。這都是你從無始至今,認賊作子,錯認妄想識心,前塵虛妄不實之相,為自己本性真心。既認妄作真,故遺失了本元常住真心,亦即忘了本有家珍,遂至頭出頭沒,被輪回所轉,而不能超出。’

    阿難向佛說:‘我是佛最寵愛的小弟,因我心愛慕佛的三十二妙相,使我發心出家,現在我的心,不只單獨來供養和服侍如來,就是遍歷恒沙國土,亦去供養和禮拜諸佛,及一切諸大善知識。又發大勇猛精進心,犧牲一切,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亦用此心。縱然我誹謗佛法,永斷善根,亦是此心。即是為善做惡,都是此心。如果這能推之心,如果說是前塵妄相所起的妄想,不是真實;那么我就成為無心之人,和土木一樣。離開這個能聽經聞法之覺知心,則什么都沒有了。為何如來說,這不是真心呢?我實在驚慌恐怖,相信在座大眾,亦會生疑惑。惟望世尊,開大悲心,開示我等未悟的人。’

    這個時候,世尊就開示阿難,及諸大眾,欲令他們,皆能悟根性為真心,而得證入無生法忍。

    佛欲令一切眾生,得入無生法忍,于是在師子座上,摩阿難之頂,佛又告訴阿難:‘我時常這樣說,一切諸法所生,唯一真心所現。一切世界上,像微塵這樣多的因因果果,亦皆因心而成體。’

    阿難,假若諸世界中,一切所有,包括山河大地,森羅萬象,其中甚至一草一葉,一絲一結,追詰尋求它們的根源,皆有自己的性體。就至大如虛空,亦有名貌。何況清凈、妙凈妙明之真心。一切諸法皆依之為體,既然是一切體性之心,哪里沒有自體呢?

    如果你堅持認為這個能分別、能感覺、能觀看的知性就是‘心’,那么此心就應該和色、香、味、觸諸塵事分離,而完全獨立存在。

    就如現在,你聽我說法,亦是因為有聲塵,才有分別心產生。不能離開聲塵,而另外有一個心。

    縱然能到暫消滅外緣之見聞覺知,在內邊守住清凈寂靜,但這依然還是法塵分別之影事。

    佛說:我不是強令你,一定要執著此緣塵分別,不是你的心。但你于自己心中,詳細研究推想,你所執吝之心,若能離開前塵,還有分別體性,那么這個就是你的真心了。

    若你能分別之性,離開前塵而無自體,那么,它只是前塵分別影事,怎能叫做心呢!

    塵不是常住,不生滅的,若對塵而有分別心,不對塵而無分別心,則塵變滅時,你心亦應滅。那么你心,豈不同于龜毛兔角,只有其名,而無其體?龜生毛,兔有角,根本是沒有的。既然沒有心,那你將用誰的心,來修證無生法忍呢?

    當世尊摧破妄識無體時,阿難和在座諸大眾,都默然不能出聲。大家都覺得若有所失,手忙腳亂,不知所措。

    佛告阿難,世間一切諸修行人,現前雖能修成九次第定。縱使證得這九次第定,仍未證得漏盡通而成阿羅漢圣果,皆因為執這生死妄想,誤為自己的真實法心。好像你現在一樣,雖然得到多聞,但終不能成正果。

    阿難聽后,悔恨自己把光陰錯過,又感激佛的慈悲,指示真心,所以就再度悲泣流淚,五體投地叩頭,然后長跪合掌向佛說:‘自從我跟隨佛,發心出世俗家,我還依恃佛,是我親堂兄,具足無上威德神通,因此常常心中在思想,不必自己去勞苦修行,佛一定會賜給我定力的。我不知佛之身心,和我之身心,是不能代替的。又失去我本有真心,錯認識心為心,所以身雖出家,心終不得定力,就如富家子一樣,不要父親的財寶,情愿走出去做窮人。沒有定力,就如窮子,因為不能承受佛之功德法財。’

    我今日才知道,雖然得到博學多聞,但如果不依教修行,知而不行,便和沒有聞是一樣的,全無用處。就好像有人,終日說食物美味,多么香多么甜,可是單說不食,終不能飽。

    世尊,現在我等給二障所纏縛。二障:(一)煩惱障:屬我執所起,如起貪嗔心,看不破,放不下,凡事都生執著,就是煩惱障。(二)所知障:屬法執所起。知識太多,生出貢高我慢,自認為第一,覺得別人都比不上我,就是所知障。纏縛,即不得自由,不能解脫,皆由不知寂常心性,即寂靜常明真心實性。現在惟愿如來,可憐我等貧窮孤露,指示啟發妙明真心,使我等得開佛眼,智慧增長,早證圣果。

    前邊如來從面門上放光,是表示破妄想心,現在從胸間卍字上放光,是顯示真心。卍字表示,萬德莊嚴,德行圓滿。涌現出無量寶光,其光晃耀,有百千種顏色,不只照耀此娑婆世界,同時還周遍十方微塵普佛世界。這寶光在同一個時期內,又遍灌至十方所有諸佛寶剎,諸如來頂上,然后再從十方,回旋至阿難及諸大眾頂上。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主站蜘蛛池模板: av中文字幕在线二区| 国产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高清中文字幕| 久久五月丁香激情综合| 美女黄18以下禁止观看| 日韩深夜免费在线观看| 在线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国内精品自线在拍| 国产香蕉尹人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AA片|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另类| 无码AV动漫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免费又大粗又爽又黄少妇毛片| 久久亚洲色WWW成人男男| 欧美丰满熟妇bbbbbb|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下载| 亚洲精品V天堂中文字幕| 巨胸美乳无码人妻视频漫画| 老熟妇高潮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熟妇XXXX潮喷视频| 国产AV人人夜夜澡人人爽|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人妻| 放荡的美妇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无码成人片|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综合| 2020国产欧洲精品网站| 色屁屁WWW影院免费观看入口| 国语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网站| 天天综合网网欲色| 另类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天堂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你懂的 | 日韩少妇人妻vs中文字幕| 呦交小U女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不卡| 夜夜爽妓女8888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中文三级全黄| 亚洲精品日韩久久精品| 红杏亚洲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另类丝袜综合网| 日本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