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內圓外方有學問
外圓內方是一種傳統的為人處世理念。古人把錢幣做成外圓內方型,為的是讓人們時刻記住外圓內方的哲理。如今雖然社會發生了變化,過去的銅錢早已變成了紙幣,但中國人外圓內方的理念仍根深蒂固。
我們知道圓是最穩定的,圓的壓力最小,而張力最大,可塑性最強。方卻是有棱有角,有規有矩,不偏不斜,剛直公正,兩者看似矛盾實為一體。圓內講方、方外論圓,何等的奇妙。如果我們真正能把它融會貫通,那可是大智慧、大能耐,一生中享用不盡。我以為外圓內方在生活中最有用的是兩個方面:
一是為人要圓做事要方。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為人不能太剛強,太倔強,太強勢,話不能說的太死,路不可走的太絕,學會寬容人、包容人,得饒人處且饒人。而做事卻相反,必須講規矩,有標準,不含糊,一是一,二是二,功是功,過是過,要做到涇渭分明。二是對外要圓,對內要方。我這里所說的外就是指外面的人,別人的事。對外我們不需要較真,沒必要去計較,該說好就說好,能說對就說對;而內就是指內部的人和事,包括家人、身邊的人、單位同事,特別是作為領導者,在內部的管理上必須做到紀律嚴明,切不可含糊松弛,更不能沒有章法。
72、人必須有一種精神
爸爸上世紀七十年代當過幾年兵,不知是那個年代的緣故,還是因為軍人職業的影響,我一直都堅信人活得是一種精神,就是一口氣、一股勁。這個觀念可以說影響了我一生,在幾十年的過程中,雖然也為此交過一些學費,但主流則是成就了許多夢想。因此,老爸勸你及早具有這種精神。
那么這種精神,這股勁頭究竟是什么?我以為積極地、向上的、朝氣蓬勃的精神,是人生最重要的精神。不怕苦、不畏難、不服輸的勁頭,是我們生活中最需要的那股勁。一個人一輩子有沒有這種精神,有沒有這股勁頭大不一樣,有了就可能成為強者,把一些理想變為現實,而沒有的話,可能終生一事無成。
中國傳統文化講,人就是活個精氣神,我認為過去的精氣神,就是今日這種精神的同義詞,是人生的支柱和力量來源。這種精神和勁頭,必須和你追求的目標相結合,缺少目標相結合,缺少目標的精神和勁頭是盲目的,有時候甚至是有害的。古人有句名言叫“咬住青山不放松”用在這里去玩味。我覺得很有意思,青山是目標,咬住是精神,不放松是勁頭。
人生這種精神,與個人性格有關。但更多的還是在于自我意識。自我培養,自我歷練,才能把這種精神豎起來,把這股勁鼓起來。說來道去,關鍵還在于自己。
73、應該有點創新意識
建設創新型社會是一個涉及到民族興衰的問題,意義深遠。由此我想到作為一個人特別是比較優秀者,不管你從事什么職業、無論你身處何時何地,也不管在何等環境之中,都應該有一種創新的意識和精神。
創新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沒有多方面和各領域的創新,我們人類不可能進步,社會也不會發展。對個人來說,創新既是一種社會責任,也是自我發展和進步的一大途徑。說它是社會責任,是因為社會需要創新,說它人生發展進步的途徑,是因為創新可以鋪就成功之路。一般人說到創新,就覺得很大很難,其實創新并不難,而且機會到處都是。比如一個汽車司機若有創新意識,他就會認真琢磨電路,油路各自的走向,甚至一個把手形狀和位置都可以提出革新的意見和建議。日本的三菱汽車每年革新及改造的零部件數以萬計,絕大數都是世界各地的司機們提出來的。
爸爸特別想說的是,在創新的問題上要的是意識和精神,并不在乎你創出了什么新東西,當然能創出來更好。我有一個很深刻的體會,就是一個人一旦有了創新意識就會發現很多機會,就會關注和方面的事物,腦子就會不斷思考,就會有激情,有精力、有能力去向上、向前、向遠。
74、爭取做個好人
我們在家里經常說到某某某是個好人,或某某那人不怎么樣。一個人能得到他人稱之為“好人”的評價不容易。因為人生在世,最難做的是做人,最應該做好的也是做人,如果做人都做不好,做不來,那你這一輩子恐怕就不可能成就什么大事了。好人是有標準的,比如在咱們家里,我對你和媽媽是不是好父親、好丈夫,你和媽媽才有發言權,才說了算。我還有弟弟妹妹,媽媽也有兄弟姐妹,他們如果都說我這個哥哥。姐夫還不錯,這才基本上可以說我在家里是個好人。
再比如,每一個人在社會上都要從事一項職業,歸屬于一個階層,那你就得有那個行業的底線、標準。當官的守住一個“民”字,專家學者們守住一個“實”字,經商做買賣的守住個“誠”字,佛家子弟得守住一個“善”字,在工廠做工得守住一個“時”字,平頭百姓得守住“功”字。堅守了這些標準和原則才有可能成為好人。
還比如,在與社會相處當中,有上級有下級,有朋友有鄰里,對上級,不唯唯諾諾,不溜須拍馬,要有人格,對下級,不要耍威風,不油腔滑調,要有品格。對朋友要誠懇平等,交往熱情。對鄰里,要互幫互助,和睦相處,這些皆是做個好人的基本標準,你能承受踐行才有可能成為好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