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祛濕”
文/深圳山明水秀
我們日常所出現的許多稀奇古怪的病,很可能都是由人體自身水濕重所引起。下面結合讀羅大倫博士的書及自己祛濕調理身體的一些體會,來談談人體水濕重的表象、成因及解決辦法,粗淺看法,不當之處請指正。
一、體內水濕重的主要表象
1、時常疲憊、腿沉、頭發昏、打不起來精神,人懶得動,渾身不清爽,汗粘膩。
2、舌體胖大,有齒痕。如果舌苔白厚,又滑又潮濕,說明體內寒濕;如果舌苔毛糙發厚,發黃發膩,說明體內濕熱。
3、臉色發暗,總像洗不干凈臉,也就是被稱為的“水色臉”。
4、大便糖稀,不成形,粘馬桶,色澤黑綠,這是水濕重加脾虛的癥狀。
上面這些都是我曾經出現過的體癥,各種癥狀的輕重可能因人而異,但我認為只要出現上述兩種以上癥狀,就可以確認你的體內濕氣重了。
濕與寒同在叫寒濕,與熱同在叫濕熱,與風同在叫風濕,與暑同在叫暑濕。人體里的濕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不容易補進去。現實中有許多人患上了三高病、心腦血管疾病等,其實這些病都與濕邪、痰濕有關。
二、引起人體水濕重的主要外在因素
-
現代人出門有車,坐辦公室盯電腦,回家窩在沙發里看電視,由于運動量少,身體功能就會逐漸減弱,脾陽振奮起來就會吃力,腎陽也生發不好,肺氣通調也可能不暢,身體氣機也就不容易運化,那么水濕就上來了。
-
現代人吃冷飲多,也是致使水濕重的一個原因。冷西瓜、冷飲、冰激凌吃多了,身體里的脾陽就會被傷到,脾陽運化水濕的能力就會降低,脾就如同大地上的土,如果土少了,那么水一定會泛濫成災。
-
現代人,吃肉吃得太多,吃的食物里又難免有污染,在活動量少的情況下,身軀陰盛陽虛,大便無法正常,此也是濕邪內郁的成因之一。
-
當今現代人還有一個比較突出的特點,那就是喜歡熬夜。這方面我體會最深,記得小的時候,母親要求我們9點前必須睡覺,早年我們東北對早餐也很重視,一般吃得都很好很飽。而現在,我規定兒子11點半前睡覺,兒子說不行,太早!要12點,可是他經常玩游戲超過12點鐘,自己也是時常寫博客過子夜,長此以往,定會損耗腎精,腎陽就會不足,腎臟對水的運化就會不足,體內就容易積濕。所以建議人們最遲也不要遲于晚上11點鐘入睡,要充分利用好人體子夜睡眠修復肝膽的最佳時機;同時早餐吃好也很重要,身體棒了,腎水才會運化得好,體內就不易積濕。
-
有些人原本體內水濕就重,再加沖涼次數太多,就會水濕更重。我們在南方居住每晚睡覺前必沖涼。每次我濕頭發過夜后,早晨起來就會感覺渾身骨頭節都不舒服,所以現在逼迫自己再懶也要用電熱吹風把頭發吹干了再睡;兒子則不然,沖過涼后,滿頭濕濕的就到他打得很大的空調房間去玩游戲,涼涼的頭發對身體的傷害是可想而知的,可是兒子卻認識不到這些。可以想象,古人根本不可能天天洗澡,更沒有空調,所以他們的水濕要比現代人輕得多!
-
南方空氣濕度大,也是影響我們身體陽氣生發的原因之一。記得一次看中央臺天氣預報,那天河北、廣東二地氣溫差不多,都是32度,可是河北的空氣濕度僅為8%;而深圳卻是53%,濕度差距之大令人驚訝!現在我才知道為什么廣東人煲粥做湯都喜歡放些中草藥,原來許多都是去濕的。自己十多年前剛來深圳時,不懂得這些,租了一間濕氣極重“握手樓”的一樓,再加當時我所在公司辦公室的中央空調風口正對頭頂,每每吹一整天,下班走半個小時路會出許多汗,進家門便立即洗冷水澡(搬去幾個月后才買熱水器),當發現每次出的汗都變得粘粘的時,為時已晚,只覺得右膝蓋發木發漲,很快膝蓋就腫起來了,腫得如粗木棒一般。去醫院化驗檢查,醫生說典型的風濕病,開了些激素、雷公騰之類藥,吃藥后體重迅速增加10斤多。一年后買了新房般到新家身體狀況有所好轉,但剛入住的新房濕氣也不輕。接著我又應聘到深圳一家不小的醫院做財務工作,又開始對醫院房間裝修過敏,嚴重的肺部感染,劇烈的咳痰鼻塞,一病就是半年,現在想來是自己身體濕氣太重,陽氣生發不上來,造成體能下降才過敏的,不然同樓同室的其他同事怎么沒有過敏?從這次過敏之后,我的小腹就經常脹氣,很少有好的時候。
-
房子的朝向不同,對人體的陰陽平衡也有影響。我家居住的是高層電梯樓,兒子的房間,每天下午暖融融的日光能照進來很長時間,而我的房間就少有陽光,相對濕氣就大。我總說我家房子風水好,兒子初二來深圳住進這套房后,學習成績大幅度提升,到高考時全班考第一;老公更是貴人多多,還有幸當了多年的CEO,盡管全家人順風又順水,可是我的身體卻欠佳,肚涼腹脹膝蓋痛在時時困擾著我。同一屋檐下,老公的濕氣重跡象并不明顯,而我卻濕氣很重,我總結是男人火氣旺,再加老公他時常應酬喝酒,可能是酒起到了驅寒驅濕的作用!一己之見,不一定對,商榷。總之,房間的朝向對不同體質的人影響是不同的,固然像我們居住的這類高層電梯樓,很難買到各個房間都朝陽的,但身體濕氣大的人,建議要住相對朝陽的房間。
引起現代人水濕重的外部因素林林總總,而再懂得些形成人體水溫重的內在成因,對于我們更好的辯證施治、日常保健及有效的去除身體水濕定會好處多多。
三、形成水濕體質的內在成因
人體水多了,并不是少喝水就能解決的,人體是一個精密的儀器,是一個復雜的化工廠,是無時無刻不在進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運化過程的。中醫認為水濕重問題是一個人身體運化水液的系統出了問題,如脾陽不足,腎陽不足等,如果這些臟器沒有問題,那么水多了我們身體就會自己給排泄出去,而有了這些問題,便會導致水排泄不出去,即使再少喝水,也會出現水多的狀況。
這方面我深有體會。不知道從多年前的什么時候開始,我就不喜歡喝水,一直以來,每天白天所喝的水也就是午餐的一小碗湯,我辦公室的水杯時常一天都不用一次,原因是我喝了水,小腹就脹,我曾一度認為自己對白水過敏,因為每次只要喝了水,就覺得腸壁都讓水漲厚了,所以整個肚子脹得鼓鼓的,喝的水越多越覺得水全聚積在小腹下不去,特堵的慌,特難受。
通過讀羅大倫的書才知道:用控制喝水的辦法是不行的。我們體內的水濕,就像是一個不流通水池里面的死水,如果不進不出,是無法正常使用的。我喝水很少,可由于身體對水的運化功能弱,所以體內水濕仍然很嚴重,原來這些水濕癥狀的產生是運化排泄功能出現了問題。
中醫從小便量來分,有兩種,一種叫尿崩癥,就是喝多少尿多少,還總是口渴;另一種叫小便不利,癥狀是尿量少或不能完全尿出去,這時水就會在體內滯留或亂竄。自己是屬于后者,肚子里的“死水”一多,就感覺小腹脹痛,渾身關節不舒服。
羅博士比喻的很形象,就像在大河的中間,修了一個水庫,水庫本應利用水利工程把一部分水送到廣大的農田,一部分水排放到下游。如果把這個水庫當做膀胱,現在,我們體內的陽氣不足,氣化功能弱了,就不能把水輸布到全身,或者排出體外,結果水液聚集在了膀胱。就好比水庫被凍住了,無法把水送到農田,一但來水,也是越過河道,直奔下游,流到大海,田地仍然得不到灌溉。尿崩癥就是膀胱不起作用,喝多少排多少,就出現越渴越喝,越喝越渴的癥狀。
如我這種小便不利的癥狀,就好比水庫被凍住了,因此很多水并沒有完全直接排出體外,有的還流竄到身體的各個位置,成為不正常的水。此時,流出去的水少了,因此小便的量就有了問題,這和前面尿崩癥的尿量正相反,尿崩癥是喝多少尿多少。而尿量減少這是小便不利的主要癥狀。人體好比是一個蘇州園林里面的奇石,里面是空的,外表有很多孔竅,當水從上面注入的時候,按理是可以從下面的孔竅流出的,這就好比是從人體的小便排出,現在奇石的下面凍住了,孔竅受堵了,那么就會出現水從上面的各個孔竅冒出來的現象。這個比喻很形象,我就是如此,時常是尿量很少,汗特多,往往只有運動量大,出汗多時,肚子脹的癥狀才會有所緩解。
四、我用過的一些袪濕方法
近些年來,我也上醫院看過多次病,也吃過許多中藥西藥,效果甚微,我認為不是醫生醫術不高,而是醫生們每天要看幾十上百位患者,他們對待每一位患者的用心程度是可想而知的,當然醫院救死扶傷一定治愈過無數患者,但對于如我這樣的慢性病,至少讓我很失望。我遇到過:醫生左手號脈右手同時飛速寫處方的,還遇到過聽診器一端放到你胸口而另一端沒有放入耳朵的,真是又可氣又可笑!
“求醫不如求己!”,俺決定從古代醫學精典里取寶!俺決心向羅大倫博士學習,自己的病自己調理!
因為我早前的主要癥狀是:舌苔濕滑白上泛黃,手熱腿涼,腹脹膝痛,所以我給自己診斷的結果是:上焦熱,下焦寒,風濕體質。自己經過近幾個月的祛濕調理和配合一些食補后,效果較好,我現在舌苔不黃不厚了,身體也不乏力了,腿也不沉了,便便大體正常,十多年的便黑便綠癥狀基本轉了過來,膝蓋痛的病和小腹脹的癥狀也減輕了很多,只有偶爾小腹還有些脹,還有一樣可喜的,那就是近些日子我通過吃三七粉,臉色特別的好。下面是我用過的一些祛濕方法:
- 中醫講究藥食同補,祛除體內濕氣,有一個方法非常好,也很簡單的方法,那就是常喝薏米紅豆粥。我一般是先將薏米紅小豆用涼水泡三五個小時,一次做較多的粥,用小盆盛好放在冰箱里,每晚喝一碗當晚餐,既減肥又去濕。薏米,在中藥里稱“薏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可以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紅小豆可以消脹滿,利小便,補心血。
- ①中醫會根據濕邪所在的部位來去濕,比如,我吃過的“龍膽瀉肝丸”感覺就不錯,既舒肝又去濕,但這個藥不可長期吃,容易損傷腎;②“二妙丸”也挺好,它是以炒制的蒼術、黃柏按照1:1的比例粉碎后,按照傳統水泛丸的工藝制成的中藥成方制劑。二妙丸是中醫用于燥濕清熱的基礎名方。一般來說有內熱服用龍膽瀉肝丸祛濕為好,沒有則服用二妙丸祛濕為佳;由于我先前有內熱,所以我是先服龍膽瀉肝丸,后覺得內熱消了一些便又服用二妙丸來祛濕的(內熱的主要癥狀是舌黃,尿黃)③還可利用“苓桂術甘湯”來排濕,羅博士管它叫“撥云見日的苓桂術甘湯”,我認為此藥最適于由于水濕重引起的頭暈、心悸等癥;④針對自己膝蓋時常腫痛的癥狀,我用了一段時間從香港買來的“黃道益活絡油”,用法是外用涂抹揉壓患處,既通經活絡,又排濕消腫,效果非常好,現在我的膝蓋痛病已好了八九成!相信我們身邊也一定有類似通經排濕的外用藥。中醫還有很多去濕的經方,這要根據濕邪到底是結合了哪些其他邪氣為患來決定。
- 增加運動量,多做一些揮汗如雨的運動,比如打球、跳舞等,讓汗出透,這樣也有利于氣機的通暢。
- 利用好身邊的電器,比如電吹風,空調的除濕功能等,讓自己周圍的環境盡量干燥。
- 少鹽,幫助腎排水-。適當午睡-。飲食清淡適量-。
- 生冷食物、冰品,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應少吃。寒涼蔬菜如生菜-沙拉、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姜,降低蔬菜寒涼性質。
- 經常點揉承山穴、三陰交穴、陰凌泉穴,對疏通經絡,排濕祛濕有好處。剛開始點揉這些穴位時,可能會很痛,“痛則不通,通則不痛”,所以揉開了,經絡通了,也就不痛了。
- 每天吃三至四克三七粉,通過活血化瘀來讓血流通暢,增強人體氣機,來增加祛濕排濕的能力。
濕邪是現代人健康的克星,是絕大多數疑難雜癥和慢性病的源頭或幫兇。只要濕邪少了,一切所謂的現代病就都會遠離我們,一切慢性的疾病也會失去存在的倚仗。祝大家身體健康!
談“祛濕” [轉載](三)談“祛濕”](http://image82.360doc.com/DownloadImg/2015/02/2310/50408361_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