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自《孟景春臨床經驗集》孟景春 編著 核桃仁,又名核桃肉,性溫,味甘,入肺、腎經。歷來醫家都認為其是補腎強腰膝、斂肺定喘的要藥。對于溶化結石的功效,縱觀自《神農本草經》至《本草綱目》等權威性的中藥學書籍,均未有記載。至后世的《海上集驗方》有單用核桃仁治石淋,近代名醫張錫純在其《醫學衷中參西錄·藥物講義》核桃仁條目下,言其有“消堅開瘀,治心腹疼痛,砂淋、石淋堵塞作疼,腎敗不能漉水,小便不利”等功效。砂淋、石淋實即腎結石。在《中國當代名醫驗方大全》中有原山東中醫學院周鳳梧教授介紹治療腎結石的驗方,即以核桃仁為主藥。 核桃仁500g(烤黃),雞內金250g(炮研細末),蜂蜜500g。 先將核桃仁、雞內金研細,將蜂蜜熬化,再將上藥粉投入攪勻,再熬5分鐘,即可。裝瓶備用。每次1湯匙,每日3次,服后多飲開水。服巧15~30日,即見效果,或排石,或將結石溶化如乳油色液體排出。 又方:核桃仁、麻油各120g,冰糖100g。 用麻油將核桃仁炸酥,研細末,再將冰糖混合磨研,即成。服時以開水調成乳劑。成人每日服1劑,或每次用2湯匙,每日2~3次。 附治驗例:顧×,男,40歲,工人。腎區突然疼痛伴有惡心嘔吐,小便輕度不利。經某醫院B超檢查提示左腎有大小為0. 4cm×0. 5cm結石1枚,輸尿管中段有0. 2cm ×0. 3cm結石陰影;尿檢白細胞、紅細胞各(十十)。納谷欠佳,口淡乏味,舌質偏紅、少苔,脈細弦。證屬腎陰虛,兼胃陰不足。治宜養陰和胃,利尿通淋。藥用懷山藥、麥冬、干地黃、澤瀉、滑石、徐長卿、炒白芍、生甘草、白茅根等。囑服5劑。 復診胃納已增,腎區疼痛基本緩解,尿檢紅細胞(一)、白細胞(十),再以原方加銀花,再服3劑,同時囑其自配核桃仁、冰糖的單方。服1個月后再進行B超復查。后半年,該患者復因泄瀉求治,順詢其腎結石情況,據告服藥至20天時,覺尿道澀痛,小便時排出結石1枚;繼服20天,B超復查,左腎結石陰影亦已消失云云。 按:腎系結石的形成,中醫學認為系腎虛郁熱,或因濕熱久蘊下焦,火熱煉熬尿液,結為砂石,大多為本虛標實之證。核桃仁為補腎要藥。《本草求真》記載:胡桃,……皮澀、肉潤、汁黑則能入腎通命門。且性味甘溫,亦為常用的服食補品,久服則無弊。張錫純說:“誤服銅物,多食核桃亦能消化,試與銅錢同嚼,其錢即碎,其能化銅可知。”現用以治療腎系結石,確有良效。 以上兩方,俱能治療腎系結石,但用時略有不同。第一方內有雞內金,雞內金亦有化石之功。在(醫林集要》中有用一味雞內金治“小便淋漓,痛不可忍”的記載。張錫純說:“雞內金能化磁石銅鐵,善化淤積。”臨床凡遇腎系結石之人,凡體壯者可用第1方,因雞內金雖能化石通淋,但久服亦能耗傷真氣。若體質較虛、結石較小者,可用第2方。若腎陰虛較著者,可配服六味地黃丸。若遇絞痛劇烈者,則須緩急止痛,俟濕熱清化后再服。若結石在輸尿管者,在排石時或有劇痛,乃結石至輸尿管之狹窄處所致,須多喝開水,并蹬足跳躍,俾結石能順利通過狹窄處,方能順流而下。 在服藥期間還宜節房室,忌辛辣、煎炒之物。 評注: 張錫純原文說核桃能化銅錢、雞內金化磁石銅鐵只是一種推斷,我們也沒有必要抓住人家的小辮子不放,清代醫家周巖曾批評“醫家故習,每好議前人之失,而己亦不能無失。然皆其人勇于衛道,矯枉過正,或隱奧之義,所見不同者有之…”(見《本草思辨錄》緒說) 核桃仁治療腎結石,主要當在補腎、滑竅,以補為通,故需結合應證的湯藥為佳。治療石淋,諸家公推通淋排石為主要治則,但往往忽略腎虛、脾虛、肺腎兩虛等見證,習用的排石之法,有的有效,有的卻不能較好解決問題。《鄒云翔醫案選》介紹鄒云翔先生治療石淋的經驗時有如下記述:石淋的病理變化以腎虛為本,濕熱為標,立法用藥應顧護腎氣。……鄒老強調指出,治淋之法,一般雖不外把握虛實兩端,或分而治之,或兼而治之,據證取舍。初起濕熱瘀阻,氣化不利者,治宜清熱利濕,化瘀通淋;病久肺腎兩虛,或脾腎不足,氣化不及州都者,宜予補益;虛實夾雜者,尚須標本兼顧。此外,尚可根據病情,或參止血,或配化石,或益泄濁之品,合而治之。但立法用藥還當時時注意顧護腎氣。 《黃河醫話》錄有王孝福先生的“治腎結石要補腎”一文,其中說道: 腎藏真陰而寓元陽,乃水火之臟。其經脈絡膀膚。且與膀胱互為表里。腎主五液,司開合,有蒸化水液、通利小便的功能。故能維持體內水液的平衡。若腎虛不能蒸化水液以利水便。則體內水液代謝就失其常度,致使膀胱氣化失職,水液停聚,郁而化熱,濕熱蘊結。日久而成石。故腎虛是本,膀胱積熱是標。雖然病初多呈實熱證,若只一味通利,則可造成邪不去而正先衰之后果。臨床體會腎結石若合并腎孟積水者,或術后殘余結石者,或反復發作合井感染者.往往單用清利劑越清越重,越利越濕,結石反至難下。應從整體出發,辨證攻石。……臨床有積熱日久,熬灼陰液;或房室不節,勞倦過度,真陰被傷,癥見頭昏耳鳴,少寐健忘,腰膝酸軟,舌紅少苔,脈細等。此應滋養腎陰,方用六味地黃丸,佐清利之品。若病程日久,或年老體衰,腎陽虧虛;或過用清利克伐陽氣,損傷腎陽,癥見面色白光白,腰酸腿軟,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脈沉弱。應溫補腎陽,藥用右歸丸加減,以化氣強腎,改善腎孟積水,有助于結石排出。張景岳云:“善補陽者,必于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善補陰者,必于陽中求陰,則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 實踐體驗單獨表現腎陽虛或腎陰虛者較為少見,往往二者兼見,或陰多陽少,或陽多陰少,根據臨床表現,隨證遣方投藥,使腎中水火平衡,方可收到預期效果。 《黃河醫話》還錄有史大經的“補中升提法治泌尿系結石”一文,亦頗有見地。 在雷雨田、吳傳先主編的《中國自然療法》一書記載有陳淑芬寫的“胡桃肉的食療功用” 一文: 胡桃又名核桃,其肉有多種功能,既作食品,又可入藥,《本草綱目》載其有補氣養血、溫肺化痰、散腫消毒等功用。核桃仁氣味甘,平,溫,無毒,性熱,能入腎肺,惟虛寒者宜之,而痰火積熱者,不宜多食。《食療本草》記載核桃仁具有健脾開胃,通潤血脈使肌膚細膩之功。《開寶本草》認為食核桃仁有“令年強健,黑須發之效”。營養學對核桃仁的食物成份分析:每100克含蛋白質16克,脂肪63 .9克,碳水化合物8.1克,熱量672千卡。此種脂肪是人體所必需的不飽和脂肪酸。此外,還含有豐富的鈣、磷、鐵等微量元素。 常食核桃還能增強牙齒的彈力,又能促進唾液分泌,推退牙齒的衰老,還有益于全身保健。下面簡單談談核桃仁的食療之用。 1.尿路結石 配方:胡桃仁200克,砂糖少許。 制法:用油炸胡桃仁后搗爛,然后用砂塘少許,使其成糊狀。 服法:兩日內服完,幾天后,被溶解的結石隨尿液排出體外時,尿液呈乳白色。 2.膽道結石 配方:胡桃仁,砂糖各500克,麻油適量。 制法:將胡桃仁、砂塘用麻油煎酥,盛在碗內,再隔水蒸后服用。 服法:每日三次,分五天服完,此為一療程,請注意發燒畏寒者應待愈后服用。 3.老人便秘 配方:核桃仁5個,白糖30克,黃酒50毫升。 制法:將核桃仁搗爛如泥與糖酒混合,用小火煮10分鐘。 服法:每日食兩次,隨制隨吃。 4.腎虛咳喘 (1)核桃杏仁蜜 配方;核桃仁15克,杏仁10克,蜂蜜30克。 制法:將上述三味混合蒸熟加姜汁20滴。 服法:三日服一次上述劑量,連服五至七次。 適用于:咳嗽痰多,泡沫痰,怕冷、氣急、尿頻。 (2)核桃燉鴨子 配方:核桃仁200克,荸薺150克,老鴨1只。 制法:宰殺鴨去內臟洗凈,放入核桃、荸薺、生姜,燉熟后,放入食鹽、味精調味。 服法:一日三次,二至三天內服完。 適用于腎虛咳嗽,腰痛,大便燥結等。 (3)核桃燉豬肺 配方:核桃30克,生姜15克,豬肺250克。 制法:洗凈豬肺加水放入核桃仁,生姜,燉熟。 服法:一日三次,一至二天內服完。適用于:久咳不愈,氣喘,腰酸,肺腎虛等。 (4)核桃糖 配方:核桃8個,紅搪適量。 制法:將核桃放火上燒,然后去皮取仁,壓碎加入紅糖。 服法:每晚睡前用開水,分二次沖服。 5.預防哮喘發作 采用補腎法,對每逢十月季節發作的哮喘者進行預防,于每年八月核桃上市時起,堅持每晚睡前用3至5個生核桃肉(連核桃肉的紫衣)與1至3片生姜同細嚼,嚼爛后咽下,還可用時吞服河車粉3克,如此持續到11月份,除痰火積熱實喘外,各型哮喘均可。但注意熱喘或陰虛內熱體質者,則生姜可改為白糖,豬油、黑芝麻同炒服用。 《劉冠軍臨證醫方妙用》也有一“滌石胡桃糖”: 【藥物】胡桃仁80g、冰糖20g、香油50ml。 【制法】先將油煎沸,投入胡桃仁,炸微黃為度,將胡桃仁取出,再將冰糖碾細,混合一處即可。 【服法】上藥分2次,早、晚各服1次。 【功能】通淋,排石,溶石,碎石。 【主治】泌尿系結石癥。 【按語】該品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種仁,含有脂肪油、蛋白質、糖類、鈣、磷、鐵、胡籮卜素及維生素B2等。其味甘、溫,有健腦、排石、溶石之功效,能增強尿液酸性而達溶石、排石之功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