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文章
發文工具
撰寫
網文摘手
文檔
視頻
思維導圖
隨筆
相冊
原創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圖片轉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看病的痛點大到痛死?請互聯網巨頭們抽空改造一下。
文|李然
中國人活得不易,衣食住行,處處都是“痛點”,人們走在街上,臉上都寫著“好難”兩個字。
霧霾是痛點。大家本來已經麻木了,經柴靜一說,五感復蘇,頓覺好痛。其實還有一個痛點,如果有誰調查梳理清楚了,一定能和柴靜一樣火。這個痛點就是——看病。
看病難、掛號難、費用昂貴、醫患糾紛……病人不高興、醫生也不高興,去醫院看病,差不多就是一個有病治病、沒病找病的過程。
看病最難的,當屬掛號。大醫院的號難掛,好醫生的號更難掛。
三年前,去北醫三院看膝關節,掛一位專家的號,根本掛不到。長長的隊伍,還沒看到掛號窗口,號就掛完了,就像搶小米手機似的。后來,網上開始可以掛號,心里很高興,天真地以為醫療行業終于和時代接軌了。結果,區區幾個號,拿到網絡上,更像是瘋搶小米手機。到了網上掛號時間,我的手指頭還沒抬起來,各類專家號就被秒完了,讓人懷疑大伙兒為了掛號都開了掛。
還好我是個比較善于學習的人,上網百度“搶號攻略”,然后一到掛號時間就提前準備,凝神屏氣,運指如風……努力了兩個月,終于掛上了一個運動醫學專家號。
等到去看專家的時候,我暗自慶幸,如果再晚兩天,膝蓋差不多就好了。
從那以后,我就下定決心,不到萬不得已,一定不去醫院自虐。實在不行,直接去急診。
可是,醫院誰也躲不開,該去的時候還是得去。而且,生了病,迫不得已,還得盡量去好點的醫院。比如膝蓋的問題,最早在某家醫院(絕對不是小醫院)檢查之后,醫生說半月板不行,韌帶似乎也有問題,險些順手就開了微創手術的單子??傻搅吮贬t三院權威專家那里,打了幾針,做了些康復訓練就OK了。
有了這種經歷之后,就醫觀人生觀世界觀就集體三觀崩碎。
所以說,不是病人特別愛去大醫院,實在是現階段醫療水平參差不齊。北京如此,地方就更不用說。我的親戚里就有人被診斷為腫瘤,差點馬上手術,不放心來協和請專家看了看,結論是不需要特別治療,保持觀察就行。一直觀察到現在,都挺好的,險些挨上一刀。
說什么好。已經沒有什么可供崩碎的了。
可是,總去協和也不是個辦法。幾年前自己也去協和看過病,掛號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全國各地疑難雜癥患者都來了,誰看著都比你更需要專家。走進協和老樓大門,就像是走進了春運期間的候車大廳,有種《1942》撲面而來的即視感,感受別提多差了。運氣好的話,順利遇到黃牛號販子,能高價買到個專家號。要是自己后半夜排隊去掛號?遇到的還是黃牛號販子。
現在協和建了新樓,不知道情況好一些沒有。
去年去另一家大醫院就醫,知道不可能掛上號,干脆沒去嘗試,多虧好心人幫忙,輾轉找到醫生加了號。初診之后,每次復診醫生都給加號,雖然沒有預約那么方便,但已經感激涕零了。
到了復診的時候,一早6點就要出發,開車穿過整個北京城,在7點20抵達醫院,然后排隊取加號。加號是張小紙條,護士8點開始發放。拿到這個紙條之后,奇觀就出現了,大家一路小跑,你追我趕,跑過樓道,沖下樓梯,投入掛號大廳的滾滾人潮中。那場面,像是非洲大草原上萬物奔騰。
為什么要跑?因為病人實在太多。
醫生一上午要看90多個病人,9點出診,即使平均3分多鐘看一個,也要看到下午將近2點,吃午飯的時間都沒有。我最好的比賽成績是掛到65號,最差成績是81號。這就意味著,在8點半掛完號之后,要在醫院等待四個小時。是的,那段時間,醫院里里外外我都逛遍了,一共有多少張椅子我都知道。有一次,我掛完號之后還去了趟紫竹院公園,不但觀摩了大爺大媽們的晨練全過程,還像梁朝偉似的喂了會兒鴿子,然后才慢悠悠地晃回醫院,一看分診顯示屏,剛到70多號。
就是這樣。看病要么把你逼瘋,要么讓你悟道。每次走出醫院,都有種百轉千回萬事皆空人生不過如此的感覺。
在醫院候診的時候,作為一個也比較愛思考的人,我觀察了各種就醫流程,發現不合理之處比比皆是,不忍直視。有時我也奇怪,為什么不能改進改進呢,真就那么難嗎?看了很多解讀就醫難的文章之后,我不得不承認,真就那么難。牽一發動全身,利益既得者分布太廣太多。
想一想,醫療真是一個和時代脫節的行業,明明有諸多的不合理,卻兀自巋然不動。你站在互聯網時代,質疑它肆意踐踏用戶感受,它卻留在計劃經濟時代,告訴你有個地方看病就算不錯了,明明已經進步了不少,還瞎要求個啥,有病。
醫療行業也許是少有的讓所有人都不高興的行業之一。病人就不用說了,買黃牛號,候診一上午,看病3分鐘,沒什么尊嚴。醫生的日子也不好過,診療費低到荒唐的地步,還要靠賣藥和開檢查單承擔科室創收任務,活得也沒什么尊嚴。醫院呢,也不容易,缺資金、缺資金、缺資金。
在各個行業都在升級的今天,醫療的落后觸目驚心,堪稱最大民生痛點之一。誰要是能把醫療問題改善一下,善莫大焉。值得注意的是,近兩年來,醫療領域的互聯網創業逐漸出現,并迅速成為融資熱點。痛點即是需求,需求即是市場,醫療這個行業,痛點多到星羅密布,大到痛徹心扉,可以想象市場有多大、機會有多大,互聯網思維在這里同樣適用。
所以我們看到,這次兩會全國政協開幕第一天,百度CEO李彥宏提案建議全面開放醫院掛號號源,用技術解決看病“掛號難”問題,很快就得到了公眾關注。
互聯網改造整個醫療行業貌似還遠,先從掛號這個痛點入手也是不錯的思路。如何解決?依靠官方背景的“預約掛號統一平臺”肯定不行,這和出租車一卡通刷卡支付推廣不起來是一個道理。
李彥宏有什么辦法?他的建議是取消部分地區對商業機構開展網絡掛號業務的限制,借助社會力量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提升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有些事官方既然做不好,就別設置壁壘,不如開放給社會,開放給創新能力更強的商業機構和團隊。
醫療行業開放了,才能吸納社會資本和智慧。如果通過互聯網平臺和技術,將醫療資源和就醫需求整合起來,借助大數據和云計算,將醫患兩端進行更科學高效的匹配,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給患者最適宜的就醫指導,同時最有效率地利用醫療資源,也許會對解決就醫難掛號難有很大幫助。
想象一下,今后如果你身體不適,打開手機就醫App,登錄之后選擇病情,系統就可以根據你的歷史就醫數據和位置信息,向你提供幾個就醫推薦,你選擇了之后,系統自動完成在線掛號和支付。你拿著手機,在預約時間前往醫院就可以了。
道理一點也不復雜,看病O2O,從掛號切入,進而改造整個醫療鏈條,表面上看,和如今的餐飲O2O也沒啥本質區別。關鍵之處是,資源的開放與整合。
這不容易。世界上最難的就是“開放”二字,開放就意味著打破利益格局,讓不透明的變透明,讓可尋租的變成不可尋租,尤其是醫療行業,其涉及范圍之廣、利益之多、暗涌之險,一點不比治理霧霾簡單。光是想想,就頭疼得要去醫院了。但是,如果有決心去做,也不是不可能。
?;ヂ摼W巨頭們好運,祝李彥宏好運,利國利民的硬骨頭,就拜托你們了。
來源:不忍直視 微信號:buren_zhishi
來自: 殘云伴鶴歸 > 《待分類》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非急診全面預約掛號?2016北京就醫新政,條條影響您的生活!
2016北京就醫新政:從6月21日起,北京口腔醫院正式實行非急診全面預約掛號就診模式,并將于6月28日開通“京醫通”微信預約掛號功能。安...
我為什么不給病人“加號”
我為什么不給病人“加號”第二種情況,我壓縮前面已經掛號的病人的會談時間,以便擠出時間來給這個加號的病人看病。所以,加號,不是損害醫生或醫院的利益和名譽,就是侵害別的病人,占用別的病人的時...
醫生集團為什么這么火?
醫生集團為什么這么火?5月13日,張強醫生受動脈網邀請,進入動脈網VB創業圈微信群,參與討論醫生集團的現狀與未來,一起討論的還有阜外...
門診體驗如何提升?這三家三甲醫院高招頻出!
遂寧市中心醫院河東院區門診和德勝路院區門診于2023年7月開展的體驗患者就醫流程問題清單顯示,因為彩超檢查下沉到各個診區,目前信息系...
為什么互聯網醫療消滅不了黃牛?
為什么互聯網醫療消滅不了黃牛?去對應的醫院自動掛號機排隊,搶占靠前的位置,一般每個醫院都會有相應的黃牛的占據著,黃牛手上拿著大...
[鳳凰知道]沒有在北京掛過號的人,不足以語人生
那些著名醫院優勢科室的專家號,諸如北醫三院的運動醫學科,空軍總醫院的中西醫正骨科,協和醫院的呼吸科,同仁醫院的眼科、北京大學人...
調查:近9成病人看病想找熟人 7成醫生對此反感
調查:近9成病人看病想找熟人 7成醫生對此反感調查:近9成病人看病想找熟人 7成醫生對此反感。醫生反感給熟人看病?!皩κ烊撕湍吧∪?,我都會一視同仁,我相信大部分醫生都會這樣。”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協和主治醫辭職下海 引資創高端連鎖診所
協和主治醫辭職下海 引資創高端連鎖診所協和主治醫辭職下海 引資創高端連鎖診所日期:2013-01-22來源:中國健康界作者:薛偉 四名年輕醫生也勇敢地從公立醫院出走,加盟初創的卓正醫療。致力做高端連鎖...
繼北京后,上海等大醫院將不設門診、取消窗口掛號!分級診療來真的了
北京將引導三級醫院減少普通門診。2、2017年底,天津公立醫院取消門診掛號據天津媒體報道,年底內天津三級公立醫院逐步取消門診現場掛號...
微信掃碼,在手機上查看選中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