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菊地黃丸 清董西園《醫(yī)級》 熟地八兩 丹皮三兩 白菊三兩 茯苓三兩 萸肉四兩 杞子三兩 淮藥四兩 澤瀉三兩 上藥各為末,煉蜜為丸服。 【主治】肝腎不足,目生花歧視,或干澀眼痛。 【近代驗證】 例一 楊繼蓀治視瞻昏渺案(選自《中國現(xiàn)代名中醫(yī)醫(yī)案精華二》 張某某,男,40歲。 初診:1983年7月8日。 主訴:右眼視野中央出現(xiàn)黑色暗影及視物變形年余。眼科診斷為“中心性視網膜脈絡膜炎”。屢用杞菊地黃、明目地黃之類乏效。 診查:診時右眼視力0.3,舌淡,脈虛無力。 治法:治擬滋補肝腎、養(yǎng)血活血,杞菊地黃丸加味。 處方:杞子12克 白菊12克 大生地30克 制萸肉9克 淮山藥15克 澤瀉18克 丹皮9克 制首烏15克 茺蔚子20克 丹參30克 赤芍9克 青葙子15克 茯苓15克 二診:服藥二十劑后,右眼暗影已淡,視力恢復至0.6,但視物尚有變形縮小感。原方加決明子30克、陳皮9克再進。 三診:繼服藥二十劑后,右眼暗影范圍明顯縮小,顏色由黑轉持呈淡黃色,惟在強光下右眼下方有雪花樣閃光出現(xiàn),視物變形感尚存。右眼視力恢復到1.0。方中加潼蒺藜15克長服。經年余隨訪病情穩(wěn)定。 附方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