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十多年的沉浮,今天我想說的是:選股不如選時,再差的股票都能有賺錢的機會,關鍵是看你會不會買;再好的股票都有虧錢的可能,關鍵是看你會不會賣。 不妨現在就把大盤就當成一個個股,你的選擇是什么?持有?回抽加倉?還是空倉? 不同的選擇必然導致不同的結果,對股票而言而且很直接,要么賺,要么虧。選擇的核心無外乎兩個字“時機”。“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對做股票而言,“機”就就顯得尤為重要。現在你的選擇是什么? 很多投資者都會選股,而且還選擇了不錯的牛股,但很多投資者卻從牛背掉了下來,這是為什么呢?分析一下不難發現,這些從牛背上掉了下來的投資者的一通病,不是介入早了,就是介入晚了,也就是介入的時機把握不準 。 選股指買入后持有,重在不同股票牛股雖然說有自己的表現,有可能提前大盤啟動,但一般也不會與趨勢作對,趨勢改變,牛股也會回頭。的選擇。在同一時段內,不同的股票,升幅是不同的,這就是為什么要做好選股這一步工作的原因。 選時,指擇機買賣,重在不同操作時機的選擇。不同的時段,股票市場的升幅是不同的,在上升時段 ,多烽股票都 升,在下跌時段,多數股票都跌。這就是為什么要做好選時這一步工作的原因。在本書中,主要介紹股票選時的策略,在希望對廣大投資者有所用。 總的來說投資者可以根據以下一些內容來分析,進而抓住買賣時機,下面所要列的都是一些系統性因素,不管他是大牛股還是垃圾股都不可幸免。 擇機買賣,重在不同操作時機的選擇。不同的時段,股票市場的升幅是不同的,在上升時段 ,多數股票都升,在下跌時段,多數股票都跌。這就是為什么要做好選時這一步工作的原因。 買股票主要是買未來,希望能買到的股未來會漲。炒股的幾個重要因素,量、價、時,時即為介入的時間,是最為重要的,介入時間選的好,就算股選的差一些,也會有賺,但介入時機不好時,即便選對了股也不會漲,而且還會被套牢。所謂好的開始即成功了一半,選擇買賣點非常主要,好的買進點,不僅不會有套牢之苦,且可座享被抬轎之樂。下列選出幾點買賣點的技巧: 賣出時機的把握: 1、在均線系統成空頭排列時,宜離場觀望。均線呈空頭排列,一是表明整個趨勢是往下走,二是表明目前市場中多數人在虧錢。此時的個股行情持續性差,今天漲停的或許明天便被釘在跌停,操作的意義不大;選股的難度極大,牛市時任抓一個科技股都能漲而調整市中10個有9個跌,你能擔保抓住剛漲的是哪一個?7月6日滬市5日均線下穿10日均線,已明確發出趨淡的信號。7月13日10日均線又下穿20日均線,進一步確立了調整趨勢,在此期間,任何反彈都是出貨的機會而不是入場的時機。對大盤不能看著“跌了這么多”,便大膽假設“調整已經足夠”,某某“位置會有支撐”。整個趨勢向下時,寧可看錯少賺錢亦不冒虧錢的風險。 2、在大盤震蕩整理期間,宜多看少動。震蕩市中趨勢不明朗,可能向上突破亦可能向下突破,此時不宜打無把握的仗,手中拿著錢還愁找不到機會?3、弱市中的反彈宜謹慎參與。在調整市里亦有反彈,此種機會往往極難把握。調整不充分的個股往往是“下跌—反彈—再下跌”的走勢,每一次高點都比上一波高點低,低點卻一個比一個低。從歷史走勢可看出,一輪中級調整,不經過快速下跌,亦即是極具殺傷力的C浪下跌往往并非筑底成功,若你倉促搶反彈極易“中彈”,真正行情到來前卻已光榮“犧牲”了。 買入時機的把握:
1.價穩量縮; 在大的空頭市場,媒體都非常看壞后市,一旦價格穩定,量也縮小,可買入。2.底部量巨增,價放長紅; 盤久必動,主力吸足籌碼后,配合大勢稍加拉抬,大眾投資人即會加入行列,在此放量突破是一段飆漲期,第一批巨量長紅宜大膽買進,可大有收獲。 3.下跌30%是買進機會; 在多頭走勢中,大幅下跌30%~50%時,若基本面未明顯轉壞,可買入。 此位很容易被拉抬。 4.五日RSI小于10以下時買入; 當大跌至RSI小于10時,風險已有限,可在此處價跌時逐量買入,以求反彈獲利豐富。 5.股價跌至支撐線未穿又升時為買入時機; 當股價跌至支撐線(平均通道線、切線、甘氏線等)止跌區穩,可稱有效支撐,一般說甘氏45度線支撐力度最大,如跌不破45度線,日后上升的幅度可觀。 6.底部明顯突破時為可買入時機; 在低價區時頭肩底形態右肩完成。股價突破短線處,為買點,W點底一樣,但當價格連續飆漲后在相對高檔時,從有W底或頭肩底形態,也要少介入為妙,當園弧底形成10%的突破時,即可大膽買入。 7.低價區十字星出現時; 表示股價已止跌回穩,有試探性買盤介入,若有較長的下影線更好,說明多頭價居有利地位,是買入的好時價。 8.AOBV指標穿破10日線及30日線向上穿破時; AOBV是加權的OBV指標,是一個價格的領先指標,所以當日AOBV穿破10日AOBV線時表示有主力進入,可跟進,特別是在低價盤整已多時,可大膽進入。 9.當KDJ與買賣氣指標都由下向上穿破時,為有效穿破,可大膽買入。 所謂選時,也就是“買入時機”和“賣出時機”的選擇。以我的理解,時機首先是階段性的時機。形象地說,階段性時機就如同是股價發展長河中的一個個“碼頭”。理想的做法應該是,在適當的碼頭“上船”介入,然后在適當的碼頭“下船”退出,而不是不問三七二十一隨便上落,否則,就有可能經常出現“跳船”的險情。像最近這四個多月的陰跌,股指基本運行在一個下行通道里,以波段操作角度看,其間便沒有一個“上船”的“碼頭”,當中的一些小反彈就常常要制造出許多“險情”來。跟自然界的碼頭不同,股市的“碼頭”無一不是股價長河的“拐彎處”,穩健操作的買和賣都應選擇在“轉折點”上。以當前的形勢看,更重要的是買入時機的判定,就是“低價碼頭”的判定。在這一點上,應當從三個方面入手。 其一是成交量。“低價碼頭”這個區域,成交量會有一個明顯的由小到大遞增甚至是倍數放大的過程,這一點最為關鍵。在“啟航”的時刻,需要對原來相對靜止狀態的“航船”進行啟動,沒有量是不行的。于是,在操作上便有這樣的原則:要“上船”介入,應當有成交量的增大作烘托,而且是持續性的,此前成交量應該出現過階段性的“谷底”。以眼下股市看,成交已經落入“山谷”,卻還沒有看到量的持續回升。 其二是消息面上的配合。簡單地說,此時的消息面應當是和前段時間的“風向”截然不同的,如停止國有股減持便促成了“6·24”行情。目前情況不是沒有利好,但相對而言不確定的因素也不少,甚至起到了更大的影響,也就是說配合“低位碼頭”的基本面還不夠。 其三是技術指標。作為輔助工具,“低位碼頭”一般都有“否極泰來”的技術指示,如KDJ、MACD、RSI等指標的低位“金叉”、底背馳等,目前大盤這方面也還不滿足。 一個完美的“低位碼頭”,應該是三方面因素同時具備的。 50%原則 “如果大市升后調整,調整幅度超過升幅50%,賣盤壓力大于買盤,整體升幅將會全部打回原形;相反,如果跌后反彈,反彈超過跌幅一半,買盤力量很大,整體跌幅將會全部收復。如果調整幅度不及升幅50%,買盤力量弱,大市會繼續下跌”。 經投資人士長年研究,發覺50%原則有其優點,亦有其缺點,并非在每一類市場都是那么準確。它的價值,簡言之,有下列幾點: 1.這個指標在由熊市轉入牛市時,發出信號最為可靠。熊市之中大市長期下跌,指數反彈力道越來越弱,直至在恐慌性拋售下結束熊市第三期。如果經過漫長的熊市上升50%的話,標志著牛市重臨,但準則必須是熊市已經過一段頗長的時間,壞消息層出不窮,股民對壞消息已反應麻木。 2.在股市由牛市轉入熊市時,初期股民仍然未肯相信股市將會一浪低于一浪,仍戀掛著牛市的風光,所以股市仍大有機會反彈超過50%,這只是一個熊市早期反彈的陷阱,切勿運用50%原則。股市反彈之后仍然會急跌,直至漫長熊市完結為止,這個理論才正式開始發揮其效用。 3.股市可以出現極度漫長的牛市或熊市。譬如由60年代開始,世界巨型牛市直到1989年,30年內股市仍然不斷向好。間中的三幾年熊市對幾十年的趨勢影響不大。對于這種巨型牛市或熊市,50%理論不可以應用。 4.對短線炒賣,譬如三兩個月的走勢,50%理論的準確程度高于一半,但并非十全十美,出錯機會仍多。 50%理論是一個沿用已久的方法,最大的用處仍然是在探測熊市何時轉為牛市,使我們把握為臨前早一步入市獲取巨利。但投資專家發覺,在短期的升跌浪里面,調整可以有上升幅度1/3,1/2,2/3及0.168,不能硬性執著大市升后,調整了2/3,即超過50%,大市便不會再跌。在中短期的升跌浪里面,最好仍然要參考黃金分割定律、圖表、移動平均線、升降指數等分析指標,不可以單用一個50%理論,但如果大市已經持續跌了很久,譬如兩年,股市成交又極度疏落,之后卻出現反彈幅度超過跌幅的一半,投資進行就必須提高看著股市,因為割禾時刻又重臨了。反彈了熊市跌幅的50%之后,就是股市天氣晴朗的時候來臨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