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委:
頃見2015年3月7日上海新民晚報載《李白名句登上聯合國郵票》,非常驚訝。因為所謂李白“明月光”詩是中國明朝人篡改之作。李白原詩根本無“明月光”句。而改作竟生成了兩個“明月”。如此偽劣之作,豈能堂而皇之地作為“中國古詩名句”登上聯合國郵票!建議貴委撤銷此舉,并盡速批轉中國有關部門查處。如果不糾此舉,將遺害無窮。
茲隨信傳寄拙文《拉李白大旗作虎皮,“明月光”詩是明人篡改之作》,請查收審閱。
此致
敬禮
中國公民
趙震忠
2015年3月11日于上海
抄送:
中國國務院文化部
中共中央宣傳部
拉李白大旗作虎皮
“明月光”詩是明朝人篡改之作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長期以來被冠以李白大名,廣泛傳誦,幾乎家喻戶曉。但卻原來竟是明人改作!是侵犯李白著作權的篡改之作。
李白詩的原文是“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
為什么說前者是改作,后者是原文?
一.2009年1月3日《參考消息》載日本共同社消息。說從中國河北去日本東京都江戶川區讀初三的華裔學生相木將希,發現日本課本和中國課本中這首詩文字不同。追根究底,得到中國學者的答復是:日本課本中的是李白原文。中國課本中的“明月光”詩是明朝人為了普及唐詩而改作的。1月27日,2月5日新民晚報轉發新華社文,轉述上述共同社文意。并加了自己的看法,附和上述答復的正確性。筆者認為上述認定和否定是對的。可惜對為什么定“明人改”未說。就筆者 所能查見:宋刊本《李太白文集》中該詩仍是原文。明初閩人高棅編《唐詩品匯》所載李白此詩也是上述原文。明萬歷趙光《唐人萬首絕句》第一句也是床前“看月光”,第三句成“舉頭望明月”。康熙時沈德潛的《唐詩別裁》載李詩第一句是“床前明月光,第三句是“舉頭望山月“。說明明初以前宋元時代尚未出現李詩被改現象,明末開始出現了。
二.新疆大學副校長,李白學會會長薛天緯,長期研究李白,有《李白年譜》等著作問世。他1984年就發文質疑“明月光”詩為他人偽作。認為他大學圖書館的《全唐詩》中李白“看月光”詩是原文。筆者經網上查閱《全唐詩》,果然李白《靜夜思》詩是“床前看月光……”。薛會長的定和否,言之有據,可信!因為《全唐詩》康熙時成書,時間早于乾隆時的《唐詩三百首》。很可能明末人改后,傳到《唐詩三百首》時改定下今天常見的樣子。
三.《靜夜思》詩,是五言絕句。在一共才20字中竟有兩個“明月”,明顯重復累贅。如此拙筆,李大詩人恐不會犯此低級錯誤。查看《千家詩》、《唐詩三百首》如此重復僅“明月光“詩才有。但因為拉了李白大旗作虎皮,此后只見吹捧少見質疑。傍大款,隨聲附和,人云亦云者太多了!
四.《靜夜思》的原文和改作,完全是兩種意境。李白在1200年前作的詩是中秋賞月中思鄉。那時他被逐出京都西安,流落在皖南宣城一帶。不得意中,留有敬亭山、贈汪倫等詩篇。其時當地有中秋汲水賞月風俗。他是在井邊賞月過中秋。詩中“牀”是井口圍欄。他是在井邊“望山月”,賞月光。不是在躺坐床上發鄉愁睡不著。所謂“離鄉背井”,井邊月下更易思鄉。李白在皖南作游子思他的四川、隴西老家。還應考慮的是1000多年前李白在世時,今天意義上的床,睡覺用的“眠床”,還沒有。那時候是“席地而臥”,頂多是睏“塌塌米”之類的臥具。篡改者猜解者以明朝,甚而今人想當然的眼光,不知當時當地風俗和李白是時時空實際。所以改作的詩句和猜解的詩意,和李白寫的完全是兩碼事。以對李白的主客觀時空無知去改李白詩句豈會不出錯!另外,李白作“看月光”詩時,實況恐不是那么“靜”。到井邊賞月的人恐不止李白一人。這從有的唐詩書中這首詩的名字是《夜思》二字,可見端倪。篡改者腦子里是李白一人躺在床上,當然“靜”。這“靜”字是有是無,恐怕要打一個問號。
綜上所述,可見目前流行于中國,甚至流上聯合國的“明月光”詩是假的。而且還沒有辦法說它不假,又而且假得出奇:原詩一個“明月”也沒有,竟變出兩個“明月”來。明顯的是強加栽贓給李白。李白在天有靈,不冤枉死了!
今天,我們的思想路線是求真務實,去偽存真,實事求是,有錯必糾。從事實中求是去非。在強調依法治國的今天,不要再去侵犯李白的著作權。人民有知情權。筆者的認知很有限,恐還有些實情尚未披露。在此拋磚引玉,不當不足之處望能得到補充指正。
趙震忠
2013年11月28日稿
2015年3月10日修訂 |
|
來自: zhenzhongzhao > 《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