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萬物生發、欣欣向榮的季節。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作為一年的開始,春季也是重要的養生季節。 根據中醫天人相應的理論,人體應順應四時的變化才能健康長壽。順應四時的變化就是順應“春生、夏長、長夏化、秋收、冬藏”的規律。“春生”就是指春季為生長、升發的季節,就像大樹一樣,經過了一整個冬天的沉寂,在春天逐漸萌發,煥發勃勃生機。春季養生就應該順應春季的這種生長、升發之氣,促進人體陽氣的升發。 對于春季養生,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有較為詳細系統的論述。其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以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這就是說,春季要早睡早起,多做一些舒緩的運動,如散步、郊游等,同時盡量放松身心,保持心情愉悅。 除此之外,身體的一些穴位也可以幫助我們順應“春生”之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穴位就像身體的鑰匙,可以打開健康之鎖。 從中醫理論來講,春季對應五臟中的肝,春季養生首先養肝。肝主疏泄,主條達氣機,肝的功能正常則人體氣機通暢,陽氣易于升發。春季養肝可按揉期門、肝俞、太沖、太溪四大穴位。 期門穴是肝的募穴,肝俞是肝的背俞穴,分別是肝氣輸注于前胸和后背的重要穴位,兩者配合屬中醫學的俞募配穴法,可起到疏肝理氣、養肝柔肝的作用。太沖穴是肝經的原穴,是肝的原氣輸注之處,按之可培補肝之原氣。太溪為腎經原穴,按之可培補腎之原氣。中醫講肝腎同源,肝屬木,腎屬水,水能涵木,按揉太沖穴和太溪穴可起到滋水涵木、補腎養肝的作用。 期門穴位于乳頭直下,第六肋間隙,從乳頭往下數兩個肋間隙就是。按摩時以手掌置于期門穴,沿肋間隙做前后搓動,以局部發紅發熱為度,按摩3~5分鐘。 肝俞穴位于第九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1.5寸。雙手握拳,手臂屈曲,拳背置于后背兩側,當前臂呈水平位時,手背的位置就是肝俞穴。用拳背在穴位上做上下搓動,以局部發紅發熱為度,按摩3~5分鐘。 太沖穴位于在足背第1、2跖骨間,跖骨底結合部前方凹陷中。按摩時取坐位,用拇指沿第1、2跖骨間從前向后推按,當有骨性阻擋且有凹陷的地方就是太沖穴,用拇指點揉2~3分鐘。 太溪穴位于內踝尖和跟腱之間的凹陷中,按摩時取坐位,用拇指點揉2~3分鐘即可。 中日醫院中醫針灸科博士 劉乃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