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希恕 ◇◇◇ 編輯/九九 九九有話說:是不是最有效的,九九沒有用過所以沒有資格妄下定論。但作為胡希恕老先生倍為推崇的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經驗方,還望得者珍之,并能于臨床主動實踐之。 我在臨床上治療心腦血管疾病,尤其是心絞痛,最愛用大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效果也非常好。 【經驗處方】柴胡四錢(12g),半夏三錢(9g),黃芩三錢(9g),白芍三錢(9g),枳實三錢(9g),生姜三錢(9g),大棗四枚,桂枝三錢(9g),茯苓四錢(12g),桃仁三錢(9g) 【加減】心悸厲害,可以大量使用桂枝,要知道茯苓也是可以治心悸的; 心血管病并發高血壓,加石膏,石膏配合大黃的降血壓效果很好。但是注意:大黃不要多加,如果這個人大便偏干的話,大黃可以擱到6克;如果大便根本就不干,大黃則要少用。 有熱,口干舌燥者,也可以加石膏; 血壓高、心臟跳得厲害,可以加重桂枝、茯苓用量。 【用方思路】《金匱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病》一節里有云:“心中痞,諸逆心懸痛,桂枝生姜枳實湯主之。” “心中痞”:心中痞塞,有時痞結,就是不寬快,心臟、胸常感覺憋得慌;“諸逆”:這個諸逆概括多了,氣逆、嘔逆、沖逆,等等;“心懸痛”:就是心痛如懸,心就像懸著那么痛,感覺就是現在的心絞痛。 “桂枝生姜枳實湯主之”:桂枝是鎮痛藥,我們在表證散寒止痛也離不開桂枝,所以它以桂枝為主;還有諸逆,桂枝也治氣上沖,也治逆。生姜也治嘔逆,嘔也是逆。同時痞,痞非得行氣不可,所以擱枳實。 在實際臨床上,桂枝生姜枳實湯這個方子我們雖然也用,但是不單獨用,因為大柴胡湯里就概括它了。我有一個同道,就用大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治一切心血管疾病,都很好使。 【大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治心梗驗案】 李某,男,67歲,病案號159790。初診日期1965年5月28日:氣短、胸痛、胸悶一月余。4月23日某醫院診斷為'心肌梗塞(愈合期)',曾服復方硝酸甘油、氨茶堿等無效。又找中醫治療,以益氣活血、化痰通絡(白人參、黃芪、瓜蔞、赤芍、降香、桃仁、薤白、郁金等)治療近月,未見明顯療效。 近癥以左胸灼熱痛,氣短,動則明顯,時寒時熱,心下堵,口苦,時頭脹,失眠,大便微干,舌苔黃,脈弦滑。 與大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加味:柴胡四錢,半夏三錢,黃芩三錢,白芍三錢,枳實三錢,生姜三錢,大棗四枚,桂枝三錢,茯苓四錢,桃仁三錢,大黃二錢,生石膏一兩,炙甘草一錢。 二診(6月1日):上藥服三劑,各癥均已,唯感夜間憋氣,食后燒心,大便干,舌苔黃,脈弦滑略數。上方增大黃為三錢。 三診(12月23日):上藥服二劑后夜間憋氣已,外出活動仍感氣短,但休息后癥狀漸漸消失,未再來診。今咳一周而來診,與半夏厚樸湯加味。 按:《金匱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病》第2條曰:'平人無寒熱,短氣不足以息者,實也。'正是說冠心病(胸痹心痛)以實證多見,故常用大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治療。 【大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治房室傳導阻滯驗案】 朱某,男,48歲,病案號134621。初診日期1964年8月12日:近半年來心慌不適,在某醫院以補氣養血治療,曾用炙甘草湯、柏子養心丹、天王補心丹等方加減,多治無效,反出現惡熱、喜冷、失眠等癥。經做心電圖提示:房室傳導阻滯、心肌勞損。 現在癥狀:心慌,失眠,納差,胃脘疼,心區隱痛,手腳麻木,口苦澀,便黃,大便干,舌苔白膩,脈結代。 與大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加生龍牡:柴胡四錢,半夏三錢,黃芩三錢,桂枝三錢,茯苓三錢,白芍三錢,枳實三錢,桃仁三錢,紅花二錢,大棗四枚,生姜三錢,大黃二錢,生龍骨五錢,生牡蠣五錢。 上藥服三劑,胃脘疼已,納增,手腳麻木已,眠好轉。上方去紅花,加丹皮三錢。服六劑,胸痛減,眠佳,心慌不明顯,脈結代已。 按:病有常有變,欲知其變,當細審其證。該患者有心慌、納差、手腳麻木、脈結代等,似是虛證,初用炙甘草湯加減等補益無可厚非。但治療后出現口苦澀、小便黃、大便干、心區隱痛等,證屬少陽陽明合病挾瘀,故用大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加龍骨牡蠣和解少陽陽明,活血袪瘀,佐以安神,因藥已對證,不久均安。 【大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治腦震蕩后遺證驗案】 蔣某,男,25歲,病案號110354。初診日期1964年8月23日:1957年因床倒受傷人事不知,六日后始蘇醒,但后遺頭暈、頭痛、心煩躁等證,在當地先經西藥治療,不效,又找中醫治療,用藥多是熟地、五味子、紫河車、核桃仁、龍眼肉、桑椹、丹參、川穹等所謂補腎填精之品,也一直未見好轉而來京求治。 近時犯頭暈、頭痛,頸項拘急且有上沖感,頭痛如針刺,常心煩躁,心下堵,手足冷,眠差,每晚只能睡三四小時,大便干,舌苔白根膩,舌尖紅,脈弦滑數。 大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加生石膏:柴胡四錢,半夏三錢,黃芩三錢,枳實三錢,大棗四枚,生姜三錢,茯苓三錢,桂枝三錢,白芍三錢,大黃二錢,丹皮三錢,桃仁三錢,生石膏一兩半。 上藥服三劑,頭暈頭痛減,心煩躁減,心下堵已,大便如常。上方減生石膏為一兩,又服三劑,諸證已。 按:該患者病已七年,可謂久矣,前醫者囿于“病久必虛”,且見頭暈、肢冷、眠差等,往往辨證為腎精虧損、腦髓不足,故以地黃、山萸肉、龍眼肉、五味子、紫河車、核桃仁等補之,方中雖也加入丹參、赤芍等活血之品,但證屬實而用補,大法錯誤,故使病久遷延不愈。據患者有心下堵、頸項拘急、大便干,知病在少陽陽明;病已七年并因外傷,常有頭痛如針剌、眠差等,知為久有瘀血,故為大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方證,又因有心煩躁之癥,故加生石膏解熱除煩。因方藥對證,故頭暈頭痛、失眠皆應刃而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