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組被稱為“五朵金花”的硬幣組在網絡上爆紅,分別是1979年、1980年、1981年發行的5分幣,1981年發行的1分幣和1980年發行的2分幣共3個幣種。外形看起來和我們小時候家里使用的硬幣沒什么區別,不過目前總價值已經高達3萬多人民幣。 消息經央視財經等多家媒體紛紛轉載,甚至引發了大量網友們翻箱倒柜在家中翻找硬幣,心想說不定一不小心就撿到寶了呢?但我們在以前的文中就分析過,想從家里找出“五朵金花”,基本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不過錢幣收藏市場博大精深,“五朵金花”不過是錢幣投資收藏界這片海洋中的一朵小小浪花,說不定更多的潛力藏品就在你的身邊。 “五朵金花”引發大眾貨幣投資熱情 之前我們就講過,“五朵金花”價值之所以較高,是因為這幾枚硬幣當年完全沒有進入過流通市場,當時只發行了少量作為裝幀紀念幣向外國人出售。 人民銀行發行硬幣會根據當時的流通狀況而定,如果某種硬幣的流通狀況已經十分飽和了,則會暫停生產該種硬幣。而“五朵金花”當時就屬于這樣的情況,這五種硬幣當時并沒有推出流通貨幣,而是以旅游紀念品的形式,進行了少量發行。并且都是有原盒包裝的,一個年份一個盒子。并且購買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持兌換券才可以。 只有收集到了79到81年,三個年份的套組,才能集齊‘五朵金花’,現在這三個年份的套裝價格都幾乎過萬。集全‘五朵金花’則大約需要3-4萬元了,并且價格還在逐年上升中。一般人是不太可能把一組硬幣拆開來售賣的,一般都是一套一起出售,所以市場上的散幣都以贗品居多。因此,想從家中散落的硬幣中找出“五朵金花”基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而這幾朵“金花”在錢幣收藏界早就以較高的身價和穩定的上升趨勢為人所熟知。相較于這些年來,陸續在收藏界掀起熱潮的翡翠、南紅、文玩等等,錢幣收藏似乎一直不溫不火,但也牢牢占據著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有屬于自己的一票支持者。而借著“五朵金花”的網絡熱潮,吸引了更多普通大眾將投資視野轉到了錢幣收藏市場上。 除了”五朵金花“,錢幣收藏還有哪些? 錢幣收藏的樂趣之一就是它和你的生活息息相關,從第一套人民幣開始到第五套人民幣,承載了國人多少相關的記憶。 當然,從投資理財角度來分析,錢幣收藏也是大有可為的一件事,比如“雍正通寶”在2001年的時候,每枚售價大約在8~10元,2005-2006年的時候,每枚售價就已經達到了20~30元,而到了2015年,好品相雍正通寶單枚價格至少100元,遇到數量少局名的雍正通寶則要250元以上。 漲幅如此之大,最主要是和雍正皇帝在位時間短且不喜鑄錢有關,此外就是收藏者都喜歡收集從順治通寶開始至乾隆通寶的一套套組,但往往都易缺雍正通寶,一旦入手,多做收藏之用,不再出手,于是導致市場上的雍正通寶就越來越少,價格當然也就隨著一路高漲。 而即便是發行量較大的康熙通寶,在2001年的市場價每枚1~2元,2008年的市場價每枚大約是4元左右,2015年的市場價大約是10~20元,也是在10年間翻了10倍左右。 線上交易普及價格較為透明 做投資,無論是哪個門類,主要是準入門檻的問題。資金的門檻、相關知識結構的門檻、投資渠道的門檻等等,尤其是藏品投資,不少人不是沒有興趣,而是想到覺得自己不夠“懂行”,鑒別不了真偽,判斷不出價值,也找不到購買和出手的渠道。 錢幣收藏,尤其是近現代貨幣或紀念幣,準入門檻還是比較寬松的。資金方面來說,高額資金和小額資本都能找到合適的切入口。也有像1980、1990年代發行量大的硬幣,一枚僅需幾元錢的價格,無論是誰都可以輕松入手,當然,如果是抱著投資的目的來收藏的話,像這樣的平價硬幣就需要比較大的量才能實現收益了。 在各個古玩交易市場,都能看到錢幣收藏品的蹤影。但多名收藏愛好者都表示,網絡發展起來后,大量的交易程序都轉移至線上。一些專業的機構就囊括了各種不同種類的收藏品信息,其中就包括門類豐富的錢幣藏品,從硬幣、紙幣、古代幣到現代金銀紀念幣等等一應俱全。 業內專家:錢幣市場是個逐漸升溫的潛力市場 錢幣收藏市場目前是一個穩步發展的現狀,網絡的普及使得錢幣收藏品的價格趨于透明,并且打破了以前的地域差價問題。整個市場環境也比較開放,遵循的是市場經濟規律,價格基本都由市場來調節。 目前,也有很多機構以資本運作的模式來進行錢幣收藏品的投資交易,其中,各地的文交所就是一個典型代表。收藏者將手中的郵幣卡等現貨藏品交由文交所托管,由文交所將郵幣卡幣按照單個數量拆分,然后掛牌交易,交易的藏品每天隨著市場行情和資金流向漲跌,實時公布價格、漲跌幅和成交量。 不過任何的投資收藏都是有風險的,錢幣收藏投資這一塊也不例外。錢幣藏品的價格也是隨著市場行情變化的,另外,有些錢幣的增值幅度跟不上通脹速度,就是一種隱性的貶值。所以,投資者們還是要遵循投資規律,端正投資心態,理性對待錢幣收藏投資市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