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乃寒 3年通過6科專業考試,各年先后過了3-1-2科,不針對具體每一科,我總結通用的備考方案如下:
1、完成報名后,盡早拿到嶄新的教材和輕松過關一,看看目錄,做好長線作戰的心理準備。告訴親友、對象,最近需要閉關復習,謝絕所有娛樂、社交活動(只是聲明而已),盡量讓家人支持未來一段時間內的生活作息安排、監督你的學習。家人的支持將會是你未來幾個月最大的動力。 2、根據科目內容制定總體復習計劃,確定milestone,何時完成第一遍學習、何時做完第一遍習題,每個階段需要完成的復習內容包括哪些、等等;明確自己可確定的復習時間,按照復習內容和復習時間制定具體復習計劃,具體復習計劃的復習時間應當比預計可復習時間少20%左右,畢竟每個人都有各種突發情況和心情不好,不想學習的狀況; 3、根據復習計劃,調整作息時間,無論是在職還是學生,都應當明確各個復習階段的生活作息。盡可能在一個時間段保持一致的學習時間段。充分利用早上起床后、晚上下班(下課)之后的時間,幾乎所有人都能保證4~5個小時的可復習時間,如果時間利用率達到80%,那么有效復習時間將會達到3~4個小時,持續3個月,工作日就能有180~240小時的復習時間。而周末即使每天復習6個小時,3個月仍然能有6*2*4*3=144小時的復習時間,合計超過300小時的有效復習時間,至少能保證3個月復習通過1~2科考試的通過。 如果不了解每科目需要的復習時間,可以按照上年基礎班、習題班、專題班所有課時總計*1.5~2計算得出。比如,2013年審計合計150小時的課件,那么根據自己的基礎水平,有效復習時間應該在225~300小時。 充分利用整段的復習時間,更要利用碎片時間復習。 在坐車、等車、午休時,可以聽聽之前聽過的課件,回憶相關要點(特別適合經濟法和戰略,這種老師講課碎碎念的科目) 4、選擇適合自己的復習地,盡可能在復習各個階段能保持穩定的復習地。建議在大學自習室、安靜的圖書館進行復習,最好有免費wifi。周邊有方便、可口、安全的就餐地、便利店。距離你回家、上班、學習的地方很近,或者周邊交通方便。制定好每天路線和就餐地點,避免像我這種天平座吃貨每天因為思考吃什么而浪費過多時間。 5、根據自己學習習慣,買好文具(筆、筆記本、橡皮等等),不要因為“這支筆不好用”為由,取消任何一天的學習計劃。最好備個筆記本電腦,目前考試都是機考,在復習后期,建議使用電腦進行復習。 6、購買網校課程,可以跟別人合買,預先聽前言等課程,了解相關科目的考試背景和老師推薦的復習方法。一般我建議一門課程只聽一個老師的一整套課,即同一個老師的基礎班、習題班、專題班、串講班。可以試聽幾個老師后,選擇自己聽著最“順耳”的老師。別人認為最好的老師,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比如某財管老師,網上口碑很好,但因為是是南京人,口音很重,北方學生很可能就挺不習慣。反而某個年輕老師,雖然經驗能力都差一些,但是聽著順耳,而且時不時講幾個笑話,效果也不錯。 7、明確老師后,把相關老師已經更新的課件全部下載好(一定要定期去下載課件),音頻放mp3里,講義打印(基礎班強烈建議打印)。復習期間就是看書預習(不用死磕,以了解內容為主)=》1.2~1.5倍速聽課,跟著老師做例題=》整理課件要點,做輕松過關一的題=》隔幾天后看輕松過關一該章節要點,做經典例題和以往真題(用鉛筆,做完認真看答案解析)。 復習初期不建議使用電腦學習,因為太容易分心了。ipad都不推薦,還是建議使用mp3、打印版課件、教材和輕一進行復習,一天復習一科的話,基本上電腦包、公文包、書包、女生的手袋都能裝得下。 基礎班學習的順序, 最好按照教材的順序,但有的章節太難了,可以先跳過去,在時間充裕、狀態比較好的時候,去攻堅。 8、跟著基礎班的順序學完,基本上你的輕一,也做的七七八八了。學第一遍的時候,一定要堅持,內容多、時間長、難度高是CPA考試的特點,但是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做題時,以掌握知識要點為主,大題可以少做一些,一方面留著以后復習做,另外很多題都是有聯系前后章節的,不適合初學者做。 9、然后開始聽專題班,對整本書的內容形成整體和具體的理解。然后跟著各個專題,把輕一的剩余的題目做完。完善自己筆記或知識要點。這個階段,開始使用電腦在網校做題,逐漸習慣看電腦做題的感覺和輸入方式。 10、習題班,一般都是往年真題和經典例題。由于老師又要讀題目、又要分析、講解,我一般都不聽,太浪費時間了。我直接下載講義,在電腦上做講義里的題,實在看不懂的再看看講解或者聽聽老師的課件。 11、保證在離考試約一周時間完成以上所有復習。然后在考前一周的周末,在自己考試的科目實際考試時間進行模擬測試,使用注協提供的考試模擬系統,當然這套題通常是上年真題,難度對你似乎不算很高,主要是再感受下考試的強度。 12、最后一周聽串講,每天做一些考題預測或者最后六套題什么的。但這些題水平實在不敢恭維,主要還是幫助你維持做題的感覺和復習各個知識點。 13、盡早打印好準考證,同時pdf版存一份到郵箱。了解考場位置,不是同城的,早點買好車票,定好酒店。不要圖省錢,多花些錢,非常有必要! 14、考前一兩天以及進考場前的幾個小時,主要就是隨便看看自己猜測的考點,反正誰點的題都不準確。 15、復習期間,保持開朗的心情,如果有一兩天心情不好,就去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去放松一下,唱歌、看電影、逛街、買東西、找對象聊天。最痛苦的階段是聽基礎班的過程,聽課量很大,如果第一次學習,難度也是很高的,需要保持一個平常心,沒有透徹的理解,沒有關系,一定堅持。到專題班階段如果還是不能還好理解,可以把基礎班課件再找出來看看。而堅持過基礎班課件都聽完,心理的痛苦點已經結束,這段時間一定保持自信,相信自己堅持到最后,就是勝利! 16、最后那就是享受考場里的那點時間,無論前面經歷了多少坎坷和心理的起伏,一定要相信自己能夠取得勝利。 16+1、一定記得考試結束后,感謝在這個過程中幫助你的家人、朋友、同事,在你瘋狂的、忘我的學習過程中,這些人肯定都承受著你的不正常的作息時間、偶爾暴躁的脾氣、較低的工作效率…… 附言:不要輕易相信任何一個一年過N科的學習經驗,因為這些人的時間充裕度、記憶力和毅力,一般人很難達到。但是這些人是你學習的目標,嚴于律己是這些人成功的前提,也是你完成自己學習計劃的必要前提。要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和生活習慣制定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學習計劃,這樣才能成就你自己的成功。自加壓力、敢于爭先,戰略上重視、戰術上藐視。
@ 蘇夢楠
個人情況:理工男,07年畢業,2010年前沒有接觸過任何企業管理、財務專業知識,2010考取人大MBA,第一學期有一門課叫會計學,從會計史開始講起講到各種科目設置,老師很好,人大的會計你懂的,不過真的是非常基礎的入門知識。2011年決定參加CPA考試,到報名參加的時候,我其實都不是非常清楚什么叫做注冊會計師,注會是干啥的,報表有三張還是四張,審計是個神馬東西,應該是小白中的小白,只知道這個東西很硬很硬(⊙﹏⊙b汗,幸虧這個確實沒理解錯)就這么走入了這趟渾水。
考試情況:由于本人自認為勉強算個考神,考過老GRE好像是2200,兩個月自學10幾門計算機專業課考下軟件設計師(本科非IT),半裸考考取人大MBA,像神馬中級經濟師之類的考試基本上就考前2天翻幾頁書就能通過的那種,所以一開始就給自己設定當年報六門過5門的“宏偉目標”,現在想來是非常幼稚跟可笑的,CPA的難度要遠遠超越我曾經參加任何考試,也許GRE在單位時間復習強度上與CPA相仿,但由于CPA戰線更長,理解難度更大,因此也要遠超GRE。最終2011年報考4門,會計、審計、財管、戰略,出考會計、審計、財管,通過會計、審計(當年是注會史上最黑暗的一年,要是手上有8K的活錢,當年就能全科通過,玩笑)。2012年由于換工作(轉型到企業管理方向)、買房裝修、MBA畢業等等當年僅報考戰略,通過,2013年報考經濟法、財管,雙雙低分飄過,2014年報考稅法,通過。 考前準備: (1)設立一個夠遠大的目標:我把我的注會之路稱之為“一個輕度自虐傾向患者自我修行的過程”,我認為在考CPA之前無論你如何妖魔化CPA考試難度,在你真正進入了復習狀態之后,都會發現CPA實際的難度都要遠高于你的設想。所以一個堅定的信念跟目標,對你能否完成這個“修行”異常重要,也就是說你要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為什么考CPA”“我愿意為了通過CPA放棄什么”。每當我聽到有人說“盡力就好,就算不過也可以提高自己”“我就是抱著試試看的想法”這種類似的論調,氣就不打一處來,真心的勸告這樣的朋友,提高自己的方式有很多,你完全可以用遠遠小于備考CPA所付出的努力跟精力來達到同樣的效果,真的不要來拉低CPA已經很低的出考率了。說了這么多其實意思只有一個考前一定要確立一個夠遠大夠崇高的目標來時刻激勵自己。我當初是把CPA當成我逃離低谷,扭轉自己職業生涯的最后一根稻草(這事就不在此細說了)。 (2)什么樣的人可以零基礎考CPA:事務所或會計從業人員這條就不用看了。零基礎考CPA首先你要夠聰明,聰明是一個大概念包括理解力、邏輯思維、記憶力,有些東西人跟人就是有差別的,這點沒辦法。但聰明只是個基礎條件,真正決定你能否成功的是你的意志力、寂寞的忍受能力、對誘惑的抵御力,其實這叁都是一個意思,注會到最后就是一個意志品質的比拼,看誰能撐。
備考階段: (1)確定自己的復習方法:論壇跟備考群里,經常有同學來問“我今年報了某某科,求復習方法”,其實所有考試的復習方法都一樣,無非看書、聽課、做題,關于怎么看書,怎么聽課,怎么做題,每個人都是不同個體,你跟你自己生活了幾十年,都沒弄清楚自己該怎么制定復習計劃,你讓一個素未蒙面的ID給你制定復習方法,同學你的心也太大了吧。我除了確定參考的第一個月,泡了一段時間論壇,看了幾篇心得之外,4年中沒有任何靠譜的考友,沒有加入任何備考群(考完稅法之后才加過一些,主要為了裝13),幾乎沒有再上過論壇。CPA是一只獅王孤傲的登基之戰,不是群狼在草原上的掠食行動。我第一年大概用了2個月的時間,了解了我的復習效率,有效學習時間,對比了注會各科的復習量,大概知道了自己的極限,為了保證通過率,我認為自己一年最多能夠復習2門,而最適合我的復習方法是三輪復習方法:第一輪通讀教材+東奧課件+輕一,第二輪死啃輕一,第三輪重點章節輕一+六套題+各種能搜集到題。 (2)關于復習時間:前面好像有知友提到過六門CPA需要有效復習時間1500小時,我基本上是非常贊同的,具備了基本“聰明”的條件,剩下的只要功夫下夠了,自然就都有了,而對于大部分同學都是在職考試,很難有整塊的復習時間,更別提有效復習時間。那就要利用一切零散的時間,在備考期(我一般是從三月底逐漸進入備考狀態),坐地鐵,等公交,出差的路上都可以拿來聽課件,看講義。也許這段時間效率比較低,但是2個小時的低效復習時間大概也能約等于一個小時的有效復習了。我第一年的時候大概是維持每周30個小時的有效復習時間(請不要問我為什么這么有閑,人艱不拆),后來掌握了更適合自己的方法后,學習效率提升,到后來復習稅法時候,基本上已經不用原來那種三輪復習法了。 (3)關于復習教材:0基礎初期還是要以教材為主,配合課件、輕一,到后期掌握了方法而又沒有充裕的時間的話,其實可以不用看教材了,太浪費時間,知識點太散,對于整體提高有利,于應試有害。
考試技巧:
注會復習有沒有捷徑,回答是沒有的;注會考試有沒有技巧,回答是有的。 (1)第一年報什么?常常有同學問零基礎第一年報幾科,報哪幾科會比較好。有的人為了給自己的更好的激勵第一年往往選擇比較簡單的經濟法和戰略,也許確實也通過了,很開心,但是你要明確的是你參加CPA不是為了某一年過幾科,而是為了5年內過六科。剛說過了注會就是一個意志品質的比拼,但是人都是有惰性的,都是會被誘惑的,都有貪圖享受的本性,沒有多少人是真正的自虐狂,好那么記住下面這句話“你已經通過的科目就是你的沉沒成本,是你放棄繼續堅持CPA的損失”,顯而易見你的沉沒成本越高,你越難以放棄CPA考試,所以第一年過掉越多越難的科目,對你未來成功通過CPA考試是非常非常有利的,及時你沒有通過,選擇了放棄,你的沉沒成本也是最低的。如果我不是第一年過掉了最難三門中的兩門,很可能我無法堅持到最后,每次要放棄的時候,想到“我去,老子現在放棄了,會計審計白考了,不行!”到底哪科最難呢?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大部分考友認為會計,財管,審計相對來講比較難,戰略應該是最簡單的,我認為如果你第一年能在最難的三科中過掉兩科,那你基本上已經成功一半了。 (2)關于科目搭配 CPA六門雖然自成體系,但其實內在還是有一定聯系的,一般考友如果以每年報2門為例,我推薦幾種搭配“會計+審計”“戰略+財管”“會計+稅法”“審計+戰略” (3)打贏局部戰爭 跟所有考試一樣,CPA各科考試分值在不同章節是有側重的,打贏局部戰爭,是打贏全面戰爭的關鍵。以會計為例,你要是把金融資產、長投、合并報表幾張都弄懂了,基本上就能有40多分了,當然你要會說這幾章太難了,聽天書一樣,但是實際考試時候他的題型就那么幾種,你花半個月時間是完全可以死背下來的。 結語: CPA雖然很硬,但是無論是專業階段合格還是全科合格,它都僅僅是一個證書,不代表任何能力。一個人自我修養有許多方面,待人接物,溝通交流,包括裝呆賣萌。知乎上看到過一句話“任何零散的知識都是沒有實際價值的知識”,在我看來,我們絕大部分人日常的學習,經驗都是零散知識的積累,有的人天資聰慧可以把這些知識連接成網絡,像我這種悟性稍差的就需要一個外力,那么CPA就是最好的手段,可以把我所有在企業管理中的領悟系統化,體系化,原理化。一個人本身就是優秀的人,CPA可以讓你變得卓越,一個人就是一個人,CPA對你只是一個證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