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藏唐卡(上)

緙絲密集金剛像,清乾隆,縱100cm,橫74cm。清宮舊藏。 此作品是蘇州織匠嚴格按照西藏佛像畫稿為皇宮織做的。像背后有漢滿蒙藏四體文字款識:“乾隆四十六年十一月初五日,欽命章嘉胡土克圖認看供奉利益陽體秘密佛(密集金剛)”。 密集金剛身藍黑色,三面,正中藍黑色,右面白色,左面紅色。六臂,胸前兩手交叉持金剛鈴、杵,右二手持法輪、蓮花,左二手持摩尼寶、短劍。胸前擁抱淺藍色可觸金剛佛母,亦為三面六臂,持物與主尊相同。金剛淺綠色頭光,橘紅色身光,套以紅黃藍白四色光環。天空祥云正中坐不動佛,兩邊是四位佛教祖師,一位是印度龍樹大師,余為噶當派、薩迦派、格魯派三位大師。下界是兩位護法神。 此像整幅畫面采用“通經斷緯”的手法用經緯彩絲交織出圖畫,既有繪畫風采,又有絲織品明亮華美的特質。早在元代蘇杭地區就開始為西藏織繡唐卡了,緙絲佛像是唐卡中最珍貴的品種之一。 
六世班禪畫像,清乾隆,畫心縱125㎝,橫68㎝。清宮舊藏。 此畫布本彩繪,是乾隆帝欽命宮廷畫家繪制的,畫面中的班禪右手結說法印,左手托經卷,全跏趺坐,正在講經說法。天界正中為無量壽佛,因班禪被認為是無量壽佛化身。左邊大威德金剛,右邊黃教祖師,下界處是以吉祥天母為首的三位護法神,背景青山綠水。像后縫白綾一方,用漢滿蒙藏四體文字題記:“乾隆四十五年七月二十一日,圣僧班禪額爾德尼自后藏來覲,上命畫院供奉繪像留棄,永崇信奉,以證真如。” 六世班禪萬里來朝,為祖國的統一和民族團結作出了重大貢獻。此圖代表了清中央政府對他的高度評價。 
松贊干布畫像,清乾隆,縱76cm,橫50.5cm。清宮舊藏。 此畫像布本設色,紅黃織金緞裝襯。畫面中心為松贊干布像,左手托法輪,右手牽蓮花蔓,坐于寶座上,白色纏頭高冠頂露出紅色的阿彌陀佛小像,表明他是觀音菩薩的化身。座前侍立四人,右側著紅衣者是唐文成公主,左側穿藍衣者是尼泊爾尺尊公主,右前方白巾纏頭手托經書的青年是吐蕃大臣吞米桑布扎,其對面拄杖的長髯老者是吐蕃大相祿東贊。此種形象組合是西藏雕塑、繪畫中表現松贊干布的固定形式。畫面下部正中是女護法神十二丹瑪女神,天空粉紅色祥云中立十一面觀音,背景為拉薩大昭寺。此畫像構圖疏朗,色彩淡雅,線條流暢,是一幅吸收了漢地繪畫技藝的佳作。 像后縫有白綾一方,書漢滿蒙藏四體文字,漢文是:“乾隆二十六年三月初六日,欽命章嘉胡土克圖認看番畫像達賴喇嘛源流一軸。”此圖為達賴喇嘛組畫之一。 松贊干布是藏族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公元七世紀崛起于西藏雅隆河谷地區,先后兼并藏族諸部,統一全境,創建了強大的吐蕃王朝。他主持制定法律,創制藏文,吸收其他民族的先進文化與生產技術,對藏族社會的進步與發展貢獻杰出,千百年來一直為藏漢人民所景仰,被尊為吐蕃三大法王之首。 
五世達賴喇嘛畫像,清乾隆,縱76cm,橫50.5cm。清宮舊藏。 畫面上的五世達賴右手舉蓮花,左手捧法輪。座前有二侍從喇嘛,右下角為蒙古汗王固始汗,雙手合十,仰視達賴,曲腿坐于厚墊上,表現了他當時在西藏統治者的崇高地位。背景是宏偉的布達拉宮,天空中五彩祥云上是紅色的空行佛母與黃教祖師,下部是護法神婆羅門尊者。此畫像構圖疏朗,色彩淡雅,是18世紀西藏唐卡中的優秀作品,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貢入清宮。 
六臂勇保護法像,清,縱73cm,橫48.5cm。清宮舊藏。 六臂勇保護法,即六臂大黑天,是藏密護法神之首。此像黑藍色身體,三目怒睜,大張血口,露出尖利的獠牙,頭戴五骷髏冠,黃發上沖。胸前二手持鉞刀、顱碗,其余四手,右持人骨臂釧、顱鼓,左持三叉戟、繩索。胸前掛有滴血的人頭項蔓。雙腿弓步站立,踏白色象頭神。天空正中是主尊神金剛薩埵,金剛薩埵右方是宜帝護法,左方是尊親護法,周圍五位護法神是他的侍從神,下方中間是大黑雄威護法騎黑馬,右為護國護法騎黑熊,左為吉祥天母騎黃騾。大黑天在古印度被視為戰神與施福之神,傳入西藏被尊為護法大神,有多種身形,六臂大黑天是其在清代的流行形象。 像后有漢、滿、蒙、藏四體文字款識,漢文為:“乾隆四十四年五月初一日,欽命章嘉胡土克圖認看供奉利益畫像六臂勇保護法。”

蘇繡十一面觀世音像唐卡,清乾隆,蘇州繡制,畫心長70.7cm,寬50cm。清宮舊藏。 此唐卡以紅、黃地纏枝花織金緞鑲邊,黃綢襯里,銀軸頭,軸頭嵌有綠松石和珊瑚珠。畫心是在緞底上采用不露地的技法繡制,亦稱“滿地繡”,此為蘇州的一種精致繡種。唐卡主尊為十一面千手千眼觀音。其上首繡寶蓋,寶蓋兩側繡6尊化佛,結跏趺坐于流云上。云間有放光的日、月。觀音立于出水蓮花之上,蓮花兩側各繡一尊藏傳佛教的師祖像,并以云、山、樹木為襯。 此唐卡使用多種彩色絨線,采用多種針法繡制。觀音的11個顏面以綠、白、藍、藕荷四色絨線繡制。千手是以色線繡出輪廊,以呈現出立體感。師祖像及化佛、日、月、流云、山水、樹木則以杏黃、深綠、淺綠、棗紅等不同顏色的絨線采用套針、戧針、擻和針、施針、釘線、平金等10幾種針法繡制。繡面針腳勻齊,繡工精致,色線運用濃淡適度,退暈自如,恰到好處。加之畫面上又著墨渲染,使得此唐卡呈現出構圖嚴謹、畫面生動而又莊重的藝術效果,為唐卡作品中的上乘之作。 
此唐卡曾由乾隆皇帝欽命章嘉胡土克圖國師認看審查,有唐卡掛軸的襯里上所釘白綾墨書漢、藏、滿、蒙四種文字的記載為證:“乾隆四十五年四月二十日,欽命章嘉胡土克圖認看,供奉利益繡像,十一面觀世音菩薩,番稱堅賚資克珠智克沙爾,清稱尊額穆德楞額濟蘭尼布勒庫余佛哷,蒙古稱啊哷班尼果哷圖和穆什穆博第薩刺哆。”故宮博物院還藏有另一件相同的唐卡,從其畫面的內容、構圖等方面看,與此件唐卡系按照同一畫稿繡制,上亦有乾隆皇帝欽命章嘉胡土克圖認看的白綾墨書紀錄。

緙絲彌勒凈界唐卡,清乾隆,縱59cm,橫34cm。清宮舊藏。 此唐卡在藍地上彩緙彌勒圣界。畫中彌勒佛祖左手托軍持,右手說法印,跏趺居中安坐,眾天神菩薩環繞法席聆聽教法。作品采取二至四色間暈與退暈相結合的裝飾方法,施以平緙、構緙、慣緙、緙金、搭緙、長短戧等技法緙織,局部用描金及諸色勾勒渲染。畫中人物眾多,形態各異,重彩工筆,設色豐富。作品通過各種不同的緙織方法和敷彩形式把眾神的行動舉止、口須鼻眼和冠帽服飾刻畫得生動傳神。畫外緣鑲飾綠色三果紋和紅色壽字紋織金緞。軸頭為銀鏨花嵌寶石。 此作品金碧輝煌,豪華考究,織工繁復,即使在宮廷傳世作品中,如此華美精細的唐卡亦屬罕見。 
諸佛菩薩圣像唐卡,18世紀,北京,布本設色,通長180cm,寬98cm,畫心縱100cm,橫71cm。清宮舊藏。 該唐卡共有9排圣像,每排列9尊,合計81尊諸佛菩薩圣像,每尊圣像下皆題有藏文佛名。 第一排西藏佛教祖師,左起依次為:1班欽(薩班),2根敦主巴(一世達賴),3降央卻吉,4賈曹杰,5宗喀巴,6克主杰(一世班禪),7降欽卻杰(大慈法王),8根敦嘉措(二世達賴),9喇嘛仁波且。 第二排無上瑜珈部本尊佛,左起依次為:10大輪金剛,11時輪金剛,12大威德金剛,13密集金剛,14金剛持,15密集文殊金剛,16上樂金剛,17喜金剛,18秘密成就馬頭金剛。 第三排般若部佛,左起依次為:19拘那含佛,20救一切佛,21遍觀佛,22燃燈佛,23釋迦牟尼佛,24彌勒佛,25頂髻王佛,26拘留孫佛,27迦葉佛。 第四排無量壽佛,左起依次為:28西南智慧無量壽佛,29東北遍觀量壽佛,30西方無量壽佛,31東方金剛無量壽佛,32中央無量壽佛,33南方寶無量壽佛,34北方業無量壽佛,35東南功德無量壽佛,36西北不動無量壽佛。 第五排諸佛,左起依次為:37無量光佛,38法稱佛,39妙金色佛,40善名稱佛,41藥師佛,42妙聲佛,43無憂佛,44神通佛,45阿閦佛。 第六排菩薩,左起依次為:46彌勒菩薩,47除蓋障菩薩,48觀音菩薩,49文殊菩薩,50白文殊菩薩,51金剛手菩薩,52地藏菩薩,53虛空藏菩薩,54普賢菩薩。 第七排佛母,左起依次為:55準提佛母,56綠度母,57大秘密佛母,58大孔雀佛母,59大隨求佛母,60大千摧碎佛母,61大孔雀佛母,62白度母,63增祿佛母。 第八排出世護法神,左起依次為:64多聞天王,65吉祥天母,66白勇保護法,67馬頭金剛,68六臂大黑天,69不動明王,70四面大黑天,71法王,72姊妹護法。 第九排世間護法神,左起依次為:73戰神,74廣目天王,75持國天王,76帝釋天,77布祿金剛,78梵天,79增長天王,80多聞天王,81圣熱滿達。 以上81尊圣像集中表現了藏傳佛教格魯派神系的基本構架以及諸佛菩薩的等級排列。 
印度大成就者薩拉哈唐卡,17世紀,西藏,布本設色,通長120cm,寬64cm,畫心縱60cm,橫42cm。清宮舊藏。 薩拉哈(約1世紀)為早期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之一,曾跟隨婆藪迦波王學習集密法,后被西藏密教推奉為集密教法的主要傳承人,是龍樹的上師。他所傳承的集密經典和教法最終成為格魯派修行無上瑜珈品的重要經典和法門。 畫中薩拉哈裸上身,手持利箭,舒式坐于瑞獸背上,四周環繞27位印度大成就者。左上起依序為:1五百大成就者頂毗巴,2舌戰群雄則達日,親見度母,3授記成就者蔽日,4聲明,因明和教理成就者噶瑪拉,5偕明妃的菜油成就者賤種毗琶巴,6空行日光成就者自在王,7醫生世家比丘斯哈拉,8獲亥母迦持成就者,9陀羅,乘象空行成就者迦羅朗葛,10偕明妃的紡織家賤種紡造成就者,11親見,樂,蛇飾莊嚴的沽布迦,12吉祥山苦修成就者丹達巴,13琵琶洲空行成就者毗那索,14親見本尊成就者薩羅哈巴,15持律密宗成就者王族賢底巴,16海上苦修成就者瑟者巴,17冶煉神足成就者當巴噶,18治療失聲成就者王族薩噶拉,19獲紅閻羅迦持者喀拉理貝,20獲喜金剛加持者林普巴,21親見苦修本尊成就者薩巴日巴,22偕明妃的婆羅門珠達洛格,23偕明妃空行的婆羅門噶瑪噶,24道行卓異的空行成就者達摩吉底,25鄔仗那寒林苦修者跋羅布斯,26親見……本尊寒林成就者琶亞那,27伏虎王寒林成就者花尊者。 
印度大成就者龍樹唐卡,17世紀,西藏,布本設色,畫心縱60cm,寬42cm。清宮舊藏。 龍樹(1世紀,一說3世紀),南印度安達羅人,是早期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之一,集密教法的主要傳承人,后又創立了中觀學,對藏傳佛教,特別是黃教產生了很大影響。 龍樹身披福寶袈裟,手結說法印,坐在紅藍相間的蓮花臺上,身背后襯藍色背光,頭頂顯現8條彩龍,相貌平靜安詳。在他四周環繞著八十四成就者中的27位尊者,左上起依序為: 微賤行者婆羅門丹陀羅,精通經藏密意的金洲,偕……明妃的多則巴,……加持的瑜伽行者貢噶瑟,解脫皈依的辯論大師哲果密,比丘……,闡釋龍樹大師密意的月稱,寒林裸行仙士邁智堅,……微賤行者王族甘朵巴,偕明妃的微賤行者王族噶那日,忠實上師教導的黑行者,親見佛身的榨油者低洛巴,龍樹,救八難度母……,精通氣脈的扎日巴,婆羅門居士琶倉巴,空行……賢尊者,漁夫出身的裸行者堅帕理,樵夫釋迦協涅,空行五百妓院的達日噶,鐵匠姊妹夏瓦日巴,親見本尊空行的窟耶勘,寒林……聲明大師……,……,牧牛者那迦菩提,(莊嚴六飾)的寒林修行者瑪黑那,……昆達瑪,寒林……食肉者帕薩亞理。

印度大成就者無著唐卡,17世紀,西藏,布本設色,通長120cm,寬63cm,畫心縱57cm,橫38cm。清宮舊藏。 無著(約4至5世紀),北印度富婁沙富羅國人,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創始人之一。無著先以小乘佛教修行出家,不得盡解,后師從彌勒菩薩聽受大乘空觀,研習《瑜珈師地論》,且通達《華嚴經》等大乘經義,論著頗多,對后世之瑜伽修行有一定影響。 無著大師位于畫面正中,頭戴僧帽,身披袈裟,袒露上身,作辨經狀。上方示現無量壽、白度母、綠度母和二位黃教祖師,蓮座下方則為三位印度高僧。 
印度大成就者龍樹唐卡,17世紀,西藏,布本設色, 畫心縱57cm, 橫38cm。 龍樹,公元1世紀(另一說公元3世紀)南印度安達羅人,大乘佛教中觀學派的創始人之一。根據藏文史料記載,龍樹師從薩拉哈學習集密教法,并用中觀論方法以緣起性空思想為指導,對《集密》解釋詳盡,西藏密教將龍樹尊為密教的創始人及集密教法的主要傳承人。西藏著名譯師桂?庫巴拉孜也認為集密曼荼羅儀軌始于龍樹。灌頂教授是龍樹派的特有教法,曼荼羅二十儀軌和五次第法成為集密龍樹派的特有法門。 畫中龍樹大師坐于蒲團上,左手托佛經,右手結說法印,面容安詳。畫面上方正中為無量壽佛、宗喀巴、白度母和兩位印度祖師像。下方是三位印度高僧。

十臂積光佛母唐卡,清,縱67cm,橫45cm。 積光佛母的形象有多種,如一面二臂、三面六臂、三面八臂、三面十臂、三面十二臂等。本幅唐卡上的積光佛母為五面十臂。 佛母的五個面孔顏色和表情各異:正面為白色,左側兩面分別為綠色和藍色,右側為一紅色豬面,此四面皆呈忿怒相,頂端一面為菩薩寂靜相。每面各有三眼,表示照顧一切有情。身體呈白色,主臂雙手各捧金紅色日輪和白色月輪,其余各手伸向兩側,左副臂自上而下分別持弓、無憂枝、絹索、線,右副臂自上而下分別持金剛杵、箭、金剛鉤、針。身佩瓔珞,腰系彩色布裙,左展立站于蓮花座上,蓮花座置于6頭小豬牽引的四輪輦上。佛母藍色頭光,紅色身光,頂立佛塔。四周山川流水,花蔓環繞。 佛母的左側上方為釋迦牟尼佛,右側上方為大日如來;正下方為綠勇保護法。此幅唐卡是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六世班禪進京為乾隆皇帝祝壽時貢奉進宮的,帶有濃郁的西藏特色。畫面筆法精細,設色濃郁。 
金剛亥母唐卡,清,縱34.5cm,橫23.8cm。 金剛亥母的形象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即單身像和雙身像,此幅唐卡便是單身像的金剛亥母。亥母紅色身,頭右側長有一褐色豬頭,是辨認此尊的重要標志。左手托著盛滿鮮血的嘎巴拉碗,象征她獲得了極樂的體驗,修證事業成功。左臂夾持喀章嘎,其上部有骷髏、干枯人首和新鮮人首,象征她壓服了貪、嗔、癡的侵擾。右手上舉,持鉞刀,象征清除人的一切愚昧,勾召智慧真性。左腿單腿舞蹈立姿,踩踏人尸,表示戰勝外在的敵人。 唐卡背后貼有白綾簽,用漢滿蒙藏四體文字書寫題記,漢文為:“乾隆五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欽命中正殿畫佛喇嘛繪畫供奉利益畫像金剛亥母。”乾隆五十三年為1788年。藏文題記與漢文稍有不同,翻譯過來為:“中正殿畫佛大喇嘛楚臣虔誠供奉金剛亥母唐卡。”藏文題記記錄了畫家的名字,十分可貴。 
繡像上樂金剛唐卡,清,縱93cm,橫68.5cm。 上樂金剛,又稱勝樂金剛,為藏傳佛教中寧瑪派、薩迦派、噶舉派及格魯派等教派共修之本尊。上樂金剛的形象有多種,此幅為常見的四面十二臂兩足像。 上樂金剛四面顏色各異,居中面呈藍色,左、右、后三面分別呈白色、紅色和黃色,分別表示降服、息災、敬愛、增益四種事業和功德。每面有三目,表示能觀照過去、現在和未來三世。頭戴骷髏冠,表示無常和勇武。項掛以50個人頭骨串成的念珠。12雙手臂象征12個真理,各手分持不同的法器,其中左右主臂兩手分持金剛鈴、金剛杵并擁抱明妃金剛亥母;左副臂自上而下分別握白色象皮一角、持喀章嘎、捧嘎巴拉碗、持絹索、施期克印;右副臂自上而下分別握白色象皮一角、持嘎巴拉鼓、持長柄金剛斧、執三叉戟、持鉞刀。身體為深藍色,背披白象皮,腰圍虎皮裙,象征無畏和勇猛。右展立,腳踏一男一女,表示降服了憤怒和色欲。 金剛亥母紅色身,一面三目二臂,頭戴骷髏冠,呈忿怒相,左手摟抱主尊,右手高舉金剛杵,雙腿環繞于主尊腰間,呈俱喜大樂之相。 上樂金剛右上方為一位印度大成就者,左上方為黃教祖師,畫面下方為六臂大黑天。 該幅唐卡以絹為地,采用平金、釘線、平繡、套針等針法繡成,顏色鮮艷,為故宮所藏唐卡中的精品之一。 
大持金剛唐卡,西藏,17世紀,布本設色,通長120cm,寬64cm,畫心縱60cm,橫42cm。清宮舊藏。 大持金剛被尊為顯密八宗之祖。據說他是佛說密法的主要受聽者和集結者,由此密法才得以傳播于人間。畫中大持金剛頭戴菩薩冠,雙手持鈴杵,相交結金剛吽迦羅印,坐于祥云托起的蓮花臺上。在他周圍環繞著印度八十四成就者中的29位尊者,左上起依次為:1俗裝食果的蓮花金剛,2親見苦修彌勒的無著,3食魚成就者魯伊巴,4(王族)大師燃燈,5寒林鞋匠噶瑪日巴,6空行經綸作家布素古巴,7婆羅門鐵匠薩爾哈,8背負沙彌尼飛行的青普巴,9板藍專家尼拉巴居士,10蓮花化生的圣天,11與蓮共處的海生金剛,12阻斷河水、定日的費盧波,13封堵羅剎之口的哲巴噶拉,14騎獅屠夫森帝巴,15負劍行空的那藍達,16騎虎翻越雪山的董必黑茹迦,17大持金剛,18漁夫密那熱比丘,19偕明妃的賤種姑古日巴,20頗有見解的黑金剛,21除暗天空之神王族振須堅,22空行密宗大師達薩日巴,23出離輪回的……種噶如巴,24比丘裝的佛智,25依附的那若巴,26偕夫人的王族因陀羅菩提,27偕婦人的金剛鈴尊者,28持瓶清垢的僧格巴,29離分別的婆羅門阿難陀,30瑜伽裝的婆羅門月賢。

乾隆皇帝佛裝像唐卡,清乾隆,縱117cm,橫71cm。清宮舊藏。 畫中乾隆皇帝身著紅色袈裟,頭戴黃色班智達帽,結跏趺坐三層高墊上,左手托法輪,右手施說法印。其神態莊嚴靜穆,面部描繪清晰寫實。下為大象護衛的蓮花寶座,10朵盛開的蓮花與綠葉組成背光。蓮花座前寫藏文,大意是“文殊菩薩化身,大德法王”。座左邊為普賢菩薩,右為地藏菩薩。頭頂天空正中繪諸佛菩薩黃教祖師25位。座前有蓮花盛開的方形水池,池邊圍坐15位僧人。下界畫大黑天、吉祥天母、降魔閻尊三位護法神。 這副畫著力把乾隆皇帝刻畫成蓮花圍繞、眾神簇擁的文殊菩薩的化身,身著喇嘛服飾以表明他對藏傳佛教的尊崇。此為18世紀內陸創作的唐卡代表作。 質料來源(故宮博物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