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文章
發文工具
撰寫
網文摘手
文檔
視頻
思維導圖
隨筆
相冊
原創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圖片轉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蘇軾《枯木怪石圖》,紙本,水墨,縱26.5厘米,橫50.5厘米.
蘇軾《瀟湘竹石圖》,絹本,水墨,縱28厘米,橫105.6厘米,中國美術館收藏 蘇軾擅長繪畫,畫風大膽創新。蘇東坡繪畫傳世珍品僅三幅:《枯木怪石圖》已于抗戰時期流入國外;《瀟湘竹石圖》歷經幾番波折后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蘇軾畫竹 蘇東坡之論書畫均有卓見,論畫影響亦為深遠。如重視神似,主張畫外有情,畫要有寄托,不求形似,提倡“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并明確提出“士人畫”的概念等,為其后“文人畫”的發展尊定了理論基礎。蘇東坡生平愛竹,“可使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他畫得一手好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這便是“胸有成竹”這句成語的來源。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黃州寒食詩帖》是蘇軾書法作品中的上乘,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元朝鮮于樞把它稱為繼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書”。
春中帖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 軾啟。春中□□□□達,久不聞□渴仰增積。比日履茲馀□尊候何似,眷聚各無恙。軾蒙庇如昨。二哥□,春□□□有書問往還,甚安也。子由不住得書,甚健。會合何時,惟祝倍萬保嗇,不宣。軾再拜。德孺運使金部老弟左右。七月廿六日。
游虎跑泉詩帖
游虎跑泉詩帖,世存兩本,臺北故宮一本,此一本也,皆蘇軾書法精品。此本東坡筆誤,脫一“水”字,臺北本全。兩本章法布局皆不同,此本似應居先。蘇軾書法“淳古遒勁”、“體度莊安,氣象雍裕”、“藏巧于拙”,有“氣勢欹傾而神氣橫溢”的大家風度,非常人所能忖度。 蘇東坡的墨跡流傳到明清以后,存世極罕,十九皆在各大博物館,此本逸出,乃藏家曠世機緣。
款識:游虎跑泉。軾。紫李黃瓜村路香,烏紗白葛道衣涼。閉門野寺松陰轉,欹枕風軒客夢長。因病得閑殊不惡,心安是藥更無方。道人不惜堦前(水),借與匏樽自在嘗。五月初三日。蘇軾《歸安丘園帖》,行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蘇軾《獲見帖》,行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蘇軾《邂逅帖》,又稱《江上帖》,行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蘇軾《致季常尺牘》,又名《一夜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蘇軾《次韻秦太虛見戲耳聾詩帖》,行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蘇軾《東武帖》,行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蘇軾《覆盆帖》,行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蘇軾 《次辯才韻詩帖》,行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蘇軾《跋吏部陳公詩帖》,行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人來得書帖 北宋蘇軾書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紙本,縱29.5厘米,橫45.1厘米。正文行書十六行,共192字款署'軾再拜’,但未署發信年月
《人來得書帖》是在季常之兄伯誠死后蘇軾寫給季常的慰問信,故有'伏惟深照死生聚散之常理。悟憂哀之無益,釋然自勉’之句。帖上鈐有“吳土諤”、“御府寶繪、“儀周賞”等。帖后有董其昌跋:“東坡真跡,余所見無慮數十卷,皆宋人雙勾廓填。坡書本濃,既經填墨,蓋不免墨豬之論,唯此二帖(新歲、人來)則杜老所謂須臾九重真龍出,一洗萬古凡馬空也。”
此帖曾經明項元汴,清安岐等遞藏,后入清內府。安岐將此帖與《歲新展慶帖》合成一帖,并稱坡公杰作。《人來得書帖》凝重,筆法流暢,為書牘杰作。
來自: JP大漠書畫院 > 《書法字畫館》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十分少見!蘇軾《繪畫》作品
蘇軾《繪畫》作品。蘇軾《繪畫》作品蘇軾的書法作品大家見得多了,可是他的繪畫作品你可曾見過?▲ 蘇軾《歸安丘園帖》,行書,臺北故宮...
難得一見的蘇軾墨跡大觀
難得一見的蘇軾墨跡大觀[精品珍藏]
東坡墨跡 高清版" name=image_operate_25841337299175067 alt="臺北故宮藏 東坡墨跡 高清版" src="http://image68....
蘇東坡墨跡(遴選)
蘇軾——繪畫作品,十分少見!
蘇軾昆陽城賦卷 (風吹沙以蒼莽,悵樓櫓之安在)
蘇軾 昆陽城賦卷 (風吹沙以蒼莽,悵樓櫓之安在)釋文:昆陽城賦 蘇軾 淡平野之靄靄,忽古城之如塊。風吹沙以蒼莽,悵樓櫓之安在。...
兒童資源寶庫
米芾苕溪詩帖 (放大版)
(放大版)" name=image_operate_19811341548985137 alt="米芾苕溪詩帖 (放大版)" src="http://s8.sinaimg.cn/mw...
(先秦)虎溪山前漢簡(高清圖片)
(先秦)虎溪山前漢簡(高清圖片) (先秦)虎溪山前漢簡(高清圖片)
微信掃碼,在手機上查看選中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