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林深(學者):這個她跳舞啊什么東西的,如果沒有陸小曼去的話大家都是不高興,大家覺得沒有勁,因為她跳舞跳得好對吧,講話什么東西都很得體,知識也很好。 解說:在外交部的工作中,陸小曼不僅要陪同使節檢閱儀仗隊,還要陪同外賓觀看屬于國粹的文藝表演,外國人對中國心存鄙視肆意批評,陸小曼就當面反駁,就像不是所有人都懂得欣賞法國歌劇一樣,這些都是我們國家有特色的節目,只是你們看不懂而已。 一個年輕漂亮女孩子即便個性張揚些也不惹人討厭,反倒更招人喜歡,顧維鈞曾當陸定的面對一個朋友坦言,陸建三的面孔一點兒也不聰明,可他的女兒陸小曼小姐卻那樣漂亮、聰明。 張紅萍(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但是她那個呢追求的就是機靈啊,可愛啊,活潑啊,籠絡人心啊,就是那一方面,就是社交能力特別強。 解說:1922年,在雙方父母的全力撮合下,僅一個月內王賡和陸小曼這對才子佳人配,就這樣閃電促成了,他們的婚禮一度轟動京城,婚禮在“海軍聯歡社”舉行,中外來賓數百人熱鬧非凡,一時間北平的各大報紙都刊登著“一代名花落王賡”的消息。但也有人唱反調,稱這種父母包辦的婚姻與當時新文化倡導的自由戀愛相違背,必然不能長久,此番言論定然出自酸葡萄心里,不料卻是一語中的。 柴草:那么陸小曼呢她也說道,我雖然癡長了十幾歲的年齡,但是我心靈的迷糊竟同稚童一般,那么結婚之后的一年多她才好像醒悟過來。 解說:與王賡結婚后,陸小曼依舊出入社交界,通過幾張陸小曼的照片我們依稀可見這名民國風景的美艷與風采,但據說陸小曼并不上相,見過她本人的都說陸小曼在生活里更是讓人驚艷。 陸林深:胡適對她是特別的欣賞的,所以那次劉海粟到北京去,就是當時劉海粟和她還不認識呢,就是胡適就跟他說,他說我今天去給你見一個人,她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風景線他說。 解說:在胡適的慫恿下,1924年,劉海粟滿懷羅曼蒂克的思想去拜訪了已經是王太太的陸小曼,為此兩人還專門剃了胡子換了衣衫,對于這次會面,即便時隔六十年劉海粟依舊記憶猶新。他在上世紀80年代發表的文章里回憶道,沒隔多久徐志摩就接著趕到了,但是奇怪,他微笑著和小曼打了招呼,卻不說話,席間他總是用眼神而不是用嘴巴,我想豪飲且健談的志摩今天怎么拙于言辭了呢。 韓石山:王賡就是陸小曼的丈夫,或者說前夫,他本身呢也是梁啟超的弟子,就等于呢徐志摩剛從英國回來以后,就因為有梁啟超的這層關系,就能夠認識王賡,認識王賡呢就能夠認識陸小曼。 邱權(陸小曼侄孫):當年徐志摩和我姑婆(陸小曼)的結合實際上也是王賡他給他們創造條件,因為王賡他是個軍人,他對花前月下,談情說愛這一套他沒有,盡管他是美國留學,他不懂得浪漫這一條,所以他不可能陪我姑婆經常出去,所以他就把這個機會放手給了徐志摩。 解說:當年胡適定然料想不到他此番“獻寶”似的把陸小曼引薦給徐志摩,將給這二人的命運帶來多大的改變,恰逢那一年,中國知識界發生了一件轟動朝野的大事,京城各界名流紛紛參與,而在這場盛宴的烘托下,陸小曼與王賡的關系將土崩瓦解。這位眾星捧月的社交女皇也將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陳曉楠:1924年春天,梁啟超主持的講學社邀請亞洲第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印度著名的詩人社會活動家泰戈爾來華訪問,成為了那一年最轟動朝野的大事,為了迎接詩翁的到來,由父親徐申如出資徐志摩和胡適合伙在北京成立了“新月社”,得名于泰戈爾的詩集《新月集》,新月社是中國史上第一個以留學歐美知識分子為主體的文化團體,會員有徐志摩、胡適、聞一多、梁實秋、林徽因、林語堂等人,不久之后剛與胡適、徐志摩等人結識的陸小曼后來也加入其中。 解說:1924年4月12日,泰戈爾一行人乘坐熱田丸號輪船抵達上海,然后在徐志摩的陪同下前往北京,泰戈爾在華期間恰逢趕上64歲生日,北京名流們為其籌劃了一場祝壽宴,地點在協和醫學院禮堂,由胡適主持,宴會的壓軸大戲是用英語演出泰戈爾的戲劇《齊拉德》,演員陣容頗為強大,男女主角由張歆海和林徽因飾演,林徽因之父林長民飾春神,徐志摩飾演愛神,還有一眾各界名流自愿上臺飾演路人甲乙丙丁,后來加入新月社的陸小曼并沒來得及爭得上臺的機會,但也是場內最忙的一個,她站在門口發放節目演出冊,進來一人遞上一冊,同時收回一元大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