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該怎么玩社群?
![]()
玩轉社群經濟必須掌握好的三大理論。 理論一: 苦挖魚塘 想玩社群(粉絲)經濟,你起碼得有群誓死同歸的粉絲圍著你吧!這個聚集的粉絲群體就是我們說的魚塘!魚塘要怎么建? 1、成專家。 你要是專家,放個屁,都是香的!秦剛、王通組建的秦王會,為什么那么多牛人愿意自掏腰包每年花2萬元加入?這些人起碼是秦王的粉絲,對其有深刻的了解,對他們的商業理念、技巧非常認同,才肯花錢追隨!這里面有一個核心要素,就是領域內的專家,你要想聚集粉絲,必須先成為專家,苦練基本功,勇攀領域頂層,你才有機會成為眾星所捧之月! 很多人要問,我就個普通人,很難成為專家!有句話說的非常有道理,我們往往過分的重視一年的堅持,而忽視了五年,十年的力量!現在想成功很簡單,找準一個領域,1年入行,3年成精英,5年成專家,沒有一點問題!想成為專家一點都不難,難的只是你的態度與決心,送倆字:死磕!所以,成為領域內的專家,是建立魚塘的關鍵點! 2、做內容,內容即廣告!要想打造精品池塘,你每天提供給粉絲的原創文章非常關鍵,只有持續不斷的提供有營養的價值東西,魚兒才會持續關注你,當關注成為習慣,思維就被定勢,他就成為你的人了!內容為王,這個是核心點! 理論二:重點養魚 魚塘挖好了,引來了粉絲,這樣就能轉化為經濟效益了嗎?這時切勿心急,一定不能短視,現在撈魚可以填飽肚子,但絕對不能長久發達!還要養,把魚留住,把魚養大,養肥!這里把握3點: 1、切勿貪多,要聚焦。 在深度培養粉絲的過程中,不要想著全世界人民都要追隨你,若水三千我只取瓢飲!魚塘不在于大小,魚兒不在于多少,在于的是質量!在聚集粉絲的過程中,有意識的選擇針對性的核心用戶、顧客,不要貪多,我們要的是精粉! 2、加強互動,要參與。 最核心的一招是培養參與感,參與才是核心。只有人人參與了,他們才有積極性,主動性,才形成源動力!設計的玩法很關鍵,如在秦王會,口號是把人人培養成自明星,而自明星的打造在于每天大量的原創文章,經過日積月累,輔以優化技巧,就能成為領域專家,掌控大量粉絲!這里的核心就是每個成員必須要寫原創,它就是規則引導的源動力! 3、把握核心,做運營。 社群的價值在于運營,一群人聚集起來之后可能是烏合之眾,也可能做成大事,最重要的是干什么。明確知道把這群人聚起來要干什么,比如做培訓、做自明星,甚至可能去做互聯網金融。不能光把人聚一塊就完了,是打麻將還是下象棋,取決于決策者的思想與能力,所以社群的關鍵在于經營,把握商業本質,積極運營社群,取得最大商業價值! 理論三: 靈活捕魚 集粉肯定是為了利益,要不誰閑的蛋疼,沒事逗大家玩啊!在將粉絲化為經濟利益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握分寸,不得靠犧牲信譽來換取利益,這是二逼行為! 1、要懂得分享。要舍得與粉絲分享好的東西,喂1斤米,割1兩肉!做到你情我愿,各取所需! 2、要學會換位。粉絲是用來維護的,不是宰殺的!賺取商業利益的同時,一定要站在粉絲的角度思考一下感受!江水平,國內第一個拿到風投的包工頭,5分鐘說服薛蠻子掏錢,就是用了換位思考這招!
![]()
玩轉社群經濟必須了解的一些案例 社群思維下,人人都可以成為“超級經紀人”。未來可能會是一個“超級經紀人”構成的世界,“社群”是這些超級經紀人孵化的母體,“價值匹配”是這些超級經紀人的職業操守,利用社交平臺的紅利,這些超級經紀人積累的資源、知識、經驗等會幫助他們在“平凡的世界”內也能打造出連接價值。 案例一 去年有一部《超級經紀人》的電影,由蔡卓妍領銜主演,講述了娛樂圈經紀人如何打造包裝明星的故事。這里的“經紀人”指代的是一些撮合買賣關系的中間商,靠提供中介服務抽取傭金,除了明星經紀人,還有房產經紀人,證券經紀人,文體經紀人等等。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思考,因為生活中這樣的事情太多了,暫且不評定行業特性,單純從中介服務的角度,我們會發現很多“超級經紀人”的影子。 案例二 小A美女酷愛混跡于各種酒吧KTV,對同城這些娛樂場所可以說了如指掌,氛圍咋樣,消費水平怎樣,是怎樣的主題風格,她都一一了解。于是,借助微信、陌陌等社交平臺,她創建了若干個同城生活群,不定時在群內組織各種交友活動和主題派對,很快就積累了500多個群員,這樣下來,一個月會有10場以上的活動,她和酒吧談好合作傭金,一個月下來可以賺到不少外快。陌陌官方最了解,它的同城群,并非純自然的社交積聚,而是很多有一定策劃、組織的“超級經紀人”所為。這算不算一種“超級經紀人”? 小B是一位多年從事人力資源的高級經理,多年來,他積累了極強的社交關系,認識很多高級人才,很多都是總監、副總級別的,他把這些人才數據進行了詳細劃分,組建了一個人才庫。同時,他又在通過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收集一些人才招聘獵頭信息。遇到合適的,他就從中推薦一下,一個月下來可以幫不少公司完成獵頭工作。知名的微信大號“鬼腳七”的主營業務七招聘,還有利用眾包思維做招聘平臺“人人獵頭”也都是這種模式。這算不算一種“超級經紀人”? 小C是一位多年從事房產策劃的銷售人員,賣了多年的房子,他發現房子越來越難賣,單獨靠銷售員的模式遲早會被淘汰,于是也嘗試把賣房子的事,分包出去,制作開發了一款“房產銷冠”的APP,任何人,任何地方,只要接收到朋友想買房子的需求,都可以第一時間上傳到APP,然后由APP里其他朋友,完成整個銷售鏈上的其他工作。而,當初上傳需求信息的人,可以從中獲取一筆不菲的傭金。這算不算一種超級經紀人? 小D是一位開車多年的老出租車司機,他的經營思路跟別人很不一樣,他的主業是在經營老客戶,特別是去機場需求大的高端客戶。客戶有需求,會提前電話通知他,合適的他會排好時間。手里有著一百來號愛出差的高端人群的資源,就可以保證他的有穩定的長途出租車生意,短途的利用閑余時間跑跑即可,別人都要早晚班輪值,他直接買斷,經營固定客戶,工作時間自由輕松,收入還遠遠高于其他司機。這算不算一種超級經紀人?甚至已經是社群的概念了,只不過他無法從機場方面獲得傭金,但給客戶提供的增值服務的額外收入就足夠了。 所謂超級經紀人,就是利用社群的思維,幫助社群里的成員實現供需匹配服務,從中獲取傭金的一種新的職業方式。互聯網打破了行業邊界,以“人”為連接,形成以個人品牌為中心的社群經營模式,產生很多跨界混搭的價值匹配。人或者說是一種賦有“魅力人格”的機構,作為這種超級經紀人模式的中心,同時可以完成信息需求匹配和信任背書功能,甚至還能根據雙方各自獨特的需求,整合、篩選資源進行最佳的資源嫁接。
![]()
案例三:萬能的大熊,教你社群怎么玩 社群成為未來新趨勢。如今社會碎片化趨勢非常明顯,不管是在傳統行業,生產渠道,或者銷售渠道都可能存在一個很明顯的碎片化趨勢。大家都很碎片之后,你會發現你獲取用戶的途徑越來越多,單個成本越來越高,需要很多渠道都要做,不再像以前單一大渠道是重要而小渠道只是補充。未來我們做傳播、傳統,渠道都是全方位渠道,在碎片化情況之下我們現在沒有辦法對客戶有很好地掌控性,而社群作為一個組織,恰好是一些有共同的價值觀和有趣的愛好和想法的人,大家組成一個群體,所以社群可能是未來一個很明顯的趨勢。 (一) 組建社群工具,選擇QQ還是微信? QQ群比較適合做社群。 首先QQ群的管理很方便,只有一個管理員就是我自己,誰付費,誰加群我都可以控制這個人進入。第二QQ群的聊天記錄是可以捆綁的,每天大家聊的時候我們是可以把他整理出來變成文章或者是變成記錄來分享,內容可以很好的沉淀。我可以用QQ社群,QQ社區,QQ群的社區,里面很多服務可以提醒大家,通知大家,可以用群語音給大家上課都是方便。QQ群產品上限是2000人,但我們可能不會做太大的群。 微信群并不適合做社群。 我也建過很多微信群,微信群好處是比較碎片化,壞處是管理很困難。首先加人要一個一個邀請,很難自動往里加。人數上限也很少,只有500人。群里的聊天記錄很難做沉淀,一天聊一萬條,很難翻到頂上去,很難做內容沉淀,最終還是當做一個電話號碼本在用。語音效率更低,聽完需要整整一分鐘,所以在這個群里雖然可以找到我想要找到類似行業的人,但是溝通上很困難。我微信群做了很多,大概做了快十個了,基本上三四個月后都會死亡,最后就剩下一兩個,所以我更傾向于QQ群這種文字溝通的方式。 (二)如何做好社群 第一,社群并不是一個去中心化的產物。 他需要有一個中心,這個中心可能需要由這個社群的創始人來執行,如果你放任一個群,這里沒有老大在里邊維持的話,就會出現所有人都在爭老大,大家都在爭老大,就會形成很混亂的局面。我們做微信群的經驗,一般一個群可能有一兩個月的活躍度,到第三四個月的基本就死掉了,里面的人不斷的加人開自己的小群,這樣大群就會不斷被碎片化。我們發現幾乎所有微信群都是這樣一個運行的狀態,出現一個群,然后在群里拉人,組成小團體,開始活躍,大家不關注大群,大群衰敗掉,小群變成大群,再出現一輪拉人分化,碎片化的趨勢一直存在的。 很多人提到邏輯思維,但我覺得邏輯思維社群并沒有真正建立起來。從我的角度來看邏輯思維更像粉絲會,就像劉德華有很多粉絲,他會通過微信通知粉絲做什么事情,這些粉絲會配合他們。其實本身是沒有一個組織存在,他們互相之間彼此也不認識,他們也沒有辦法一起做什么活動。今年可能他開始建立很多地方的微信群,他建立微信群也是為了把會員用戶真正的圈起來,能夠讓他們互相認識,可人太多了不可能存在這樣的工具,所以他只能通過微信群的方式來實現。人數太多,沒有平臺,微信群只能把一個地區或者一小部分的人弄起來,這樣還是沒有用的。 粉絲經濟的特征是,偶像越牛逼,粉絲就覺得越自豪。而社群的特征是,大家因為參與了這個社群而覺得自豪。從這個角度而言,在傳播上,又是去中心化的,只是在管理上,是需要中心化的。 所以社群還是要有一個核心的老大可以給他們提供一個核心的價值,這樣才能讓這個群穩定。比如說我的大熊會社群基本上通過培訓來建立,我會他們做一些關于免費培訓,讓他們通過學習能夠有自己很多收獲。他們愿意在一起探討新的營銷模式,探討一些新的方法,而我需要作為一個核心來指導他們,而不能讓他們自己互相競爭。 第二,社群需進行平臺化搭建。 有兩種做法,第一種你本身是意見領袖,你可以給大家提供服務,通過你的服務來做社群。第二種是你自己并不是意見領袖,你也不會寫文章,你也沒有辦法給他們做一些促進,那你可以從別人那里搜集很多相關的知識和要點,整理成好文章后分享給群友,收費兩三百塊錢,這樣做社群也是可以做起來的,不管你是不是意見領袖其實都可以做社群嘗試。我覺得社群的運行和運營的話更多要參考類似淘寶或者是阿里巴巴的平臺化的思想,實際上你的本質是要搭建一個平臺,在這個平臺不斷的輸出資源,我的輸出是智力資源,你也可以輸出產品資源,大家分享,這樣形成一些互相的討論。 昨天我寫了一篇關于平臺的文章,里面說平臺最大的特點就是當你的人數到達臨界之后,他會形成一個生態。也就是說有人賣水,有人修路,有人賣東西,有人種糧食,大家會有一個自然的分工。比如我那里邊有人幫你做推廣,有人幫你做銷售,有人買你的產品,有人告訴你應該做哪些渠道,有人擅長淘寶客,京東,蘇寧,各個角度對你進行一些價值的提升。這個社群就會欣欣向榮,如果做不了這個平臺和分散的話就會很困難。我不宣傳我的社群,就通過轉介紹,每天都能實現不少的關注量。 第三,會員制≠圈人、圈錢!我的社群其實收費很低,因為據我所知很多收費很高的群基本都死掉了。 主要原因就是當你付出一萬塊錢、兩萬塊錢進入這個群的時候,實際上你會發現這些人并沒有給你帶來真正的價值,所以說收費很高的群到最后可能會成為死水一潭,尤其是微信群。一般建議不要超過600元,我有朋友他們做社群可能400塊錢一個人,分享一些營銷知識,一年能做到5000人左右也有200萬的收入。但是如果你要做1000元以上的群可能人數會大大減少,做一萬以上的群做到最后基本是死群,你無法持續給他們提供價值。如果你的群付費率不是很高,大家覺得很便宜,而且還能真正獲得一些價值的時候,他會覺得這個群很超值,這個群的活躍度和互動的形式就會比較多。 我一般不在社群做營銷,而是做傳播。大家在社群內部主要是做互助,真正銷售可能是由社群內的人幫助完成。社群的人提供是一個核心資源,這些人幫助你去分享到他的朋友圈,他有一個更大的外圍是你營銷的對象,在社群內部本身我是不建議做營銷的,所以說我也很反對把產品賣給社群的人。目前很多人運營社群不成功,就是把他當成賺錢手段,來拉人圈人,這點和眾籌很像。所以說很多人做不成功的原因就是第一他沒有想好他能提供什么樣的核心價值,第二就是人人都想索取,想從里邊賺錢的話,最后這個群必然會成為一個死群,延續非常困難。我覺得做社群還是需要有一顆公益心,不能太貪心。 第四,社群運營=品牌運營。 我們可以要求所有社群里的人在他們微信里備注他們的價值成員,我們也會給他們做案例分享和傳播,幫助他們做他們自己品牌。比如有一些產品打上我們大熊會的標志,形成大品牌之后,在這個品牌旗下就會獲得天然的信任和品質的保證,出現了問題的話就來找我,他不會為任何產品問題喪失自己建立起來的信譽,他們的售后都會做的非常好,而且你從大熊會成員里邊進行商業購買的話,你的體驗會比其他人要好很多。 另外會員續費問題,目前其他的社群可能第一年收錢都還可以,但是到第二年續費上估計會很慘淡。所以現在做社群重要并不是收錢,而是怎么續費,其他人是不是能夠認可你。我為什么把大熊會去年的群解散了,是因為我發現真正的活躍用戶就是一千八百人里邊的幾百人,另外的一千人都不是積極參與用戶,我需要把這些人刪掉。當我提純這幾百人之后,通過他們繼續擴展,然后再提純,我的社群就會不斷的精進,不斷的提升,不斷的形成凝聚力。所以說提純是做粉絲的訣竅,我們稱之為篩,必須不斷的篩選,最后把積極活躍的人留下來。 (三)不被看好的企業社群營銷之路。 首先,我不認為企業能夠建立社群。 企業更多是和客戶是一個粉絲或者是支持者的一個關系。沒有辦法建立社群的原因是他們可能不會有共同的精神追求,他的組織形態更可能像一個產品社區,而且我們目前都是意見領袖的玩法,意見領袖的核心還是得要你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我們今天做社群付出的精力會很大,比如有一哥們他收幾千塊一個人,他就要跟每個人都聊兩個小時,群里一共200人,他天天聊的話能把他累死。所以對于企業來講,做社群的效率不是特別高,更多還是做咨詢或是公開傳播比較好。 其次,企業要做的是粉絲運營而不是社群。 因為企業運營工具也有問題,企業用戶很多,你用什么樣才能承載這么多用戶呢?QQ群肯定不行,微信群也不行,你只能用QQ空間或者是微博這樣的開放型產品或者是微信公眾號這樣的產品才可以做,而當你做成粉絲營銷之后,也無法讓用戶之間互動交流,這就很難做社群。 企業社群的特殊案例。比如最近我和特斯拉車友會達成一個合作,我給他們做了一個品牌顧問,要做特斯拉車友的一個社群,原因是特斯拉這個車在國內比較少,他的車友也比較少,這樣的非常稀缺性保證他可以成為一個圈子和社群,特斯拉本身的品牌是具有新潮感、時代感和科技感,和普通的豪車不太一樣。如果是類似這樣比較稀缺的產品,就有可能做成社群。還有一些產品如果文化感很強,比如茶、酒和瓷器等,具有傳統文化的一些東西,大家出于愛好也是有可能做成社群的。 線上互動問答環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