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典故 四十八
耕 前 鋤 后
晉代著名的作家和詩人陶淵明,名潛,字元亮,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家境清貧,曾經做過參軍、縣令等小官,時間都不長。
《晉書*陶潛傳》說,陶淵明最后一次所任官職是“彭澤縣縣令”(彭澤縣故址在今江西湖口縣東)。四十一歲的那一年,有一次,上級“郡”里的“督郵”(官名)到縣里來。按例縣令對郡官應當隆重迎接,但是陶淵明不愿意。他說:“我不能為了這區區五斗米的官捧,去向一個庸俗的小人折腰!”即日辭職回家,并且寫了有名的《歸去來辭》。在這篇文章中,表現了他對于黑暗的官場生活的厭棄和對于農村田園生活的熱愛。從此以后,他就再也沒有做什么官。他在農村中,參加勞動,經常和農民接觸,寫出了許多描寫農村美麗景色和歌頌勞動的詩篇,被稱為“田園詩人”。他的妻子翟氏,也參加勞動,當時人們說他倆“夫耕于前,妻鋤于后”,真是一對志同道合的好夫妻。
形容夫妻感情融洽,同出同進地勤勞耕作,就叫做“耕前鋤后”。
關于“不為五斗米折腰”這句話,有人認為應作這樣的解釋:“我每月只要五斗米就可以吃飽了,回去自已種地,也能維持生活,何必要做這個縣官去逢迎什么長官呢?”這樣解釋也可以,與前一種解釋并不矛盾。在舊社會,不滿黑暗的反動統治而寧愿放棄官職的人,往往引用陶淵明的這句話。
綆 短 汲 深
《莊子*至樂篇》載:
孔子的弟子顏淵(即顏回),從魯國到齊國去,要同齊國的國君談談治國的大道理。動身以后,孔子老是很不放心。另一弟子子貢(即端木賜)看出老師有心事,便恭敬地問道:“顏回走后,我看您臉色很不愉快,是為的什么?。俊?SPAN style="PADDING-BOTTOM: 0px; MARGIN: 0px; PADDING-LEFT: 0px; PADDING-RIGHT: 0px; COLOR: rgb(51,51,51); PADDING-TOP: 0px">
孔子說:“是呀,你問的好!從前管子(即管仲)有一句話,我很贊賞,他說:'褚小者不可以懷大,綆短者不可以汲深?!铱峙骂伝叵螨R侯去談古圣先賢之道,太大太深,對方根本接受不了,反把事情弄糟了。你聽說過這么回事嗎?魯侯得了一只海鳥,把它養在廟堂上,演奏最美妙的音樂給它聽,宰牛殺羊,辦了豐盛的筵席給它吃。可是這只鳥昏頭昏腦、心神不定,不敢吃一口肉,也不敢喝一口水,不出三天就死了。這樣養鳥,把鳥當作是同自已一樣的人來招待,而沒有把它作為鳥來飼養,就是不看對象。即使是最美妙的音樂,最豐盛的筵席,它也不能領情。再舉一個例子來說:魚離開水就活不了,但是人溺在水里就得死,這也是彼此習性,需要和愛好不同的緣故。所以,待人接物,區別對象是很重要的。顏回這次去訪問齊侯,使我擔心的,就為這個。使我想起了管子的那句話,也是為此”。
管子的那句話:“褚小者不可以懷大,綆短者不可以汲深。”褚,是口袋;梗,是 吊桶上的繩子??诖。b不了大的東西;吊桶繩短,沒法從深井里汲水。比喻水平低。意志薄弱的人,不能體會高深的理論,不能勝任重大的事業。
查《管子》這句話,卻稍有不同。它是說:“短梗不可以汲深井,知鮮不可以與圣人之言?!敝r,是說知識淺少;知識淺少的人不可理解圣人的言論?!盾髯印芬灿蓄愃频恼f法:“短梗不可以汲深井之泉,知不幾者不可與及圣人之言。”《淮南子》則說:“短梗不可以汲深,器小不可以盛大?!币馑级枷喾?。
成語“綆短汲深”、“器小盛大”,便是從這里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