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七習作訓練教學設計 主題:有趣的童話故事 一、明確要求:從書上的動物簡圖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也可以選其他動物,想象動物之間會發(fā)生什么有趣的事呢?編一個大家都喜歡的童話故事。 二、寫作指導:1、想一想自己讀過的動物童話故事,回想一下故事中發(fā)生的有趣的事。 2、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作為故事的主人公,編一個童話故事。 3、想一想動物之間會發(fā)生哪些有趣的事呢?和小組的同學進行交流,大家互相取長補短,進一步開闊思路。 三、例文欣賞啟發(fā)思路: 四、獨立試寫:把自己編好的故事寫下來,看誰寫的故事最有趣。 五、修改初稿、把寫好的故事讀給同學聽,分享習作的快樂。 例文1、驕傲的大公雞 有一只大公雞,他長得非常漂亮。所以受到主人的寵愛。 你別看他那么漂亮,可是常常欺負母雞和小雞。但主人根本不管。大公雞還常常在別人面前炫耀自己的美麗。如果別人不理他,他上去就啄人家。大公雞問母雞們:“我是不是雄鷹?”母雞們平時受到大公雞的兇狠對待,所以不敢頂撞他,異口同聲說:“是的,你是雄鷹。” 有一天,一群雞在紛紛議論:“有一只狐貍在森林里,他說要把我們?nèi)砍缘簦@該怎么辦呀?”那只大公雞站出來說:“交給我吧!你們這些膽小鬼。” 第二天,狐貍來了,其它公雞都躲了起來。只有這驕傲的大公雞還在往前走。他終于看到了狐貍。迎面就要啄他的脖子。哪里知道狐貍一下子跳到大公雞后面,一口把他叼走了。其它公雞母雞都說:“這就是你驕傲的結果,自作自受。” 主人知道了這件事后,也后悔了。他想:“要是我教訓了大公雞,也不至于造成這樣的結果啊!”主人向公雞、母雞、小雞道歉了。 以后,他們過上了快樂安寧的生活。 思路剖析:這里把大公雞擬人化,寫出了驕傲導致的惡果。 例文2、森林里的緊急行動 在一片很茂密的大森林里,居住著一群和睦相處的動物。有力大無比、正直善良的大象伯伯,有聰明伶俐但又好惹禍的小猴子,有活潑頑皮總不知道發(fā)愁的小松鼠,還有百靈、花鹿、熊貓、孔雀,好多好多。他們每天在森林里勞動、學習、娛樂,別提多開心呀!一天,小松鼠的兩周歲生日到來,松鼠媽媽特地大辦了豐盛的宴席招待朋友們。盤子中堆起一座座食物小山,高腳杯里盛滿了紅葡萄酒。大伙吃喝了一會兒,便跳起舞來。化裝舞會上,大家各展本領,唱啊,跳啊,高興極啦! 可小猴子因酒席上貪杯,跳了一會兒舞便暈乎乎的,但他清楚地知道:不好,我喝醉了!便踉踉蹌蹌地離開小松鼠家,想回家歇歇。 小猴子正迷迷糊糊地走著,忽然覺得兩只胳膊同時被抓住了。他一驚,回頭一看,是兩個背長桿槍的獵人!小猴全醒了,大叫起來:“救命啊!救命!”“哈哈,金絲猴,這回總算把你給抓住了!咱哥兒倆可要發(fā)財啦!哈哈!”獵人大笑著,押著掙扎著的小猴向山下走去。這會兒,在家生病的小黃鶯被驚醒了。她明白發(fā)生了什么事后,顧不上身體虛弱,馬上急匆匆地向小松鼠家飛去。 舞會停止了。大伙兒開了個緊急會議,象伯伯向全體動物,說:“朋友們,今天該是個喜慶的日子,但可惡的獵人卻擾亂了我們平靜的生活!小猴子被他們抓走了。現(xiàn)在,馬上分工,救出小猴子!”接著,動物兵分四路,準備好便出發(fā)了。 獵人心里高興著呢!抓到了金絲猴!他們?nèi)徊活櫺『镒拥目藓埃活欁霭l(fā)財夢,卻沒注意一根藤條做的絆馬索抬了起來——“撲嗵!”“哎喲!”兩個獵人摔倒了。獵槍甩過空中,兔子憑著跳躍的好身手,輕松地抓住了獵槍,小猴子也趁機爬上了一棵櫟樹,小黃鶯正接應他呢! 獵人爬起來,拔腿向前跑,但卻被黑熊帶領的小隊擋住了。黑熊揮起黑乎乎的巨掌“叭”一下,獵人便被打得暈頭轉向。他們憑著理智沖向左邊,小兔子正端著槍,瞄準了他們。兩人稀里糊涂地朝著右邊逃去,卻見大象卷著鼻子憤怒地看著他倆。兩人忙向后退,轉身想逃,卻掉進了他們自己設置的陷阱…… 森林緊急行動取得了巨大勝利,大伙都很高興。忽然,被稱為“小喇叭廣播站”的小百靈帶回一個消息——人類頒布《野生動物保護法》! 這更是喜上加喜。動物又舉行一次宴會,宴會上,小猴子為了表達對大家的謝意,作了精彩的表演! 思路剖析:小事情寫出了大道理。對話描寫生動、真實,結尾提示出一個道理:號召人們愛護動物、保護動物。 例文3、烏鴉的故事 上回,大烏鴉把石頭投入水瓶中,喝到了幾口水,自以為了不起,一直向森林里的小動物炫耀,可是都沒有被小動物們放在眼里。看到小動物對他冷眼相待,大烏鴉把肺都給氣炸了。為了消除自己的悶氣,他便來到小河邊散心。 哇!小河邊的風景可真是美極了!這時正是寒冬臘月,臘梅花開得正艷,引來一群蜜蜂,它們嗡嗡地飛舞,給這兒寧靜的氣氛增添了別樣的生機。冬天的早晨,滿天里霧氣騰騰,出去幾步就見不到人影,大楊樹上麻雀不叫,白色的樹掛向下垂著,到處銀裝素裹,樹上掛滿了玲瓏剔透的冰條。這會兒,看著早晨的美景,大烏鴉又慢慢得意起來,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小曲! 大烏鴉正唱得開心,忽然聽到細細的吸水聲。他止住歌聲舉目四望,啥都沒看見,可那聲音還在烏鴉的耳邊回蕩著。于是,烏鴉拍起翅膀俯沖下去:嘿!有一只小烏鴉正在吸水喝。只見那只小烏鴉站在一張破舊不堪的小板凳上,面前有一只口細細的大瓶子。小烏鴉叼著一根小草管在吸水喝。 此時,大烏鴉不禁恍然大悟:“咦?!為什么我當時喝水就沒想到這絕妙的辦法呢?”他走到小烏鴉跟前,只見小烏鴉瞥了大烏鴉一眼,又繼續(xù)喝水。原來,小烏鴉口渴極了。大烏鴉見此情景,不禁感到內(nèi)疚:成績只能代表過去,我不該向小動物們炫耀自己的本事。大烏鴉臉上一陣紅,一陣紫,后悔極了。 他看了看小烏鴉,“撲哧撲哧……”撲扇了幾下翅膀,飛走了…… 思路剖析:成績只能代表過去,不能成為包袱。大烏鴉的心理描寫出色,她得意、惱怒、煩悶、驚奇等,最終被小烏鴉折服了,慚愧不已。模仿小動物,并且寫出它們的想法,并且寫出它們的想法和感受,你會這么寫嗎? 寫作知識 怎么寫童話?下面介紹一些可用的方法: 1.穿針引線 確定幾樣小物品,比如小玩具、學習用品、生活用品等,用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把它們串連起來。如一只小白兔和一個南瓜兩件道具,發(fā)揮自己的想像,編一個小白兔與南瓜的故事。 2.舉一反三 指根據(jù)一事物的特征,來理解他事物的類似特征;或用一間題的解題方法來解決其他類似問題。該方法的使用,必須有一個比較典型的參照原型,所對照的事物也必須與原型有一定的聯(lián)系,通過原型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如一位學生發(fā)現(xiàn)牽牛花很像小號,就寫了篇《牽牛小號》。老師以此為典范,啟發(fā)學生:在我們周圍,哪些植物的花、葉或果實等像樂器。后來學生寫出了《葫蘆琵琶》、《甘蔗笛子》等有趣的童話。 3.承前啟后,續(xù)編故事 根據(jù)已知童話故事增加新的情節(jié),把故事往下編,使已知故事情節(jié)更加曲折,內(nèi)容更加有趣。如續(xù)編《狐貍和烏鴉》。有學生寫出了狐貍把烏鴉的肉騙走后,烏鴉把情況告訴了好朋友小百靈,小百靈在狐貍的家門口唱起了動聽的歌,喜歡聽歌的狐貍愿意用肉換百靈的一支歌,就這樣,烏鴉在百靈的幫助下要回了肉,即把此事物的某些特性移到他事物的身上,或給某一事物賦于他事物的特征。如學生習作《小狗笨笨換腦袋》的童話,講述了這么一個故事:小狗笨笨受人欺侮,一次,在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的幫助下,成功地移植了一顆已故科學家的腦袋,從此笨笨成了最出色、最聰明的狗。 5.查漏補缺 去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不足之處,展開想象,用各種方法、手段加以彌補,使事物朝著理想的方向發(fā)展。如一位學生覺得自家周圍噪聲嚴重,寫了篇《噪音搜集器》,這個人化了的搜集器能把噪音收集處理成一首首美妙的音樂。 6.是非顛倒 即用逆向思維的形式,反串或超常規(guī)地編寫故事。如把強大的寫成弱小的,讓弱小的變成強大的,把好的寫成壞的,讓壞的變成好的……類似著名作家金近先生的名篇《狐貍打獵人》。我們一學生寫出了《怕老鼠的大花貓》,就是用“是非顛倒”的方法寫的。故事講的是一只不學無術、又懶又饞的大花貓,最終被一只出生才兩個月的小老鼠戲弄得哭爹喊娘。 7.循果問因 即根據(jù)事情的結果追溯它的起因。這種方法比較適合于寫一些知識性的童話。如根據(jù)小白兔的尾巴很短這一現(xiàn)象展開想象,用童話的形式說說小白兔的尾巴為什么會這么短?再如,我們讓學生想想,寫寫月亮為什么晚上出來?水牛為什么有兩個長角?蚯蚓為什么會喜歡在地下生活等故事。 8.按圖索文 是指給學生一幅或幾幅圖片,讓學生通過想象,寫成一個有情節(jié)、有情趣的文章。如三年級有位學生根據(jù)一幅一位小朋友打著傘在花壇邊的圖畫,寫成了《雨姐姐哭了》。故事講一個大暑天,校園里的花草渴死了,有個小朋友動了腦筋,把一瓶墨水往空中一撒,把雨姐姐的新衣服給弄臟了,雨姐姐大哭起來,下起了大雨,可是,大雨會不會打折了花草呢,小朋友就打著傘去看她們了。 9.借“音”生“情”這里的“音”指音響,“情”指情節(jié)。 通過一段極富形象感的音響材料,想象編出一個個好故事。如老師放一段有老虎、黑熊、犀牛和小螺絲等動物鳴叫的錄音,小朋友編出了《小蟋蟀上月宮》。故事講月亮姐姐要選拔一位歌唱家,有許多歌手去參賽。老虎、黑熊、犀牛憑著自己高大的身軀,充沛的力氣,大叫大嚷,以為準能獲獎。可月亮姐姐卻偏偏選中了在一旁叫得最輕、長得最小的小蟋蟀,然后,請風弟弟和云妹妹幫忙,將小蟋蟀請到了月宮。 10.推陳出新 從人們耳熟能詳?shù)睦瞎适吕铮业较胂簏c,融合自己的思想,根據(jù)自己的個性,編寫出全新的故事。如根據(jù)經(jīng)典成語《龜兔賽跑》,得到啟發(fā):我們只知道兔子在半路上睡大覺,結果輸給了烏龜,但我們沒有去想兔子怎么會在那樣激烈的比賽中睡大覺的,其中是不是另有原因?讓學生充分地去想象。
|
|
來自: lmzxxwhua226 >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