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繪本不是什么。繪本不是畫冊,畫冊是沒有故事可言的。繪本不是有插圖的書,現在不少的文學名著都一些插圖,但這不是繪本。因為這些文學名著里的插圖是可有可無的,這些名著一開始是沒有插圖的,沒有這些插圖并不會影響名著的完整性。 那繪本是什么?繪本也可以叫圖畫書,是用文字和繪畫共同敘述的(有時甚至是只用繪本)故事的書。也就是說,繪畫在繪本里是非常重要的,不可獲缺的,沒有繪畫的書就不是繪本。當然,前面也說了,這些繪畫通常是連貫的,是在敘述故事的。 百度百科是這么介紹繪本的:繪本,英文稱Picture Book,日文當用漢字為 '絵本',顧名思義就是“畫出來的書”(圖畫書))。即指一類以繪畫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書籍。 “繪本”可以追溯到人類再洞穴留下來的壁畫、動物骨頭上留下來的甲骨文和圖騰、動物獸皮上留下來的特殊記號。但繪本的起源還是在西方,1658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他的《教育論著選》一書應該是師范生要讀的書)出版的《世界圖繪》,被公認為是歐洲最早的帶插圖的兒童書。我查了一下,《世界圖繪》在國內應該沒有出版。 但現代圖畫書之父卻是倫道夫·凱迪克(1846年—1886年),生于英國切斯特,世界最著名的藝術家和插畫家之一。很多爸爸媽媽都應該看過“凱迪克大獎”這樣的字眼。凱迪克獎是圖畫書的最高獎項,正如奧斯卡是電影的最高獎項一樣。這是美國圖書館協會為紀念凱迪克于1938年設立的獎項。 與凱迪克獎同名的還有一個格林納威獎,也是以一個人名命名的獎項。凱特·格林納威,她也出生于英國,1846-1901。1955年,英國圖書館協會為了紀念格林納威在插畫領域的貢獻創辦了“凱特·格林納威獎”,這也是世界插畫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 凱迪克和格林納威本人的作品(國內都出版了合集),好像還不太為我們所熟知。但同是英國人的碧雅翠絲·波特創作的彼得兔,我相信我們很多爸爸媽媽都知道了。波特是1902年出版了彼得兔的第一本。 繪本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基本是英國的天下。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繪本圖畫書的主流傳向了美國,繪本就迎來了黃金時代。蘇斯博士、瑪格莉特·懷絲·布朗(《逃家小兔》)、婉達·蓋格《一百萬只貓》……等都是美國人。我們現在看到的很多繪本,很多都是美國人創作的。 在亞洲,日本的繪本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起步,至70年代崛起,目前已成為繪本的泱泱大國。我尤其喜歡日本人創作的低幼繪本,像大家比較知道的有《小熊寶寶》《噼里啪啦系列》《小雞球球》《可愛的身體》《可愛的鼠小弟》《幼幼成長圖畫書》。 其實中國繪本的起步時間也和日本差不多,民國初期的《兒童世界》曾刊載“圖畫故事”欄目,用圖畫來講述故事,被視為中國繪本的萌芽。現在被大家所熟知的豐子愷的兒童漫畫,既是我國連環漫畫的代表作,也是本土繪本的開拓性作品。我們也有一個很重要的圖畫書獎,就是“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這個獎每兩年一屆,2009年是第一屆。 但是,我們中國的繪本發展經歷了一個中斷,這個中斷大概就是從新中國成立開始的。這里是歷史政治原因,不僅僅是繪本的發展遭到中斷。就不去說歷史了。 那大概是從什么時候中國接續上了繪本的發展呢?蒲蒲蘭在中國成立算是一個標志,那還是2004年,到現在也不過十來年的樣子。那時中國圖書市場里,兒童讀物中“繪本”這種產品形態很匱乏,世界上絕大多數優秀繪本基本都沒有引進出版。我前面說的很多低幼繪本就是蒲蒲蘭出版的。 我是在2006年開始通過新教育研究中心接觸繪本的,我2007年畢業后就到新教育研究中心,那時中心有一個在國內影響很大的“毛蟲與蝴蝶——兒童階段閱讀項目”,我在這里蹭了不少繪本童書看。但我不是作為研究人員,而只是作為一個愛好者,好像在彌補我匱乏的童年。 2009-2011年是中國繪本產品爆炸式發展的三年,中國出版機構迅速地將歐美、日韓優秀繪本引進出版。據有關機構統計,每年繪本新品種突破2000種。現在引進版權的費用已經高得比較嚇人了。 到今天,我和一些人,包括親子閱讀推廣人,一些繪本童書出版人聊天,發現他們已經比較重視中國的原創繪本了。 我們前面大致說了為我們比較熟悉的兩個大獎:凱迪克大獎和格林納威大獎。基本上,獲得過這兩個大家的作品,都能受到市場的歡迎。其中不少也能獲得孩子們的歡迎。 “德國繪本大獎”其實也很重要。但由于國內出版業界大多以英美兩國為指標,因此相較之下,“德國繪本大獎”在國內的知名度就遠不如前兩個獎項,但在歐洲,“德國繪本大獎”卻是相當重要、且最具權威的繪本大獎。還有,“國際安徒生大獎”是全球兒童文學界的最高榮耀,有“小諾貝爾獎”之稱。 “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是我們自己的獎項。“信誼圖畫書獎”也可以說是中國大陸的獎項,是臺灣的信誼基金會在中國大陸設置的,這個基金早在1987年就再臺灣設立“信誼幼兒文學獎”。 艾瑞·卡爾。圖畫書上的奇才 好餓的毛毛蟲、海馬先生、小種子、爸爸,我要月亮、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 大衛·威斯納。一個天馬行空的鬼才 作品:《瘋狂星期二》(1992)、《三只小豬》(2002)、《海底來的秘密》(2007)。獲凱迪克銀獎的有:《夢幻大飛行》(1989)、《7號夢工廠》《藝術大魔法》《滴水獸的夜晚》 謝爾大叔——謝爾·希爾弗斯坦。童詩大師 作品:閣樓上的光、失落的一角、人行道的盡頭、向上跌了一跤、愛心樹、失落的一角遇見大圓滿等。 莫里斯·桑達克。一個超級故事大王和凱迪克獎大戶 作品:野獸出沒的地方、在那遙遠的地方、廚房之夜狂想曲、一座非常特別的房子、親愛的,你說什么、跳月的精靈、小熊來訪、兔子先生,幫幫忙好嗎、親愛的小莉 李歐·李奧尼。一個色彩與哲學大師 作品:小黑魚、田鼠阿佛、一寸蟲、鱷魚哥尼流、蒂莉和高墻、蒂科的金翅膀、世界上最大的房子、自己的顏色、這是我的、馬修的夢、佩澤提諾、西奧多和會說話的蘑菇、亞歷山大和發條老鼠、小黃和小蘭、字母樹。 大衛·香農。一個有愛心的奶爸 作品:大衛系列、鴨子騎車記、大雨嘩啦嘩啦下、糟糕,身上長條紋了、小仙女艾麗斯、長大千萬別去當海盜、海盜不換尿布 安東尼·布朗。超有愛的繪本大師 作品:我爸爸、我媽媽、大猩猩、小猴威利系列、小凱的家不一樣了、穿越魔鏡、睡來我家、我和你、公園里的聲音、形狀游戲 羅伯特·麥克洛斯基。以海景和環境繪本最有特色。 作品:《讓路給小鴨子》《小塞爾采藍莓》《海邊的早晨》《夏日海灣》《口琴和藍特爾》《美好時光》《老水手波特》等。 松居直。日本繪本之父。他編輯的《兒童之友》和創立的福音館,推動了日本繪本創作的興盛。 作品:兒童之友雜志、著有《什么叫圖畫書》、《看圖畫書的眼睛》、《圖畫書時代》、《到圖畫書的森林中去散步》等書及《桃太郎》、《木匠和鬼六》、《信號燈眨眼睛》等多種圖畫書。 威廉·史塔克。漫畫之王 作品:《驢小弟變石頭》《會說話的骨頭》《老鼠阿貝漂流記》《老鼠牙醫生》《斯賓奇發脾氣》《小老鼠和大鯨魚》《農夫帕默的篷車之旅》《怪物史萊克》等 麥克·格雷涅茨。以溫馨風格打動人 作品:《月亮的味道》《為什么傷心?/你在哪兒?》、《小卡車,我等你》、《泰迪熊,陽光閃閃》、好困好困的蛇、彩虹色的花等 尤里·舒利瓦茨。中國風的大師 作品:寶藏、我怎樣學習地理、下雪了、黎明、一個星期一的早上、當我穿上水手服、雨河、世界第一傻瓜和他的飛船 五味太郎。繪本創作狂人,400多本之巨 作品:《鱷魚怕怕,牙醫怕怕》《小牛的春天》《黃色的……是蝴蝶!》《看,脫光光了》《鯨魚》《從窗外來的禮物》《藏貓貓藏貓貓》《圣誕節的禮物》《數字在哪里》 克里斯·拉西卡。有中國經歷的繪本大家。 作品:《YO! YES?》(1994年)、《神奇的窗子》(2006年)和《黛西的球》等 莫·威廉斯。會講故事和孩子行為引導的名家。 作品:“鴿子”系列——《別讓鴿子開巴士!》(2003年凱迪克大獎)《鴿子撿到一個熱狗!》《別讓鴿子太晚睡!》《鴿子想要小狗狗!》《小鴿子認知啟蒙紙板書》,“古納什小兔”系列——《古納什小兔》(2005年凱迪克大獎)《古納什小兔又來了》(2008年凱迪克大獎)《再見,古納什小兔》,以及《“嗷嗚”怪獸阿抖來了》《我們來說“請”吧!》、“小象小豬”系列。 蘇斯博士。繪本屆的教育家 作品:《戴高帽的貓》、《How the Grinch Stole Christmas》、《綠雞蛋和火腿》、《一條魚兩條魚紅色的魚藍色的魚》和《在爸爸身上蹦來跳去》《霍頓孵蛋》、《My Many Colored Days》、《Oh, the Places You'll Go!》、《史尼奇及其他故事》、《老雷斯的故事》《千奇百怪的腳》等。 維吉尼亞·李·伯頓。一個懷舊的女人,用繪本記錄時間和歷史的變遷。精致而完美的繪畫風格。 作品:《小火車頭》(1937),《邁克·馬力甘和他的蒸汽挖土機》(1939),《神馬卡莉索》(1941)和《小房子》(1942) 芭芭拉·庫尼。一個懷念過去美好的繪本大師 作品:花婆婆、趕牛車的人、艾瑪畫畫、籃子月亮、霍莉和艾薇的故事 沃爾夫·埃布魯赫。一個喜歡塑造怪異而滑稽造型的繪本大家 《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其他代表作如《一只想當爸爸的熊》《五個丑家伙》《雷奧與狗》 埃米·揚。繪本屆的法學博士。大腳丫系列表達一種堅定和自我認知的理念。 大腳丫系列:《大腳丫跳芭蕾》《大腳丫在巴黎》、《大腳丫和玻璃鞋》和《大腳丫學芭蕾》 慶子。深諳家庭之道,表達家庭生活和親情為主題。 作品:慶子繪本、《不要再笑了,裘裘!》《小老鼠和大老虎》《大象散步的時候》等經典繪本 …… 歡迎大家補充! 我這里不說出版社,而是說出版機構。出版機構不同于出版機構,雖然書都是某個出版社出版的。但其實很多童書和出版社沒有多大的關系,而是由出版機構出版的,只不過用了出版社的書號。 接力出版社、明天出版社、二十一世紀出版社、蒲蒲蘭、蒲公英、步印童書、啟發、信誼、愛心樹童書、童趣、樂樂趣、耕林童書、歪歪兔、海豚傳媒、和英童書、麥克米倫、讀庫、青豆書坊、新疆青少兒出版社、毛毛蟲童書、雙螺旋童書館……歡迎大家補充! 兒童閱讀推廣人在這十年時間,對推動繪本在中國的發展有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某種意義上說,這種貢獻不亞于繪本童書出版機構。下面列舉的只是一些比較有影響力的推廣人,而且我視野狹隘,有很多人包括非常熱愛繪本的媽媽、幼兒園老師,就不一一列舉了。 彭懿(資深兒童文學研究者) 阿甲(紅泥巴讀書俱樂部) 朱永新(新教育試驗發起人) 王林(兒童文學博士) 梅子涵(兒童文學作家) 方素珍(花婆婆,臺灣著名兒童文學作) 孫莉莉(悠貝親子閱讀學院院長) 徐冬梅(親近母語創始人) 袁曉峰(親子閱讀專家) 一夫(中國“幸福可以讀出來”發起人) 淡化(前全國公益小書房總協調人) 童書媽媽三川玲(同名微信公眾號) 楊政(繪本閱讀推廣人,一位超級爸爸) 陶小艾(愛貝樂親子圖書館創始人) 王凱(凱叔講故事創始人) …… 歡迎大家補充!謝謝! (注:轉載請注明來源|微信公眾號:經典繪本) 最溫情的公眾號: 經典繪本 jingdianhuiben 點擊下面的‘閱讀原文’關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