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確的教育也應幫助學生發現他對什么最感興趣。如果找不到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業,他的整個人生就好比被荒廢掉一樣,做著自己不想從事的職業勢必會讓他產生挫敗感。
如果他想成為藝術家,卻陰差陽錯蝸居在辦公室做了個小職員,他的整個人生將在抱怨聲中抑郁度過。因此,重要的是,每個人先找出自己想要從事什么,之后去考察那樣做是否值得。一個男孩子可能想成為士兵,但在他從軍前,我們應該幫助他發現軍旅生涯是否會對整個人類都有裨益。
正確的教育不僅應幫助學生發揮自己的才能,還應該讓他了解自己對什么最感興趣。在戰事頻仍、充滿幻滅和苦難的當今社會,人必須有能力建構新的社會秩序,改變現在的生活方式。
建設和平、開明社會的職責主要落在了教育者的肩上。由于情緒上不會因此而變得激動不已,教育者推動這種社會變革的機會顯然很大。正確的教育不依賴于任何政府的條文或者任何特殊方法;正確的教育就在我們自己手里,在家長和教師們手里。
如果父母真的在乎孩子,他們應該建設一個全新的社會,但大多數父母對此根本不在乎,對這個最為緊迫的問題他們總是缺少時間。他們有時間去賺錢,去玩樂,去參加儀式或去做禮拜,但卻沒有時間思考什么樣的教育對孩子來說才是正確的,對這一問題,大多數人都不愿意面對。面對意味著必須放棄自己的玩樂和消遣,他們當然不愿意。因此,他們把孩子送去學校,而那兒的老師跟他們一樣,根本不在乎什么是正確的教育。他們為什么要在乎?教書對他們僅僅是份工作而已,一種謀生的手段罷了。
如果深入觀察世界,我們會發現它的建構是何等膚淺、虛偽、丑陋;我們裝點光鮮的外部世界,希望每件事都能如意。但可悲的是,大多數人或許除了賺錢、爭奪權力或追求性刺激以外,對生活并不十分熱忱。他們不想面對人生中其他復雜的狀況,這也是為什么當孩子找大后,他們也像父母那樣不成熟、人格不健全,總是為難自己、與這個世界作對的原因。
我們如此輕言說愛自己的孩子;但當我們接受現存的社會環境,當我們不想為這個支離破碎的社會帶來任何根本性改觀時,我們在內心真的有愛嗎?如果我們指望讓專家來教育自己的孩子,這種困惑和苦惱就將持續;因為專家專注的只是部分而非整體,他們自己在人格和知識體系上也是不完備的。
現在,教育并不是最受尊重的職業,從教者的職責感也不是最強,教育遭到輕賤,大多數從教者忙于日常事務。他們只是傳達信息,并不真正關注受教育者人格是否健全和如何開發他們才智;一個對周遭世界渾然不覺而只知道傳遞信息的人是不配被叫做教育者的。
教育者不僅傳授知識;教育者還應指明通向智慧和真理之路。真理比教師(傳傳授知識)更為重要。要創建一個社會,我們每個人都必須是真正的教育者,也就是說我們應既是學生又是老師;我們必須教育自己。
——摘選自《關系的真諦:做人、交友、處世》第六章 你和老師、學校及教育的關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