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紙的舊習俗應該改 “清明節上墳祭祀先人”,“十月一,送棉衣”,這是國人的老習慣。有人給先人清掃墓地,獻花默哀,鞠躬致意,進行文明祭祀,但也有為數不少的人焚香籠火,燒紙放炮,弄得狼煙四起,火光沖天,嗆得人喘不過氣來。盡管公墓管理處有明文規定,禁止不文明且危險的祭祀行為,可他們卻置若罔聞,我行我素。還有人在鎮內的公路十字路口燒紙錢祭祀,弄得殘紙碎屑到處亂飛,路邊的行人只好掩鼻而過,燒過紙的馬路上留下了片片黑圈。 祭奠先人無可厚非,表示孝心也固然可貴,但盡孝的方法值得商榷。不燒紙焚香就不能祭奠嗎?我認為完全可以。其實你給他(她)們燒多少紙幣都不管用,陰間的錢到哪里花?“死孝”不如“生孝”,真正的盡孝應該在長輩在世時盡心盡力,關懷和照料他(她)們的生活,用我們的實際行動體現對他們的尊重和深情,一旦過世以后,每年到墓地掃墓獻花、緬懷致意就可以了。 慎終追遠,不在形式而在內容,寄托對先人的思念和情感,最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延續,踐行美德,傳承家風。用先人的優秀精神提點自己好好做人遠比搞大場面、燒香燒紙錢更有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