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中華醫藥》欄目,連續向海外華人華僑介紹祖國的傳統中醫中藥,獲得好評如潮。海外的華人華僑通過電話電郵,向中央電視臺《中華醫藥》欄目組咨詢中醫艾灸...... 點擊播放視頻 艾草是每年的農歷5月初5,端午節時采摘,因為這一天是一年當中“陽氣最旺”之時,所以說艾草也是最補陽氣的。 中醫理論認為: 中醫理論認為:“人體諸病,皆因寒濕”“寒濕奶百病之首!”艾灸能補氣助陽、溫益脾腎,使人體元氣充足,精力旺盛,抗衰延老;“元氣”又稱“陽氣”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也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 明代的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艾葉取太陽真火,可以回垂絕元陽。” 意思是說:“艾草是吸收的太陽的真陽之火,可以振奮喚醒人的元氣,挽回人的生命。 宋朝的大太醫竇材在《扁鵲心書》中講:“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氣壯則人強,真氣弱則人病,真氣脫則人亡,保命之法,艾灼第一。” 意思是說:“人的真氣主宰著人的生命,真氣足人就強壯,真氣不足人就會生病,真氣沒了人就死了,保全性命的方法中,首先就是艾灸。” 《扁鵲心書》中云:“人之晚年陽氣衰,故手足不能溫,下元虛背,動作艱難。人于無病時,常灸足三里、中脘、關元、命門,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年壽矣。” 意思是說:“人隨著年齡的增長陽氣就會越來越少,因此會造成手腳冰涼,氣虛背痛,行動不便,平時要經常灸足三里穴、中脘穴、關元穴、命門穴,雖然不能長生不老,但可以長命百歲啊。” 艾葉是古來稱萬病預防退治的神醫藥草。《本草綱目》等記載艾葉藥性溫熱,味苦辛,歸脾經、肝經、腎經,通12條全身經絡,祛寒溫經通絡,益氣活血,止痛,升陽舉陷,補虛因脫,逐濕邪氣。 艾葉含有各種無機質、維生素及精油成分等,是人體所需有益營養成分豐富的多年生藥草。艾葉里維生素A、B1、B2、C等及鐵、錳、鉀、磷等各種礦物質及抗癌葉綠素等含量豐富,是天惠的無公害堿性植物,它能改善酸性病毒體質,強化免疫力。 而艾灸,是將艾草藥效發揮的最大化的最有效地醫術。可行氣通絡、扶陽固脫、祛風濕、止疼痛,御外邪的奇效。
1. 消除疲勞,改善睡眠 人在運動或者勞動后,常常會出現肌肉酸痛、疲勞等癥狀,這是因為運動中肌肉產生了大量乳酸,而艾條可以快速地減少乳酸的積累,緩解疲勞的產生。艾灸還能促進頸項部盒頭部的氣血運行,改善由于氣血不能上達造成的失眠、健忘。 2. 排毒養顏,美白潤膚 皮膚疾患主要與肺有關。肺主皮毛,肺又為嬌臟,很容易感受外邪,一旦肺的功能受到影響,則人的皮膚和毛發都會受到傷害。養顏美容必須要調理肺臟,只有肺的勝利功能正常,才能從根本上改善膚質,延緩衰老。艾灸是天然和綠色的養生方法。燃燒后的艾葉發出芳香氣味,經鼻吸入,通暢氣管,泌潤心肺,其揮發出來的精油直接作用于表皮,加快體內氣血運行,促進體內垃圾和毒素的排出。若有針對性地施治于人體經絡特定穴位,還能緩解某些劣質化妝品的副作用,排出鉛或一氧化碳廢氣,維持皮膚的保水、保濕功能,達到調理膚質養護肌膚的目的,使女性由內到外的散發健康和自然美。 此外,據現代生物分析,艾草含有側柏酮、多種酶、膽堿、蒿淀粉等多種成份,艾草的根、莖、葉全身都是寶,對皮膚美白、補濕、抗老化、去皺、改善青春痘、預防酪氨酸酶氧化、預防肌膚敏感等均有良好調理功效。 3. 清除冷感,改善性功能 艾葉能祛寒、除濕、通經絡。人體的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皮膚肌肉需要依靠氣血的溫煦、濡潤、滋養以維持生機。通過艾灸對人體產生溫經通脈的作用,可以對男、女性生殖器官養護,激發男性和女性自主雄、雌激素分泌水平,從而達到以下功效:養護卵巢,改善由于雌性激素分泌減少而引起的痛經、月經不調、性冷淡、皮膚粗糙、失眠、記憶力減退、更年期綜合癥等。調養子宮附件,改善由于婦科炎癥如盆腔炎、宮頸炎、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移位等造成的下腹墜脹、宮寒不孕及性功能下降。養護乳腺,預防和調治乳腺增生、乳腺炎及乳腺腫瘤等。改善和調節男性性功能,如遺精、陽痿、不育及前列腺疾患等。 4. 提高免疫力,防止衰老 灸療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增強機體代償能力,從而強壯人體正氣。取穴施灸時,艾燃燒產生的紅外線可激發人體穴位內生物分子的氫鍵,產生受激共振效應,同時激發人的經絡感傳現象,促進經氣運行,產生循經感傳,為正常細胞、免疫活細胞及能力缺乏的病態細胞輸送活化能關注將象和艾灸,同時借助于反饋調節機制,糾正病理狀態下能量代謝的紊亂狀態,調控人體的免疫力,抑制人體內細胞的衰老。經過大量的對比研究發現,艾灸的調理效果比較明顯,尤其在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抗疲勞、抗衰老以及人體機能的綜合調理等方面的效果更為顯著。 艾灸可以治療四百多種疾病,而且療效確切。神妙的艾灸還能預防治療各種慢性疾患和全身病,其臨床事例如下:除去體內惡臭,動脈硬化,血壓調節,口腔炎,宿醉;促進高脂血癥者的脂肪分解,防止肥胖;并能安胎溫子宮,順調氣血流通,利肝膽等五臟六腑;濕疹,腫脹,疥癬等各種皮膚病;腹部冷痛,腹部脹滿,四肢無力癥,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慢性痢疾,泄瀉;筋肉痙攣,四肢痙攣,顏面痙攣,四肢麻痹,顏面麻痹,全身麻痹,中風,半身不遂,口眼咼斜;月經不順,生理痛,崩漏,冷帶下癥;不安焦躁感,強迫觀念,恐怖感,陽氣虛弱,多夢,不眠癥,癲癇,癲狂發作,尸厥,全身強直,疝痛,頭痛,齒痛等神經系統病患;胃癌,肝癌,胰臟癌,肺癌等各種癌癥;腫瘤,癩病,梅毒,淋疾,腦腫瘤,白血病,痛風,咳嗽,發汗,解熱,支氣管炎,喘息,肺結核,肺炎,感冒,利尿,妊娠中毒癥;全身浮腫,子宮腫瘤,筋肉麻痹,各種炎癥,腎臟結石,黃疸;各種呼吸系統疾患,腳氣病,補血強精作用,過食,消化促進,嘔吐,眼充血,日射熱病,打嗝,慢性胃炎,頭皮屑,圓形脫毛癥,禿頭,不孕癥,瘊子(各種疣),自汗,盜汗,連珠瘡,瘰疬,惡心,腰痛,胃炎,急性食滯,氣滯,耳鳴,耳聾,失語癥,言語障礙,中耳炎,蓄膿癥,咽喉腫痛,痔疾,刺傷,吐瀉,霍亂,痛經,扁桃腺炎,慢性疲勞,瘧疾,肝炎,肝臟解毒;利尿,促進體內各種異物質、宿便等毒素排出體外,脂肪肝,間歇熱,健胃,結核熱,化膿性腫脹;新鮮艾葉汁關注將象和艾灸外用,咬蟲蛇毒、外傷救急時簡易解毒;勃起不全,性冷感癥,淤血,打撲傷,風濕關節痛,全身疼痛,凍傷,產后痛,膽囊炎,膽囊結石,腎臟炎,膀胱炎,膀胱結石,促進膽汁分泌,肝硬化,腹水,神經衰弱,火傷治療,促進皮膚細胞再生,防止老化,健忘癥,癡呆,痰多,胸痛,郁火病,憂郁病,心火病,寄生蟲驅蟲劑,抗菌殺菌作用,便秘癥,脊髓神經麻痹,熱病,蜂毒解毒,惡瘡,大腸炎,被放射線損傷細胞,抗炎癥,健脾胃,虛寒痛癥,不省人事,血毒,元氣不足,視力強化,保進新陳代謝,自生力強化,自然治愈力向上,紅血球和白血球增加,免疫力增強等等。 |
|
來自: 如水似衡0919 > 《經絡、按摩、針、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