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號,愚人節,一到公司,一同事就說借著今天的日子,在朋友圈發了條消息:“手機欠費了,有沒有朋友給沖個20塊錢?”結果咔咔咔,到中午時,手機話費已有500多。同事滿臉笑容,說道:“朋友多就是好啊!”突然腦中回想起以前聽到的一個問題:你最好的朋友在哪里?以及自己對這個問題的思考。
朋友和人脈
小時候,我們大家都愛和玩具最多,很活躍的小朋友一起玩,因為從他們那里,我們可以得到玩具=滿足感+快樂+……那么,問題來了,玩具最多的孩子一定是朋友最多的人嗎?大家思考下,相信也會給出三個字:“不一定。”
同樣的,我們再把視線轉向這個玩具最多的孩子,有個人做了個實驗,去觀察這個孩子,結果發現,他真正最好的朋友只有兩個:一是,同樣一個有玩具,愿意和他交換玩具的孩子;另一個是一漂亮的小女孩。
從上面兩個方面我們看到:
1、我們社會,只有少數人擁有比較多的社會資源,我們大家都愿意和這樣的人交朋友(對比下身邊的案例或自己),因為我們可以從他們身上獲取或者學習到很多,如金錢,權勢,學識,才華,智慧等等。但是擁有很多社會資源的人畢竟是少數,而更多的人是平頭百姓,所以,這時候,我們會發現身邊有人削尖了腦袋,急于去建立人脈,使盡各種諂媚,巴結,奉承之術。但是,這種單方面去資源優勢方“索取”的行為,總會造成之間大大小小的摩擦,久而久之,這樣的友誼就淡化,最后不了了之!
2、擁有少數資源的人,他們更傾向于和有同樣資源,同樣意識,同樣價值觀的人進行等價交換,這樣,他們會覺得這是有意義,有尊重,會認為和這樣的人交朋友生活有奔頭,希望,有共通之處,愿意花費時間和精力去相互探討一些東西。Great man think alike.(英雄所見略同)估計就是這樣了。如此發展下去的友誼,很多就是流水長興。
我們稍稍回憶下自己的生活,這樣的例子是不是很多?
古時伯牙和鐘子期,馬云和妻子張英,李彥宏和妻子馬東敏,等等。他們不是因為在一起,才變得優秀,而是因為優秀,才走到一起,而后的各種碰撞,火花,讓他們發生更多的化學反應。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似乎也不無道理!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的一生正常的話就3萬多天,所以每個人的時間,精力都是有限的,我們本身賦予和我們相關的事物時間精力也是有限的。對于我們周遭所吸引的朋友,那些特別有趣,也可以從他身上學習到很多東西的朋友,我們越來越想靠近,也越來越愿意將自己有限的時間花費到他們身上,漸漸地,這幾個人就成了你真正的朋友;而那些你花費了部分時間和精力的朋友,只是存在于你的social network了。
提高自己實力,才是萬事之本!
我們為什么需要朋友?我想從古老的狩獵時代來看:大家要一起去采集和狩獵,是因為我們人類力量的渺小,需要大家一起才能去獲得食物和生存下午;再看現在,社會的分工越來越細各種專業,甚至日本的社會分工已經到了專精的地步了,我們時間精力有限,需要他人的協助才能去完成一件事。當然,這是從我們的社會屬性來說的。既然我們都需要朋友,肯定更希望和優秀的人交朋友。那怎樣交到優秀的朋友呢?不斷提高自己,才是萬事之本!
我們改變不了環境,不能說一出生就要有金錢,權力,地位,名譽。
我們改變自己,可以讓自己變得有才華,學識和智慧,最后優秀。
我們說專心提高自己,并不是說不去關心和幫助身邊的人,處理身邊的各種關系,與人交往也是自身的一種能力,而這種能力也是需要大量實踐才能掌握。重要的是,我們需要分清提高自己和對待周遭,哪個是more,更,重要!
友情如愛情,需要用心經營!
兩個人,如果長時間不聯系,每個人的生活軌跡完全不同,如果別人一直在往前走,而你還在原地踏步,久而久之,那兩人的談話就只有憶當年,除外就沒有什么共同話題了。回到最初的那個問題:你最好的朋友在哪里?我也說不出一二,我只是會想:“那幾個人一定是沒有從彼此的生活中消失,并一定攙扶著彼此走過一段路程!我想如果是在戰場,那最好的朋友就是一個戰壕的戰友!”
你呢?你最好的朋友在哪?
編者:本文說得可能有些現實,不過也有一些道理。你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