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立足根本——從命題到閱卷 第一章 追根溯源——命題技術
第一節 命題人 命題人的選用由申論考試的性質決定。申論考試包含考試原理(基本能力)和考試素材(從事機關工作)兩大層面。考試原理的設計主要由各地教育考試院的人才測評專家和高校學者合作完成。考試素材的選擇主要由政府專職官員指導完成。 一、申論命題專家 目前,各省市教育考試院的人才測評專家,以及高校人文社科學者合作設計申論測評技術,并在全國各級各類考試中應用。從歷年真題看,申論測評要素實現了從純智能測試向知情意綜合測評的轉變。 1、測評的傳統要素——概括推理能力 傳統申論考試主要測查考生的智商,即思維能力。考試的區分度主要由概括、分析推理和歸納材料要點的全面性、準確性來體現。 以2012年國考《考試大綱》第一條及其對應的第一題為例: 【大綱第一條】閱讀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給定資料的內容,準確理解給定資料的含義,準確提煉事實所包含的觀點,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質問題。 【對應題目】“給定資料2—6”反映了市場經濟背景下社會生活中的種種問題,請對這些問題進行概括和歸納。 要求:準確、全面、有條理,不超過250字。 【能力區分度】1、概括——全面、準確;2、歸納——邏輯清晰,條理分明。 【答卷對比】 考生答卷: 材料反映的主要問題有: 1、食品安全事件常發,給人們的健康造成危害; 2、不正當競爭破壞經濟秩序,敗壞社會風氣; 3、拜金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滋長; 4、借助網絡和媒體,制造“缺德炒作”,損害社會誠信; 5、醫生“開單提成”,教師“收取好處”,領導干部“虛報成績”; 6、部分媒體和網絡沒有合適信息真偽,誤導公眾。 80分樣卷: 一、食品生產領域,企業主盲目追求利潤,違法生產銷售,造成食品安全問題;實質是企業誠信缺失,生產者道德失范。 二、社會人際交往領域,麻木冷漠,互不信任,人際關系緊張;實質是信任缺失。 三、醫療、教育、文化藝術等領域從業者以假亂真,以權謀利;實質是職業道德與操守滑坡。 四、媒體、網絡領域,虛假報道、惡意炒作,其實質是責任感淡薄,自律缺失,監管缺位。 五、政府管理領域,官員忽視自身道德建設,法律法規不夠健全完善,監管監督不力、社會管理水平不高。 【評析】 1、概括的全面性方面。“答卷一”的作答角度不全面,遺漏“社會交往領域”和“政府監管領域”;另一方面,概括層次不完整,只是泛泛描述問題表現,沒有分析歸納深層原因。 2、概括的準確性方面。“答卷一”泛泛描述問題表現,斷章取義,不能準確的概括材料要點。 3、歸納的條理性方面。“答卷一”沒有體現出同類歸并的意識,邏輯條理性需要進一步的調整完善。
通過以上分析對比,兩份答卷的分值立見分曉。這告訴我們:申論考試雖是主觀作答,但測評要素是客觀的;相應的,每個題目的答題要點及其分值都是客觀公正的。 申論作答需要具有縝密的思維能力,考生要根據題目要求從盡可能多的角度和層次去分析和概括歸納材料要點,并有極強的同類合并能力,做到要點全面準確,邏輯條理清晰,才能取得80分的好成績。 要做到這一點,大量的真題練習,耐心細致的反思改進就必不可少。考生必須拿出備考高考、考研等重大考試的拼勁,踏實學習,專心訓練,在漫長的備考過程中使自己脫胎換骨,切實提高思維素質和寫作水平。那時,申論80分將僅僅是自身實力的象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