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外灘)老人交通值勤。老人背景有些模糊,只能依稀看見老人袖章上的文字:“上海市公安局黃浦分局交通值勤”。
自行車兒童座椅小販。
公園內玩麻將的老人。
1980年代,徐家匯漕溪北路新建成的17層氣象大樓。
1980年代,長寧路中山西路口街景。
1980年,開設在中山北路朱家灣旁的咸亨酒店上海店。
1980年,黃浦江對面的陸家嘴沒有東方明珠、環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廈,也沒有香格里拉。黃浦江輪渡碼頭上來,延安東路口的過街天橋最初是正方形的,后來改建過幾次。過了天橋就是東風飯店,后來開了上海第一家肯德基快餐店。
1981年,八一建軍節,人民廣場閱兵式上的三輪摩托車陣。當時背后的大樓是市人大常委會所在地,參觀閱兵式的有機關人員、勞模,陸海空部隊人士也參加了閱兵式。1984年之后,這樣的閱兵式就取消了。
1984年,華亭路服裝市場上集中了很多外貿服裝,成為當時上海的時髦發源地之一。
1984年上海展覽館改名為上海展覽中心(哈同花園原址)。
1985年,志丹路68路車站。每年夏天暴雨剛過,上海大小馬路都會“水漫金山”,上下班的人們急于上車,車廂被擠得像沙丁魚罐頭。
1985年人民廣場北望國際飯店。東芝廣告事件:上海國際飯店頂層的東芝霓虹燈廣告牌,遭到抗議,市民認為在上海的標志性建筑上登日本廣告有辱國格,最后以在國際飯店頂層的其他幾個方向添置國內產品的廣告牌獲得解決。
1986年,人民廣場,當年“外教”是個新生事物,他們與戴著紅領巾的學生們一起溜冰,現在,他們身后的看臺早已拆除,建起了上海大劇院。
1986年十六鋪市場中農民用雞蛋和工藝品調換糧票等票證。
1988年,東門輪渡站執法阿姨對亂扔雜物者進行罰款。
1989年上海,街頭可見電視劇《上海灘》對年輕人的影響。淮海中路雁蕩路西側東望,畫面左側正章洗染店,右側永業大樓。
1980年代,淮海中路汾陽路口的滬光中學(原上海教育學院)的墻圍,時稱“新滬光”,“老滬光”在淮海中路1200弄旁邊,現在的遠洋醫院。此地當年還是淮海中學!
1980年代,老城廂,福佑路、河南路口東望。照片中間高的平頂房是侯家路口的東方書場(新東方書場,1968年歇業);那棵大樹位于十六中學大門。
1983年,大世界東南角,大世界食品商店、市青年宮大門、五味齋南號。
1985年,大統路鐵旱橋上看大統路,不久這里是上海火車站(新客站)南廣場腹地。
過去無軌電車中間放的是香蕉位子,車子轉彎時,坐在兩頭的乘客會晃來晃去,格擋處稍不注意就會軋痛手臂或東西掉下去。后來香蕉位子改成背靠背位子(如圖)。
1980年代,南市福民街組圖。
1980年代初,普陀區大自鳴鐘一帶,新華書店、東風鐘表店,邊上只門走進去是個幼兒園。新華書店的左邊(西面)是朝陽日用品調劑商店(舊貨商店),六十年代時期是中藥店。新華書店是長壽路242號,朝陽日用品調劑商店是246號,而正對面長壽路155號就是普陀區當時最大的綜合百貨店:上海第四百貨商店。
1980年代,南市館驛街。晝錦路口朝北方向,出街口就是方浜路城隍廟大門。
1988年4月,河南北路天潼路口天后宮古戲臺,2007年被拆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