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處不技巧 ——從《甄嬛傳》的謀篇布局來看待網文開篇技巧 總是有些后知后覺,在一部劇都已經紅過頭之后才會忽然想著去看一看,當初看奮斗如此,看闖關東如此,近日看甄嬛也是如此。 追劇時,總是巴不得一次性看個過癮,一集連一集的夜不能寐,后來知道了網文,又是一部一部的如此循環(huán)。 沒成為作者之前,只是覺得好看,于是便這樣看下去了,卻不知為何好看,后來心中動了念想,學著開始寫了,聽說了技巧這個概念,再回想以前喜歡的這些劇、這些書,才發(fā)現原來無處不隱藏著作者的心思,無處不讓人欲罷不能。 言歸正傳,影視劇也好,網文也罷,雖然具體的表現形式不同,運用手法不同,但說到底,其實都是在講述一個故事。 故事,總是要有開局的。 這里的開局是這樣的。 先點出故事背景:新皇登基,后宮凋零;再點出主角背景:家中無兄弟,身為長女,要為家族分憂;再加上主角標簽:不愿進宮,打扮素雅前去參選,與別人一心想要被選上形成鮮明對比;再出現關鍵配角,沈眉莊、安陵容和溫初實,同時借助夏冬春這個炮灰埋下前期沖突線索,最后在皇帝和太后驚訝中結束第一集。 封建社會,皇命不可違,這是至高無上的的第一規(guī)則,但甄嬛卻不希望自己被選上,這種不愿,便構成了開篇第一個張力點,同時加上主角本身的期盼,愿得一人相伴終老,這種期盼點燃了很多對愛情充滿美好向往的讀者的共鳴,又讓主角在眾多人物中脫穎而出,從而在讀者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讀者認同這個主角后,便開始發(fā)生沖突了,先是主角為安陵容與夏冬春發(fā)生沖突,埋下后宮爭斗的導火線,其次是殿選之時皇帝的不耐煩,覺得都是些庸脂俗粉不堪入目,卻在見到主角之時被驚訝到。 第一集的結尾留下了一大一小兩個懸念,小的是期待以后三姐妹怎么來和夏冬春爭斗,大的期待則是皇帝和太后為何會看到主角面容之后驚訝萬分。 這是一個經典的網文開篇結構。 先簡單介紹故事背景,再簡單介紹主角背景,再來描寫主角與眾不同的地方,然后出現前期的一個小沖突,最后在懸念中結束。 我們寫網文,總是容易糾結于開頭,而這種大火的影視劇,同樣也能夠告訴我們該怎么來寫好一個開頭。 開頭之后,便要展開故事了。 皇帝被主角才貌吸引,主角順利入選,因父親官職及漢人身份才不能封貴人,但特賜了封號“莞”,點出了皇帝對主角的喜愛。主角回到家中,父母跪迎,主角心頭難過,萬分不舍,點出了主角的性情,再次迎合了讀者的喜好。視線回到皇宮,華妃弄死皇后撥來的宮女福子,點出華妃的地位和狠辣,為后期沖突埋下引子。安陵容借居客棧,被主角接入家中,再次凸顯主角善良本性;接著點明貼身侍女浣碧身份,再次埋下一條后期劇情支線;最后與父母淚別。 整個第二集沒有劇烈沖突出現,基本上都在鋪墊,但卻埋下了幾條非常重要的劇情支線:一是皇后與華妃的爭斗,作為前半部劇的主要故事線索初露苗頭,二是皇帝對主角的喜愛,是主角由始至終最大的金手指,三是安陵容身份低賤,卻被主角再三庇護,為后期錯綜復雜的爭斗鋪墊戲份,四是浣碧的身份。 第二集的鋪墊,就是起伏中的‘伏’了,在第一集的開局之后渲染出一種沉重的氣氛,同時又帶來了非常精彩的期待,期待主角以后如何在這錯綜復雜的局面中逆流而上。 第三集和第四集也都是在鋪墊,華妃賞賜夏冬春‘一丈紅’,福子尸體被發(fā)現,碎玉軒發(fā)現麝香,仆人叛變等等,這些片段都是在鋪墊后宮爭斗的險惡程度,同時讓讀者隨著主角一起提心吊膽,不知主角該怎么來應對這樣的情況。西北戰(zhàn)亂,年羹堯平叛,鋪墊華妃的跋扈依仗和皇帝的無奈;沈眉莊得寵,暗示主角即將得寵之后會得到什么待遇。 這兩集主角的戲份都不多,單就網文而言,是非常拖節(jié)奏的描述手法,但這里卻給了主角一個非常合理的借口,避世求平安。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現在大多數人都有這么一種心理,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边€有一種心理,就是“我惹不過你,躲得過你。” 兩種心理都符合現代人的行為習慣,但卻又相互產生這沖突,一方面是對惹不過的人心生怨恨,另一方面則是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夠不必忍耐。 在這種強烈的心理暗示下,讀者自然而然的便代入了主角,感同身受著主角被打壓,同情著主角的遭遇,贊同著主角避世之心,期待著主角有朝一日飛黃騰達。 第五集故事出現分叉,皇帝因思念已故皇后,雪夜偶遇主角,但主角倉惶躲避,留下兩句斷詩和一片剪紙,斷詩被皇帝所得,剪紙被王爺所得,一個后宮爭寵的故事演變成了一個……皇家三角戀。 但凡故事,總是在開頭就會給讀者一個遠景期待,就是讀者大致會知道主角后面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商斗文的主角后面大抵都是超級富豪,玄幻類的主角后面大抵都是超級強者,而宮斗文的主角,后面大抵都是集三千寵愛于一身的存在。 這是故事的遠景期待,但在這樣的遠景期待下,主角身邊卻出現了一個風流不羈的王爺,而且通過剪紙明顯暗示主角會與其有一段說不清道不明的感情糾葛,這就讓故事的精彩程度明顯提升了一個等級,后宮加上感情糾葛。 這里又牽涉到另外一個心理暗示,就是為了照顧女性讀者的男女平等思想,皇帝能有多個妃嬪,主角就也要有幾段感情,《甄嬛傳》如此,《宮》系列也是如此。 第六集又在鋪墊,但高潮即將來臨。 先是安陵容被辱而余答應囂張跋扈,壓抑讀者的情緒,接著主角散心蕩秋千,偶遇假稱為果郡王的皇帝,兩人相談甚歡,第二日又約,皇帝試探主角心性然后離去。 這里的設計帶來了非常強烈的張力,主角因不知皇帝身份而泰然自若,同時因遇見知己之人心生愛慕,但又因自己的身份無法和君王之外的人長相廝守而傷神,但與主角相知之人卻是皇帝本人,主角真正意義上的丈夫。認識上的偏差讓主角心中如同貓爪,想得而又得不到的少女情懷展露無遺。 真實的情況主角不知道,讀者卻知道,這種極強的心理暗示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好奇于主角會在一種什么樣的情況下得知皇帝的真實身份,而皇帝又會以一種什么樣的姿態(tài)來顯示對主角的寵愛。 第七集,讀者期待的劇情總算來到,全劇第一個大高潮正式來臨。 主角去蕩秋千,正好皇帝藏身身后,親眼見到余氏欺壓主角,于是順理成章的幫主角,也是幫讀者啪啪啪的打了這個前期炮灰的臉。 第一重高潮結束,第二重高潮開啟。 主角震驚于皇帝真實身份,皇帝袒露心聲,兩人琴瑟和鳴,從精神層面拉開了與其他嬪妃之間的距離,彰顯了主角不僅僅是容貌動人,而且心性及才學更加深得皇帝喜愛,暗示今后寵愛將長盛不衰。 第二重高潮結束,第三重高潮開啟。 皇帝大喜如獲至寶,未侍寢便晉封,同時在第八集賞賜湯泉沐浴,“椒房”恩寵,按民間嫁娶習俗,將主角當成新婚妻子來對待,所有前期陰云一掃而空。 高潮以這種方式來結尾,一方面滿足了讀者對于完美的期待,主角成為了皇帝的妻子,而不是一般的嬪妃,另一方面借助皇帝的寵愛拉開了宮斗的正式帷幕,主角如何憑借這份寵愛正式參與到這些爭斗之中去。 整個開篇一波三折,以娓娓道來的方式將一副后宮爭斗的畫卷緩緩展開,一層又一層堆疊在一起,讓人欲罷不能。 這本書原著如何沒有看過,但僅憑劇情展露出來的這些技巧,就已經值得去深入學習了。 具體到本劇中,開篇先是介紹主角,然后以后宮險惡的爭斗環(huán)境來打壓主角,同時時時刻刻在刻畫主角的與眾不同,不停的在讀者心中留下暗示,最后以一種最完美的方式來完成前期的高潮,讓主角進入另一個副本,同時留下幾條貫穿前后的暗線,為后期劇情銜接做好鋪墊。 以寫作目的論,所有的描寫都是在為高潮服務,只有高潮寫爽了,一本書才能留下讀者,而現在很多新人,卻只懂高潮為何物,不懂如何來寫高潮,甚至有很多人以為高潮就是精彩的打斗、美麗的畫面,殊不知真正的高潮其實是經過了充分壓抑之后渴望爆發(fā)的那種強烈期待。 在本劇中,一個開篇高潮就分了三個層次,層疊的高潮如波浪般將整個劇情推向了巔峰,讓讀者看起來的時候十分的解氣,那么這種高潮是怎么來的呢? 高潮的高度,一是取決于是否有對手在高潮中讓主角來打臉,將前期受的惡氣全部都暢快的發(fā)泄了(如本劇中的余氏),二是取決于前期鋪墊的充分程度,前期主角是否很壓抑,是否在讀者心中留下了非常強烈的期待,期待主角的爆發(fā)(如皇帝的寵愛),三是取決于是否有非??捎^的收獲,讓主角一朝翻身之后便今時不同往日(如寵愛的與眾不同)。 縱觀經典網文,其實大多也是這種開篇模式,主角出場,被打壓,然后翻身打臉,這也是很多人總結出來的黃金結構,但具體如何運用,則很多人不得要領。 網文寫作技巧可以讓我們少走很多彎路,但技巧畢竟只是技巧,沒有自己的體會也只是空談,與其一頭鉆進這些生硬的技巧當中,還不如從生活入手,看看這些技巧在生活中都是什么樣的表現形式,從而觸類旁通、一朝悟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