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從設定到小說的過程 目錄部分: 前言 1 什么是設定 2 目的 2.1 小說 2.2 夢想 2.3 總結 (以下為天文地理篇主體) 3 天文與地理 3.1 宇宙 3.1.1 宇宙的起源 3.1.2 宇宙的構成 3.2 世界 3.2.1 大陸 3.2.1.1 山地 3.2.1.2 濕地 3.2.1.3 植被 3.2.2 海洋 3.2.2.1 島嶼 3.2.2.2 極地冰雪 3.2.2.3 水下世界 3.2.3 氣候 3.3 天文地理篇結語 正文部分: 前言 前幾天看到有人需要一個設定教程,但是卻找不到。涵冰那時就想,自己來寫一個吧,正好最近一段時間為寫些什么而煩惱,也算給自己找個文題。就這樣,涵冰開始了新的寫作。 本文對于設定的講解主要從實用的角度出發,本文的寫作目的是告訴大家設定的普遍要素、具體設定的具體作用、如何用這些設定來寫小說等,也就是“這樣設定了可能會有什么用及可以怎么應用”,所以偏理論性的部分不多。文中所敘的理解和應用方法,都是涵冰根據自身文學經驗提出的,希望能對大家行文有所幫助。 當然,涵冰的學識有限,不可能做到盡善盡美,如有疏漏或不完善之處還請指正或提出意見,謝謝。 另外,由于涵冰的主要視野方面在于玄幻、奇幻、歷史、仙俠等方面,對于科幻只是一知半解,所以本文對于科幻方面的應用性比較小,還請諒解。 1 什么是設定 設定是讓小說、影視、戲劇等作品進行代入的體系。每一部獨立幻想文學作品的誕生都伴隨著一個新的設定的出現,但一個設定的出現不一定會有文學作品相依。 如果從更廣義的角度上來說,任何一部獨立的文學藝術作品都蘊含著自身獨立的設定,而不僅指幻想文學。 設定的根源是我們的現實世界。沒有任何一個設定可以超出我們的現實世界。這里的現實世界指的不僅僅是我們身邊的實象,還包含著前人們的文學、藝術、生活等。或者說,設定的根源是人類文明的集合與我們所能觀察到的自然現象。 一切的設定都源自對現實世界的改變、分割、解離與重組。設定者本身的意志決定了這些過程,通過它們,設定者可以構建出與現實世界中事物大相徑庭的事物。設定者本身的思想方面的限制決定了設定的限制與邊界。思想限制不等于想象力的限制,它包含著生活經歷、學識修養、藝術情懷等諸多方面,而想象力只是其中的一個分支。如果設定者要提高自身設定的深度,那么他需要擁有更廣闊的思想領域。 具體來說,筆者認為設定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現實世界現象的幻想化,另一種則是現實世界現象的分離再塑。 2 目的 在進行一個設定的構建之前,要先明晰進行設定的目的。這個目的將陪伴著一個設定者進行整個設定。它不是設定的核心,但引導著設定者心中的動力與方向。一般來說,設定有兩種目的。其一,為小說更嚴謹、具體,并且在進行寫作時有一個明確的限度而設定;其二,為了展現心中的世界而進行設定,即因夢想而設定。 2.1 小說 為小說而設定是更為普遍的一種情況。好的設定可以幫助小說取得成功,不好的設定會讓讀者喪失閱讀欲望。 這種情況下,設定是輔助小說而存在的,而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許多人(包括筆者在內)都對一篇小說的序章或附錄中寫一大堆設定感到厭倦。對于筆者個人而言,基本上只要是翻到了有大量額外設定部分的小說,不論設定的多詳細,筆者都會直接關閉窗口。設定是要進入到小說中的,是要在小說中一點點告訴讀者,讓讀者接受的,而不是一開始就用大量的文字信息,把自己的設定像說明書一般灌輸到讀者腦海中的。這樣的設定是設定者之間進行交流的設定,而不是一個作者用來放入自己的書頁中的。 不過,有一種設定是例外,如果作者能夠設定出來,那就應該一開始就拿出來讓讀者了解。那就是架空歷史小說中的地形圖。有的架空歷史小說各種各樣地名到處都是,各種地形地貌也讓人目不暇接,如果在一開始就有一張地圖,那么讀者的閱讀流暢感會提高不少。這是筆者在讀了一些架空歷史小說和史書之后的感受,不配合地圖盡管能讀得懂,但是心中的通曉感與所習所得要少很多。 2.2 夢想 為夢想而設定也不少見。我想,絕大多數的設定黨都屬于此類。這些夢想的起源是多種多樣的,但是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嚴謹而詳細。畢竟脫離了小說的限制,設定者就可以將自己心中所想心中所感完全地表達出來了,而人們心中的夢想一般又是遠大的,這就造成了設定的浩大與精細。 在夢想設定者中,有一類會與小說產生交集,那就是用寫小說的方式來體現自己世界的設定。也就是說,小說為設定而服務。驗證自己的設定的合理性的最佳方案就是寫一部小說了。或許大量的設定都會因為矛盾而被推翻,或許大量的設定會因為自己產生了新的想法而得到修改,或許寫作會為作者帶來全新領域的靈感。這是筆者的親身感受,在自己動筆之后設定得到的擴充要比單純的思索要多得多。 2.3 總結 筆者上面說了設定的兩個目的,其實這兩個目的應該是相輔相成的。當作者進行了額外設定后,額外設定在未來可能會帶給作者寫作上思路的擴充;純設定者開始了一定量的小說寫作后,設定存在的瑕疵也更容易發現。 無論是為小說而設定還是因夢想而設定,都有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那就是合理。合理指的不是每一處細節都要合理,都要無可挑剔——這需要設定者身兼各種學科學家了。設定中的合理,只需要看上去合理就夠了。一眼就可以看出來的不合理情況必須要避免。對于作者來說,顯而易見的不合理設定會讓讀者對設定者的小說敬而遠之。對于夢想設定者來說,不合理沒有什么收益上的損失,但盡善盡美總是好的,追尋夢想,追求完美。 小說的情節可以有浪漫特質,有一定的不合理也罷,畢竟小說源自生活而高于生活。但設定中的不合理還是少一些比較好。除非作者的目的就是寫一本怪誕的小說。 由于本文是從實用出發,所以筆者在列舉設定的事項時會談一談它們在實際小說中的作用。 3 天文與地理 天文與地理是一個設定的基礎。設定內部的一切都會受到它們的制約。盡管在設定時天文與地理要素不需要太多的文字,也不需要太多的時間來設計,但它們應該是最先完成的。這一段筆者會由大及小來談一談這兩方面的設定。 3.1 宇宙 宇宙是一個設定中的最高級地理概念。多元宇宙可以只是單純地提到,沒有必要為多元宇宙進行謀劃。對于一個具體的世界里發生的事情,為上一級的本宇宙進行設定就足夠了。除非設定者的設定方向是不同宇宙之間的交流。 宇宙的設定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宇宙的起源和宇宙的構成。 3.1.1宇宙的起源 幻想小說中的宇宙起源是先驗的,設定者沒有必要為這些理論進行深入的解釋。有的時候,解釋了反而會造成相反的效果。但是,宇宙的起源要與小說的類別相適應。比如,在奇幻小說中,宇宙的起源可以用四元素說來進行解釋,“光與暗的相互沖擊擴展了整個宇宙”這樣的理論也很有奇幻風情,但最好不要以陰陽二氣的演化來描述奇幻小說中宇宙的起源。這種解釋應該應用在仙俠小說中。 3.1.2宇宙的構成 宇宙構成的設定主要有兩種方向。其一是星球化,世界都坐落在星球之上。如果小說中要描述多星球世界的話,星球與星球之間要依靠符合小說主題的方式進行聯系。星球化的構想在各種類型的小說之中都有所應用。其二是界層化,一個世界是一個界層,就像一座高樓中的不同樓層或一處居民區中的不同房屋一樣。這種構想在奇幻小說與仙俠小說中的運用比較多,其余類型不太多見,因為界層之間的遷移一般是用法術來進行的。 星球化與界層化只是兩個方向,而不是兩個互斥的類型。它們是可以用加和的方式進行疊加的:一個界層中可以存在大量的星球,而一個星球之中也可以涵蓋著復數個界層。后一點或許比較難理解,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一個星球不是只有陸地可以有生命生存的,在陸地以下或者是天空之上,也可以存活著智慧生命。如果這幾個垂直分布的生命帶之間只能以法術來進行聯系,那么它們就可以視作不同的界層。 3.2 世界 一個設定所針對的最主要的場所還是世界。因為無論什么設定,探討的方向與核心都是智慧生命,智慧生命的交流需要一個平臺,這個平臺就是世界。這里提到的世界可大可小,大的世界可以是整個宇宙,小的世界可以僅僅是一艘未來地球向外太空派遣的一艘科考船。本小節主要論述的星球級的世界。 3.2.1 大陸 大陸是大多數設定確定的主要區域。對于我們來說,這是自然而然的。畢竟人類就居住于陸地之上,陸地就是我們人類的故鄉。絕大多數的人類活動都發生在陸地之上。在陸地上,人類的行動是自由的,也是更加人文化的,人們可以登臨高山、深探幽谷,可以漫行城郊、眺望鄉野。一般來說,設定者對陸地的了解要遠遠多于海洋或地下。而大多數設定的主角也是人類或類人型生命。在仙俠小說中,即使與人類模樣完全不同,最終的追求也大多都是化為人形。所以,設定者們一般以大陸為主要描繪的場所。 3.2.1.1 山地 山地一共有四種設定形態:陡峭而險峻的山嶺,雄偉高大的山峰,觀賞性山景和深邃幽寂的山谷。 一、通用 既然都是山地,這四種形態就一定具有著共同的特點。從地理的角度來說,它們都高于平地,也就是說人物如果想登上山地,必須要經過一段勞累的過程。這點可根據情節需要來決定是否進行描寫。另外,山地還經常被用作藏寶之地。大量的寶物隱藏在各個小說的山中。相較來說,山谷是最經常也是最適合設定奇事的。對于山谷,人們常常會有一種神秘感,正如我用的定語,“深邃幽寂”,奇遇,奇物,奇人之類與山谷的搭配性很好。 舉個例子,游戲《武林群俠傳》中的逍遙谷,一個清逸的小山谷,掌門無瑕子武功深不可測(在具體的戰斗中是用氣來作戰,更顯飄逸),琴棋書畫無一不精,花酒茶醫全通全曉,與忘憂村的七位隱士相識相友,仙風道骨,逍遙自得。無瑕子與逍遙谷的配合可謂是相得益彰。試想,如果無瑕子不是住在逍遙谷,而是住在逍遙峰、逍遙洞、逍遙塔,那么這出塵的氣質便會削弱大半。搭配性其次是山嶺與山景。對于山嶺來說,“險”這個要素在小說中本身就意味著機遇。在險境之后有奇遇本身就是給讀者一種心理上的回應。山景則是與奇事產生對比,以此來凸顯奇事。至于山峰,用來進行“奇事”的演繹實在是有些大了,它更適合進行一些長期的話題,或者用比較普遍的一個詞講,一張長期的“地圖”。 二、陡峭而險峻的山嶺 青灰、紅褐或深褐色應該是這里的主色調,嶙峋的山壁,參差錯落的凸石和鋒利的銳巖是這里的主要景觀。如刀的強風、從天而落的碎石可以襯托險峻。這種山地類型多用于玄幻與奇幻的設定,在仙俠小說設定中的可操縱性不高,因為在仙俠小說中,飛行是一種非常普遍的能力,通過飛行能力基本可以無視地形的困擾。而這種地形的著眼點就在于“險”,各種展開都與奇險相關,因此它在仙俠設定中的存在感很低。 這種地形在設定中的展開可以是它是兇猛且強大的怪物的棲息地或是強盜們出沒的險徑。如果是在小說中,那么這里應該是一處戰場,對手可以是追兵,可以是怪物,也可以是剪徑的強盜,總之應該有一場危機。環境的險惡在小說中是為情節的兇險與艱苦進行襯托的。 三、雄偉高大的山峰 這里的景致隨著山峰的高度和地理位置而有所不同。處于溫帶且海拔較低的山峰上應該是綠色的,長滿了各種各樣的植物;而處于極地的山峰應該是冰雪覆蓋的,一片銀白。對于這樣雄奇的高峰,一般人們都是用敬仰的感情看待,在高山面前,人們感受到的是自身的渺小。這種類型廣用于各種小說的設定。它在設定中可以是門派立派之所、怪物棲息地或是隱士居住之所等。在小說中,這種類型的作用很多,如果有門派,那么這里就是各個人物生活的地方,人類各種各樣的社會行為,如交友,娛樂,學習(在網文中通常表現為修煉)等都可以在門派中進行表述。如果有怪物,那么一個戰斗情節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备叻逡彩侨宋锸惆l自己感情很好的地方。 另外,一座高山本身就有著它的人文含義。一座高山,可以在行文間提到,作為一種文化來豐富自己的小說。 四、觀賞性山景 正如其名,這里風景秀麗,景色宜人。相比起前兩種類型,這種設定類型應該更側重于感情與人文方面的探討,除了嚴謹設定風景以外,它從設定的角度來說沒有太多的事項可以展開。感情分直接表現出來的和反襯出來的。直接表現的基石是浪漫,美景正需良人依。這里適合人物抒發感情、暢敘憂思,當然,感悟放在這種地方進行也不錯。反襯感情的手段就多了,奇難險怪都可以,通過山景的美麗對比襯托出這些要素。山景也可以通過被破壞來襯托出戰斗的激烈或是戰爭的殘酷,不過后一方面通常不是網絡文學探討的問題。 人文方面指的主要是文化與商業。在山間行走的詩人、在山澗旁作畫的畫家都屬于文化要素,寫這些可以順利地引出下面的情節。而山底或者山路上叫賣的小攤販則屬于商業要素,可以引出另一種情節。 五、深邃幽寂的山谷 引“通用”一部分所說,山谷最顯著的特點是神秘感,在那一部分主要探討了“奇”。但“奇”只是神秘感的一部分。一個在山谷中自給自足的小村莊,一個建立在山谷中的門派,它們不一定奇特,但總是有著神秘感的。如果山谷中有人類聚居地,那么無論是設定還是小說寫作,山谷都要表現出一定的與尋常自然境況不同的特征,或是人類活動的痕跡,如樹木被砍伐,人類的腳印等;或是不尋常的景象,如《桃花源記》中的“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這些是用來豐富設定的,對于寫作也是一個引子——很少有作者設定主角是冒險家的。即使主角是被追殺入谷,這些人文設定也都是用來做鋪墊的。 說了人文,再來說說自然環境吧。筆者用的定語是“深邃幽寂”,這是一般山谷的特點?!皹淠緟采俨葚S茂”“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都可以用來形容山谷(盡管前一句寫的不是山谷,但用來描繪山谷的特征也可以)。當然,山谷也不一定要處在深林之中。山谷的景致也具有相當大的可操作性,從一片銀霜到暑氣炎炎,從怪巖遍布到清流穿谷,都可以設定于山谷,只要這座山谷處于合適的地理位置,或者前后文劇情支持。 3.2.1.2 濕地 這里所說的濕地,主要包含河流、湖泊和沼澤地這三種。 一、通用 盡管河流湖泊沼澤地都屬于濕地,但是在設定中這三者顯然不能相提并論,尤其是沼澤地。沼澤地給人的直觀感受與前兩者的差別太大了,如果說河流和湖泊的水清澈透亮,那么沼澤的水則污穢不堪。但是沼澤確實是濕地,筆者就把它歸入這一類了。河流和湖泊共同特點主要體現在人類活動方面,河流可以行船,湖泊也可以;湖泊中可以釣魚,河流也可以;湖畔可以洗濯衣物,河流也可以。它們本質都是水的聚集地。對于人類來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就是這個意思。如果是仙俠小說,那么河與湖之中都可以存在洞府——這點在沼澤中實在難以想象。 二、河流 就筆者自身經驗來說,河流是小說中最常見到的淡水體系。河流的具體形態是多種多樣的,寬闊的,狹小的,平緩的,急湍的,這都是河流。一條長河,在不同的地段的形態應該是不一樣的?!皯胰俨?,飛漱其間”,在起伏不定的山間,河流應該設定為湍急的,甚至應該帶上些落差;相對的,在平原地區,河流就應該稍微舒緩一些。 河流與湖泊最主要的不同在于河流可以作為運輸通道,無論是運人還是運貨物。歷史上,河運在地區間交流與物資互補這方面起過重要的作用(現在也在發揮著一定作用)。這在小說中的表現就是河流可以作為角色們換地圖的路徑。角色們乘著船舶順江流而下,前往自己的目的地,遠比不知不覺,從一個地方忽的到了另一個地方要好。河流是水路,自然要與陸路不同了——船行的顛簸,河面上的風,船下的行水,這些都是不錯的描寫對象。 深冬時節,河流還可能出現被冰封的情況。如果河面的冰封特別堅固,特別厚實,那么在這里可以設定一個冬季才會存在的集市。不過,既然是冰面,自然有著一些特質,比如說激烈的戰斗會將腳下冰層震碎,行走也略有不便等等。 再說說溪流吧。溪流是比較狹窄,水流也比較平緩的小河。因為流傳深遠的“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溪流和奇人掛上了關系。李白《行路難》中就借用了這個典故。作為小說作者,在溪邊寫出隱居的賢士是很不錯的。當然,一條小溪作為旅行者解渴的場所也挺好。 三、湖泊 湖泊和河流相比,沒有了那么強大的運輸能力。但它的特點在于水域廣闊。湖面一般都是比較平靜的,流動緩慢的。如果說河流的特點在于流動與狹長,那么湖泊的特點在于穩定和寬廣。不過,看了很多網絡小說和實體武俠小說,只要是能戰斗的小說,幾乎所有寫到湖泊的都免不了在湖泊中或其附近寫一場戰斗。仙俠小說是爭奪水下的洞府,武俠小說是在湖面上用輕功或者在湖邊交戰,等等。 現實中,很多湖泊都是很好的漁場。在湖邊,作者可以寫一些和漁業有關的事情。當然,這一點對于河流是同樣的。湖畔也是一個很好的抒情地點。一個巨大的湖泊給人的視覺感受接近于大海。 湖泊之中可以有島嶼。湖中的島嶼一般不大,但也有能夠作為人類小型定居地的湖島。 另外,湖泊分流通湖與不流通湖。流通湖在設定中可以與河流相聯系,比如作為主角一行人的起點或者目的地。 四、沼澤地 沼澤給筆者的印象有兩種,一種是長滿了蘆葦等喜水植物的大片水潭,潮濕陰冷;另一種就是污泥淤土,走上去就會陷入其中,又黏又稠,甚至還冒著臭氣。不過,不論是哪一種,沼澤給人的感覺都是兇險、充滿危機的。在《魔獸世界》中,筆者能記住的幾個沼澤,幽暗沼澤、塵泥沼澤、黑色沼澤等,起的名字都有著一種危險感,體現著上文敘述的特質。 既然沼澤是危險之所,那么小說中的角色如果要進沼澤,必須有一個合適的理由。主角得知這片沼澤中有隱秘,自己要去揭開這些秘密而進入沼澤;或是主角等人遭到敵人的追殺被迫進入沼澤去;抑或是角色們著急趕時間而不得不穿越沼澤地等都是不錯的理由。否則,一片沼澤地沒有在小說中出現的必要。 配合沼澤危機感的除了地形特點,還可以有生物因素。偏現實一些的,或者主角實力比較弱的時候沼澤地里出現鱷魚、狼這樣的野獸;當主角比較強大了就可以考慮一些怪物了。如果想要出現遠超出主角能力范圍的怪物,那么應該有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比如說用計謀讓怪物和追兵惡戰等。 用前文的一句話來說,“環境的險惡在小說中是為情節的兇險與艱苦進行襯托的?!?/p> 3.2.1.3 植被 在這一部分,我打算對森林、草原和荒漠這三種植被類型加以淺析。由于這三種類型相似程度較低,所以這一小節無通用部分。 一、森林 根據百度百科的定義,森林是一個高密度樹木的區域。盡管現在有著森林浴這樣的放松保健方式,但是這是已經被人類開發的,較為安全的林地。在那些未被開發的,人類還未深入的森林中,危機到處都存在。森林中的野獸,森林中多變的地理環境,令人錯綜的樹木排布,都有可能讓貿貿然進入的人無法走出森林,甚至連經驗豐富的探險家也可能長眠于林地之中。 在現行網絡文學作品中,出現的比較多的是后一種森林形態。網絡文學主要的著眼點在于探索、冒險、戰斗等方面,大量的“魔獸森林”的存在,許許多多的冒險者進入森林對抗魔獸等都是上文的具體體現。不過,這基本都是“森林中的野獸”這種險情。“森林中多變的地理環境”、“令人錯綜的樹木排布”這兩種景況在網文中的滲透少之又少。很多電影之中都有關于后兩種的鏡頭,在網文中自然也可以應用。當主角進入森林中探索時,進行后兩種描寫可以加深讀者對于主角艱苦情境的感受,或是更進一步渲染危機感。 較為安全的林地比較常用于密談。在筆者的閱讀經驗中,有不少密談的場所都選擇了森林。森林遠離人煙的特點確實適合密談。另外一種情況就是森林中存在著智慧種族,比如說奇幻小說中的精靈族,他們可以使得森林變得平靜,并且有著自己的文明。 二、草原 對于草原,我的第一感覺是這里是游牧民族的家鄉。絕大多數的網文之中也是這樣設定的,比如說《將夜》《凡人修仙傳》等。“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句民歌可以說就是筆者對溫帶草原的印象。 人們對草原有這樣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溫帶草原就在我們的身邊。除了溫帶草原以外,地球上還有著熱帶草原的素材。不過熱帶草原離我們的生活有點遠。這種情況在書中的體現就是很少有人描寫到熱帶草原。 熱帶草原可謂是野生動物的樂園,各種各樣的野生動物在非洲熱帶草原上繁衍生息。獅子、獵豹、長頸鹿、斑馬、河馬等食肉或食草動物都以廣袤的草原為棲息地。記得以前看《動物世界》,其中有些場面真令當時的我震撼。(額外提一句,《動物世界》這個節目剛剛過了它的30歲生日,我想這也是它的一個里程碑吧。)在幻想小說中,熱帶草原的動物的力量也要隨主角進入的時機而變遷,這一點和前文的沼澤地一樣。熱帶草原的危險性也不小。 熱帶草原比較適合主角以探索隱秘或必經之路的原因通過。 三、荒漠 這一部分的標題是荒漠,不過筆者在這里只打算討論荒漠地貌中的沙漠。 對于筆者來說,沙漠是充滿神秘感并且危機重重的。說它神秘,是因為大量的殘垣斷壁在沙漠中接受風沙的侵蝕,一些遺跡也在黃沙的下邊等著人們發掘,甚至還有文明消逝在了飛沙之下。說它危機重重,是因為沙漠中有危險的動物,有炙烤人身的強光,有突然而來的沙塵暴,還有使人迷路后打轉的單調環境。所以,在設定時,沙漠也應該包含這兩種要素。 沙漠的神秘感主要來自于沙礫下掩藏的古老文化。在幻想文學中,遺跡一般代表著文化、奇遇和探索,寶物與古代的秘聞就隱藏在陰森幽暗的遺跡里。書中的人物們通過探索等方式進入遺跡,尋訪遺跡中的古代知識。戰斗和各種各樣的機關是必不可少的,沒有風雨就獲得成果在小說中很沒有起伏感。這種遺跡也可以設定成反派組織改造過的一個據點,這時候主角等人就是殺入遺跡了。至于這次突襲是否成功和后續劇情就得依照大綱而決定了。 文學作品中,主角在沙漠中遇險一般有兩種解決方式。其一是被沙漠中的居民救下,并帶到自己的住處。其二就是主角等人自己找到了綠洲等安全的處所。相較來說,前一種情況趨向于與人之間的交流,而后一種情況趨向于出現奇遇。主角被困在沙漠中死去這種悲劇情節不適合網文,容易對作者的下一本書產生不良的影響,至少就現在來看是這樣的。 3.2.2 海洋 以海洋為主要設定區域的設定很少。在絕大多數的小說中,海域都不是主要的“地圖”。盡管大海是廣闊的——地球71%的表面由海洋覆蓋——但是海洋表面的風景是非常單調的,除了蔚藍還是蔚藍,偶爾在航路上有個小島出現就是比較特殊的景致了。對于船員來說,航海生活也是枯燥的,每日每夜都在做著同樣的事情。所以,海面之上可以設定的要素實在太少了。 對于海平面以下,人類的接觸不多,了解的更少。人類進入了太空,但人類卻從來沒有以個人為單位行走在深海之下。深海的秘密遠比人類所能想象的要多的多?;蛟S,未來的某一天,當人類的科技足以使人類在深海的海底進行像人類在地面那樣正常的行走,并且在海底建立人類的定居地,那時候描繪海洋的小說,以海洋為基石的設定才會真正的豐富起來。 3.2.2.1 島嶼 在傳統文化中,海外的島嶼總是和傳說聯系起來,一代一代的文學家在自己的作品中描繪海外仙島。李白的“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李商隱的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等詩句都提到了海外仙島之一的蓬萊。到了現代,金庸、古龍二位大家的小說在島嶼方面有共同的特點,“奇”和“隱”。它們可以說是扎根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之上。筆者認為,這兩個特點的最佳代表就是《俠客行》中的俠客島了。 所以,在偏東方背景且比較傳統的小說中,如仙俠小說、玄幻小說中,要突出海外小島的“奇”、“隱”特點。“奇”要依賴環境塑造和人物塑造,這些在文中都有所敘述。而“隱”這一特點要體現出來,得進行一定的烘托。這種烘托可以通過小說中自編典籍的引用來完成,也可以通過人文風俗的描述來實現,還可以通過一些江湖或修行界的傳聞來進行。 海島可以作為航海時的中轉補給站,或者說,海島作為人類定居地而存在。這里的重心就偏向是船上的海員和旅客與島上居民的交流了。設定一座埋藏著寶藏的小島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寶藏可以是實實在在的金銀財寶,為文中角色帶來經濟上的優勢;也可以是秘法典籍,為文中角色帶來實力上的提升。就筆者本人來說,孤島尋寶還是尋找金銀比較有感覺,這可能是《金銀島》這部小說的影響吧。 除此以外,孤島也是求生類型作品重要的要素之一,這種類型注重對人性與意志的刻畫。就現在的網文環境來看,出現一部類似于《神秘島》那樣幾乎通篇都是島上生活的小說不太可能,但是在小說中出現孤島求生的情節還是可以的。 3.2.2.2 極地冰雪 提起極地,筆者心中就想到凜冽的寒風、冰冷的海水、飄揚的飛雪與冰礫以及長年不化的冰層。這些都是極地的典型景象。眾所周知,極地最大的特點就是寒冷。所以,在設定之中,我們也不能避開這個特點。 寒冷帶來了兇險的環境。極地的自然環境可謂極度惡劣。把前文中敘述沙漠的危險和極地對照一下,把酷熱換成深寒,把沙塵暴換成暴風雪,之后完全可以拿來形容極地。甚至,極地比這還要可怕,因為冰雪的領域中沒有類似于綠洲這樣的避難所。如果要進入極地,就要做好自始至終得不到任何來自外界保護的準備。 不過,也正是因為極地極端的環境,不少小說設定中這里都是高手隱居之地。當角色在極地遇險時,這些隱世高手路過并把遇險者從危境中拯救出來。這就是一種奇遇了,可以推進情節的發展。 為什么設定中高手會在極地深處隱居呢?這也是因為嚴酷的環境。逆境有助于人們培養堅強的意志力,轉移到幻想世界中,就成為了輔助修煉的手段。所以,極地也可以設定成一個主角修煉的場所。主角在這里通過刺骨寒意的逼迫來進行自己的意志、耐力等方面的提升。 在小說中,如果主角等人是一個探險隊,那么不論這個探險隊是因什么原因組建的,只要踏上了極地,團員們就一定要互相幫助,互相扶持。冰雪的考驗,人類要以自身的團結與毅力迎接。在小說中,這能表現出探險隊角色們不屈的意志與堅強的品格。極地探險是不可能一帆風順的。 3.2.2.3 水下世界 人類對于海底深處的探索很少,海洋中隱藏的未知生物與現象太多了。不過,也正是因為未知事項多,人類才會為此而進行想象。 對于不涉及海底文明的幻想小說,海下沒有進行太多設定的必要。這時候,海底作為一個古代寶藏的埋藏地就可以了。對于這種寶藏,和島上財寶一樣,筆者還是認為應該以金銀財寶為主。不過,在探索海底的寶藏時,可以有一些兇猛的海底魚類等阻礙尋寶者。取得成果以前,應該有一段奮斗的過程。 如果小說中存在著海底文明,或是直接以大海為主體,那么設定起來就復雜了。前面關于大陸的諸多文字都可以在進行一定修改的之后用于海底。陸地上有山脈,海底也有海底山脈;陸地上有山谷,海底有海溝;陸地上有森林,幻想小說中海底也可以存在著森林……總之,陸地上的景象大多數都可以遷移過來。 但是,唯一一點需要著重處理的就是海底文明在海洋中的行動方式。海中是自由自在的,也就是說,在水中可以進行鉛直移動或者斜向上的移動。如果追求嚴謹的話,這里必然是一個重點。 3.2.3 氣候 幻想文學或設定中,越往北越寒冷的情況很普遍?!侗c火之歌》中的北境,《魔獸世界》中的諾森德,“被遺忘的國度”中費倫的冰風谷、至高冰川,通通都在北方。網絡小說中把大陸北部設定成冰雪之地,把南部設定地比較溫暖的例子更是數不勝數。換句話說,就是世界中大陸的位置偏向于北半球。 仔細觀察世界地圖就可以發現,除了南極大陸以外,沒有任何一片大陸位于南極圈之內。而且,地球上大多數人都居住于北半球。這就造成了大多數幻想世界設定中越往北越寒冷,而大陸南部卻是溫暖土地的情況。可以說,這是現實地球的地理與氣候因素在人們心中潛移默化的結果。 對于網絡小說中的設定,筆者還是比較傾向于兩極寒冷,中間炎熱的氣候模式的,季節變化也應該貼近我們的生活。畢竟,在大多數的小說中,氣候都不是重點,用一個易于理解的氣候設定既方便作者自己行文也方便讀者閱讀。或者,作者在設定的時候把全書都用一種氣候也可以。這是一種簡化設定與情節的做法。不過,如果作者決定把氣候因素作為一個核心因素的話,就要按照自己的寫作想法仔細安排了。 在這個小節下也說說天氣吧。天氣不應該屬于設定的一部分。小說中的天氣應該完全搭配著情節,何時有什么天氣都應該由情節決定。一部小說中還是應該有天氣的變化的。 3.3 天文地理篇結語 記得開始動筆的時候是1月13日吧。轉眼間,就差一天就要到20天了,日更500字左右,我也算是比較懶了。仔細看一看自己的文字,還有不少不完整,或者說有缺憾的地方。這些我會在以后的幾篇文章中盡量補足。歡迎大家在跟帖中留下自己的建議,謝謝大家哦。 盡管名字是天文地理篇,但本篇的主要寫作重心還是放在了地理方面。畢竟“地”才是大多數文學作品中人們生存的環境,也是故事發生的主體位置。本文把地球上存在的一些地理環境列舉了出來,并分析它們在小說中的作用。也就是說,這篇文章的核心還是在于寫實風格的。至于現實中不存在的地形地貌,那就是設定者與作者發揮的舞臺了。人們是可以發揮出無限的想象力的。 【微社區】請點擊原文鏈接參與本話題的討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