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糖尿病的發生與胰腺密切相關,胰腺不發揮作用,血糖就控制不好。其實,除了胰腺,肝臟功能也會影響血糖的水平。特別是患有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多年,肝功能比較差,甚至發展到肝硬化、肝腹水的患者,容易出現因肝病引起的糖尿病,即所謂的“肝源性糖尿病”。 為什么肝臟會影響血糖高低?肝臟是人體重要的代謝器官,葡萄糖代謝就是肝臟重要功能之一,當血糖升高時,一部分葡萄糖合成肝糖原,儲存于肝細胞內,而血糖降低時,肝糖原分解為葡萄糖釋放入血,因此肝臟對調節機體內糖的貯存和分布、維持血糖的相對穩定起重要作用。然而,當肝臟受損時,正常糖代謝也會受到影響,特別是肝功能失代償階段的肝病患者,常常并發糖代謝紊亂,出現糖耐量減退,甚至發展為糖尿病。 不過,并非所有肝炎患者都會患上肝源性糖尿病。據了解,由于我國慢性乙肝、慢性丙肝等病毒性肝炎發病率比較高,許多病程比較長或病情控制不好的患者肝功能都比較差,如果發展到肝硬化、肝腹水、肝功能失代償階段,肝臟受損嚴重,無法正常進行糖代謝,就很有可能被肝源性糖尿病“盯上”。 專家指出,由于臨床中許多肝源性糖尿病的患者都沒有普通糖尿病“三多一少”(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少)的癥狀,甚至完全沒有癥狀,容易被患者忽略,所以肝炎病史長、肝硬化的患者要注意監測血糖。特別是空腹血糖并不高,但餐后血糖明顯升高的肝病患者,要及時到醫院就診查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