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生遭遇瓶頸,最難的莫過于選擇。選擇,是搖擺于多種可能性之間的最后的決斷。由于結局是未知的,不可預見的,所以才讓人舉棋不定、左右為難。向左走還是向右走?人生自此將轉向何方?這番內心的掙扎不僅是對社會、環境、人事關系、利益方的綜合考量,更是自我信心、個人心態的顯露。 人的一生就是在選擇中度過。嬰兒出生要在順產與剖腹產、在母乳還是牛乳間選擇;上學要在就近與名校、在文科還是理科中掂量;大學生在深造與就業、在現實與理想中徘徊;成年人要在家庭與事業、婚姻與兒女中擺蕩;年邁養老要在居家與機構、百年后要在入土還是海葬中躊躇……等等等等,細分起來,要選擇的遠不止這些。或許,選擇是人生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往往會影響人的一生。 盡管每個人的情況、經歷和感受各不相同,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就是面對選擇都會感到一種壓力,因為你一旦選擇了,就意味著一種完全不同的生活,意味著你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其中,看似偶然卻蘊含著必然的因素,必然之中往往又隱藏著偶然的作用。不同的選擇,很難預測未來。悲也罷、喜也罷,順當也罷、曲折也罷,都得由自己來擔當、來承受。 有選擇好,選擇愈多愈好,這幾乎成了人們生活中的常識。但面對太多的選擇容易讓人猶豫不定,遲疑不決,拿不準主意。反而可能造成負面結果,甚至付出了更大的代價。 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難以選擇的時候。這對于意志堅強,有清楚目標的人或許不會為此而煩惱,但對于那些謹小慎微,優柔寡斷的人實在是種折磨和考驗。人生難免會遭遇重大的決擇,難免要在魚與熊掌間舉棋不定,難免會在人生的十子路口前徘徊,向左走,還是向右走,再次迷茫。 本質決定著選擇,選擇定義著本質。選擇是痛苦的,因為選擇就意味著放棄。有時人們面對選擇,可能更在意的是失去什么,而不是得到什么。每個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選擇,而迷惘于選擇之中,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必須作出選擇時,那種徘徊和游離于各種選擇之間是非常累心的,而選擇的結果往往不一定是自己期待或真正想要的。 選擇是量力而行的睿智和遠見。學會選擇就是學會審時度勢、揚長避短和把握時機。智者曰:“兩弊相衡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關鍵就在于你看重什么。所以說,選擇的學問,同時也是一門放棄的學問。學會放棄,才能卸下人生的種種包袱,輕裝上陣,從容地等待生活的轉機,踏過人生的風風雨雨;懂得放棄,才擁有一份成熟,才會活得更加充實、坦然和輕松。能夠放棄,就已經擁有了當機立斷的果敢以及顧全大局的膽識。 人生之路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說不可能重新選擇。即使不滿意,也無可奈何,只有硬著頭皮走(繼續選擇)下去。生活中,不管你作何種選擇,都是你的人生寫照;人生中,也因你不同的選擇,而開放出不同的生命之花。就像禪語所說,凡事皆有因果。 人生的道路千萬條,不論你選擇哪一條,沿途都有優美的風光,同時也會有岔道和沼澤地,關鍵在于你對人生的態度和生命的精神。 人生充滿選擇,所以人生充滿變數。或彼或此,我們無時不在選擇。關鍵的選擇決定一生,細小的選擇影響心情。正是因為有不同的選擇,所以才會有千差萬別的結局,才會有千姿百態的人生。人總是在選擇中不斷前進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