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明清之際制墨手工業的發展,制墨名家輩出,墨品的制作日益精良華美,文人雅士們使用這些墨品,創作出了眾多優秀的書畫作品。古人還創制出了配合這些精美墨品使用和保藏的物品——墨床、墨罐、墨盒、墨匣。 在中國傳統的書畫過程中,墨錠和水在硯中研磨之后,為免污染它物,須將濕端朝上斜靠在硯上,而書案文具齊全之家為放置研后的濕墨專門設置了一種文房用具——墨床。明代墨床還比較少見,但是到了清代,宮中的墨床品種已十分豐富。
最長14.2厘米,最寬6.2厘米,厚0.5厘米
長7.2厘米,寬3.3厘米,高1.6厘米 從故宮博物院館藏的墨床可知,清代墨床一般為長方幾式、書卷式,方形與圓形兼而有之,或船式等,且多小巧精致。其材質有玉石、瑪瑙、金星玻璃、琺瑯、竹木、牙雕以及各種彩瓷等。制作工藝更是琳瑯多樣。
長7.3厘米,寬2.5厘米,高1.3厘米
長8.6厘米,寬4.3厘米,高2.5厘米
長8.8厘米,寬4.2厘米,高4.8厘米
長11.5厘米,寬6.5厘米,高4厘米
長8.5厘米,寬3.1厘米,高2.7厘米
長9厘米,寬6厘米,高5厘米
長14.4厘米,寬8.9厘米,高3.8厘米 墨罐是一種儲存墨汁的用具。自清代才開始制作使用,乾隆時期內廷制作較多。其質地種類主要有玉石、琺瑯、青瓷等。 故宮博物院現藏實物中有銅墨罐、琺瑯墨罐,其造型小巧,一般為小口,圓腹,或帶蓋。 清代后期還出現了一種存儲墨汁的使用器具——銅墨盒。其造型有方形、圓形,也有橢圓形,清代晚期多流行于文人階層,也有文人自制之品,或文人題名詩畫,作為書房案頭陳設也頗為儒雅。
高3.8厘米,底徑2.5厘米
高3.8厘米,口徑1.6厘米
直徑10.3厘米,高4.6厘米
長16.4厘米,寬12厘米,高4.3厘米 古時的墨品均為精心制成,很忌諱潮濕后日曬風吹,因此古人制作了貯藏墨錠的匣子——墨匣。墨匣作為放置墨錠的用具,有防潮、防霉等作用。自漢代已有使用,明清時期,墨匣制作更加精美。一般是隨墨錠形狀特制而成,形式多樣、裝潢精妙。較為常見的有雕漆墨匣、黑漆木匣、黃錦匣,還有較名貴的紫檀木匣等。一般防塵、防蛀用雕漆匣最佳,清代內廷多有雕漆黑匣,雕飾云龍紋或金漆彩繪,裝潢精美,有些還套以黃錦囊,層層包裹,制作考究。
這些配合墨品制作而成的小巧典雅的書案清供陳設,既具有很強的實用功能,同時又傾注了匠人的精巧構思與絕佳工藝,既可裝點書案,又可于掌中賞玩。書畫之余的閑暇時光,靜心品味這些清供之物,也不失為一種雅致的情趣。 [本文參考了張榮、趙麗紅:《故宮經典-文房清供》的相關內容,謹致謝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