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童書媽媽的平臺,每天都有很多家長問我很多問題,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關于孩子身體成長和性格培養的。譬如,孩子吃飯慢,做事磨蹭;愛哭鬧,和別的孩子搶東西;性格弱,在家里耍橫,到外面卻經常被別人欺負;不懂規矩,亂丟東西;不愛叫人,不懂禮貌……
有很多時候,當我正在思考如何回復的時候,家長的另一個問題又提出來了。有意思的是,有的家長說剛才提出的那個問題已經解決了;有的家長又提出了另一個新的問題。
說實在的,我經常無法給出準確回答。
因為每個孩子都有不同,而每個孩子也都在隨時成長,不斷變化。后來,我忽然覺得,問題不在孩子——孩子本身沒有什么問題,或者說,問題沒有那么大——問題在于家長,是家長過于關注孩子了!
是的,不只有多少家長都跟我說過,“只要我和孩子在一起,就不讓孩子離開我的視線”——正是家長“看”的如此緊,才會發現孩子有如此多的問題,從而導致家長過于緊張,過于焦慮。
所以,對于這一類的家長,我通常都會提一個建議:有機會讓孩子離家長遠一點。比如,找個周末或者假期時間,讓孩子單獨去同齡朋友家里過夜。
小丸子很小的時候,我們經常周末和同齡孩子的家庭一起親子游玩。我們發現,每次在一起的時候,孩子們玩得很開心,根本不會去黏著家長。家長們也可以借此放松下,喝喝茶、聊聊天、聽聽音樂。大人和孩子,其樂融融。
后來,孩子們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每次分手都不情愿。干脆,我們就給孩子收拾了衣服、玩具、牙刷,送到小伙伴家過夜。再后來,這就形成了一個傳統,定期和小伙伴、同學互相到對方家里過夜——這個假期剛剛開始,小丸子已經和同學互換了過夜?,F在,就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此時此刻,小丸子正甜甜地睡在小伙伴的房間里。 其實,這種小孩子到對方家里過夜的方式,在西方國家(尤其是北美)特別流行。這種方式被稱為Sleep Over ,有時還會有一個主題,比如女孩子的睡衣派對,男孩子的游戲電影之夜等等。晚上睡覺的時候,往往不是在臥室,而是睡在客廳的沙發上、地板上、睡袋里、帳篷里…… 在這幾輪sleep over之后,小丸子同學不再介意獨自睡覺了,因為好朋友已經示范過獨自睡覺,媽媽“只需要讀個故事,在額頭上親一下,關燈,悄悄退出”就可以了;她和好朋友也神奇地在這幾輪過夜后會自己洗澡洗頭吹干頭發了,之前她們誰也不會;餐桌禮儀和收拾小包裹的水平也顯著提高。丸的好朋友還在我們家掉下了人生第一顆牙……在sleep over過程中,真正看見了孩子的成長。 孩子們也發現,世界上的規矩不只是一種,她會去遵守別人家的規矩,甚至跟我總結她觀察到的,列出幾條要我們也跟著學習。這是個流暢的社會化過程,我們知道現代社會,真正要達到和諧,只能尊重每個人,并且所作所為不能影響別人的利益。 我在《小丸子入學入園沒有流一滴眼淚》文中強調了孩子友誼的重要性,sleep over剛好體現了孩子友誼的價值,這些孩子們的朋友,懂得孩子的內心,使我們的孩子不再孤獨,使我們的孩子人生路上一直有伙伴,比我們自己陪的時間更加長、走得路更加遠。
從這個事情,我又一次明確了自己的感悟。就是在家庭教育里,沒有什么東西方之分;有的,是陳舊與現代之分。也就是說,隨著科技和文明的發展,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家庭教育的觀念正在逐漸以生活方式的形式,逐漸趨同。
我知道,很多家長也很想放一放,讓孩子離開家長,離開自己家,去別人家里鍛煉鍛煉。但是,現在的社會環境,的確真的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下面,就結合我們家的經歷,和大家分享一下Sleep Over Part的做法。
一、以孩子的意愿為前提。無論是送孩子去SleepOver ,還是邀請別人來家里Sleep Over,都要先問問孩子是不是愿意。千萬不要自作主張,讓孩子和不喜歡、不熟悉的孩子交往。
二、同年齡、同性別、同經歷。根據我們的經驗,最好在進行SleepOver之前,讓雙方的孩子有充分地接觸和了解,產生了友誼,有了互相交往的基礎。所以,建議幼兒園和學校的小同學,是Sleep Over的最好邀請伙伴。因為孩子們已經很熟悉,家里互相住得又不遠,關鍵是有共同語言。
三、雙方家長教育理念一致。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對于孩子來說,大人們給他們的標準,最好盡量保持一致。對于家長來說,把視若珍寶的孩子放出去過夜,那一定是自己的特別放心信任的人。
四、展現真實,不要遷就。很多家長會想,千萬不要委屈了別人的孩子。于是,盡量遷就,盡量保護。其實,這反而喪失了Sleep Over的意義了。去別人家過夜,就是要體驗到不同的生活方式,無論是作息、飲食、游戲,都盡量保持平時的規矩,不要特意縱容。
尤其是當孩子們出現了爭執的時候,千萬不要過多干預,因為孩子們往往三分鐘過后就又玩起來了。而在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保持公正的原則,不要袒護任何一方。
五、保證是孩子們的聚會。孩子們才是SleepOver的主角,雖然孩子還小,但是家長盡量給予他們有選擇的權利和做決定的空間。比如帶什么玩具、圖書,玩什么游戲,穿什么睡衣等等,讓孩子有一種“我是小主人,這是我的小客人”的感覺。
六、保持聯絡,及時溝通。現在的通訊設施非常發達,雙方家長可以隨時進行溝通。但也不要過于頻繁,建議大多時候拍個照片,發個微信就好了,盡量不要打斷孩子的活動,讓孩子去向爸爸媽媽匯報。
七、發現進步,及時鼓勵。當孩子離開父母,往往會展現出非常不同的樣貌。膽小的變勇敢了,害羞的變開朗了,沉默的變話癆了,慢騰騰的變飛毛腿了……家長發現了孩子的不同一面的時候,要給予鼓勵(千萬不要諷刺)?;蛟S,有孩子所謂的毛病,其實根本就不存在呢。
總之,自從我們有了Sleep Over的經歷之后,深感對于孩子的社交、性格等等方面有很多的益處。同時,在面對別的孩子在我們家過夜的時候,也從別的孩子那里學到了很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