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號分析方法概述
時鐘波形的兩個重要參數是時鐘周期和上升時間。
![]() 解釋1:
![]() 解釋2: 時域信號的數據傳輸速率,常用
bps,如100Kbps,指1s內傳輸了100K bits的二進制數據。即:時域的傳輸效率。
解釋3:
-------------------------
傅立葉變換
原理
傅立葉變換
分類
根據原信號的不同類型,我們可以把傅立葉變換分為四種類別:
下圖是四種原信號圖例: ![]() 傅立葉級數的五個公式(周期性函數)
![]() ![]() 時域的信號用f(t)表示,下面介紹這個信號如何轉換到頻域的表示方法。
1,兩個不同三角函數的乘積在[-pi,+pi]上的定積分為0。即正交。
![]() 2,兩個相同函數的乘積在[-pi,+pi]上的定積分為2Pi或pi. ![]() ![]() 解釋:上圖中的x對應傅立葉公式中的時間參數t。pi可對應時間周期T。
首先:我們考慮如何對于 時域信號f(t) 分解出其中的各個子信號(子諧波):AkCosWkt+BkSinWkt。
![]() ![]() ![]() 2,
![]() ![]() ![]() ![]() 傅立葉級數f(t)的另一種表示方式是 復指數形式,它也是最簡捷的表達方式。
![]() ![]() 從上面的f(t)推導出 復指數形式 的過程略,基本思想是利用了歐拉公式e^jx = cos(x) +
jsin(x)
![]() 解釋:頻域分量轉成的時域信號都是復信號(含實部與虛部),雖然實際信號都是實的。
實際上信號的傳輸都用實信號,而接收信號的處理中則使用復信號。
三角函數 運算法則是:
![]() 從上面的 復指數傅立葉級數公式 中,可以直接得到各子頻率分量對應正弦波(諧波)的振幅 和相位。 ![]() ![]() 復指數傅立葉級數公式(傅立葉公式4 ) 可以推導出三角函數形式
![]() ![]() ![]() 這里給出了五種 傅立葉級數f(t)的表示方式,它們都是等價的,并可互相推導出來。 傅立葉積分(非周期性函數)
因為這個函數總可以在時間間隔之外按其本身形狀來重復,這里可使用傅立葉級數來計算頻譜。而當時間間隔不斷增大,在極限情況下就變為傅立葉積分。
![]() ![]() ![]() ![]() ![]() ![]() ![]() ![]() ![]() ![]() 振幅譜和相位譜的關系
![]() ![]() ![]() ![]() ![]() ![]() 解釋:時域中的相位,與頻域中的相位完全不同。
1,頻域中完全看不出時間,只有諧波的各 頻率、幅值、相位 。這些諧波在
非穩定信號中 可能并不會在所有時間中存在,這是另一個信號處理領域的問題。
2,時域信號中看不出頻率,只有各諧波疊加后的信號。
功率譜
![]() 代表1歐電阻上的電壓,則在此電阻內損耗的平均功率為(An2+Bn2)/2 傅立葉變換推導出:時移原理與頻移原理,對偶性質
1,時間移位原理
![]() ![]() 2,頻譜搬移原理
![]() ![]() ![]() ![]() ![]() ![]() ![]() ![]()
比如:先將一段音樂的離散時間信號做傅里葉變換(FFT),再將得到的頻譜向高處搬移,最后做傅里葉反變換(IFFT),恢復到時域,聽到的聲音會比原來的聲調高。
時間-頻率
間的對應關系
對應關系1:時間變化速率(即時域信號的變化速率) 與 頻譜
呈正比關系
![]() ![]() ![]() ![]() 即:時間變化速率增加,頻率也增高了(這點在
上升時間與帶寬 關系中也可見)
下面用 矩形脈沖序列 來深入討論 時間-頻率之間的關系。
![]() 它的頻譜可以表示成
![]() ![]() 再寫成
![]() ![]() ![]() ![]() ![]() 當函數變化增快(T減小)時,在較高頻率范圍內所包含的能量所占的比重將增大。
從上圖可見,隨著脈沖寬度
![]() 思考:因為
![]() ![]() ![]() 用脈沖寬度
定義帶寬
![]() ![]() ![]() 解釋:上面三點其實與 上升時間越小,對應帶寬越大
的關系是一致的。
頻譜、幅度譜、相位譜、功率譜
傅立葉變換與正交性
周期性函數按上面傅立葉級數的推導方法來得到頻譜(以頻率Wn為x軸、幅值Cn為y軸)
![]() ![]() 所以基波頻率=時域信號的時鐘頻率,基波表示時域信號的直流分量。
![]() (角頻率與頻率之間就是多了個2pi的關系,那么
基波頻率就是時域信號的頻率
相應于這個最長周期的頻率稱為基本頻率。頻率等于基本頻率的整倍數的正弦波分量稱為諧波。
解釋:
在國際單位制中,角頻率的單位也是弧度/秒。頻率是描述物體振動快慢的物理量,所以角頻率也是描述物體振動快慢的物理量。頻率、角頻率和周期的關系為ω
= 2πf = 2π/t。
周期信號靠傅立葉級數,非周期信號靠傅立葉變換。兩個域都有自己的測量工具:時間是示波器,頻域是頻譜分析儀。而在一個域進行測量,通過換算可求得另一個域的結果。
![]() 離散傅立葉變換與抽樣:時域的抽樣點數與頻域點數的關系
具體證明過程如下: ![]() ![]() 解釋:上面說明了,抽樣的過程即 周期脈沖信號(抽樣信號)與原信號(信息信號) 相乘,產生的結果信號:
即:以
抽樣信號的頻譜各頻率點為中心,每個頻率點的上下邊帶都會保留全部的 原信號頻譜 信息。
如抽樣速率較大,則抽樣信號諧波的頻率分量間隔會增大,如上圖中的間隔。原信號抽樣后,不易發生重疊。
抽樣速率不需要越大越好。因為那樣帶寬太大。并且只需要 一個頻率分量的上下邊帶 就可完全恢復原信號,
2,從抽樣點可以得到周期信號
的證明過程如下:
注:抽樣點可以是 非周期性 的取得,比如每隔幾秒開始抽樣也可以。 ![]() 解釋:
1,抽樣點的個數*2 =頻域中 頻率點
的個數(含正頻率與負頻率)
2,當T=1s時,只需要2B個頻譜分量即可恢復原信號,即:抽樣后信號,從頻域變換到時域后的信息 與
抽樣前信號一樣。
3,抽樣信號的解調
![]() 解釋:反變換之前是頻域,沒有時間參數。反變換之后則是時域的連續信號。
采樣速率越高或采樣點數越多,相當于從頻域反變換到時域時得到的諧波越多,疊加后得到的f(t)更像原信號。
![]() 傅立葉變換的 思想總結與優點
解釋:
解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