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燒回魚是上海名菜之一,但其它地方也有紅燒回魚這道菜。今天介紹紅燒回魚的多種不同做法,都是比較簡單家常的紅燒回魚,看看紅燒回魚怎么做最適合你的胃口。
紅燒回魚的做法一
原料:回魚一條,黃酒、淀粉、骨頭湯、醬油、紅辣椒段、白糖、蔥段、鹽各適量。
準備:回魚殺好以后內外都均勻地抹上鹽,放冰箱冷藏室里腌上一夜的時間。

做法與步驟:
1、取出腌好的回魚用料酒涂遍魚身,再均勻地拍上一層干淀粉,放入熱油鍋里炸至皮色發黃時撈出瀝油。
2、把骨頭湯倒在鍋里,加入適量醬油和紅辣椒段,燒開后放入炸好的回魚,煮至湯汁濃稠時放白糖和蔥段,大火收汁后起鍋裝盤。
紅燒回魚的做法二
原料:回魚一條約600克,蔥段、姜片、料酒、老抽、鹽、白胡椒粉、白糖、雞精各適量。
準備:回魚處理干凈后在魚身劃花刀待用。
做法與步驟:
1、鍋里多倒點油燒熱,先放姜片爆香再放入回魚,用小火把魚煎至兩面發黃。
2、放料酒、老抽、鹽、白糖和白胡椒粉,加適量清水大火燒開后煮5分鐘,小心地翻動一次魚身。
3、繼續燜燒2分鐘左右的時間,撒入雞精和蔥花就可以準備出鍋了。
紅燒回魚的做法三
原料:回魚一條,醬油、黃酒、白糖、鹽、蔥段、姜片、鹽各適量。
準備:回魚殺好處理干凈,擦干或瀝干魚身的水滴待用。
做法與步驟:
1、燒熱鍋倒油并放入2片生姜片,把油燒熱后放回魚煎至金黃,加清水沒過回魚,并加入2勺黃酒、1勺白糖、2勺醬油和適量的鹽、蔥段、姜片。
2、大火燒開以后改用小火燜5分鐘,大火收至湯汁濃稠時出鍋裝盤。
秘訣分享:要做出好吃的紅燒回魚,最好是把殺好的回魚放入冰箱里,提前腌制一夜之后再取出來做菜,這樣做的好處是魚肉比較入味,而且做出的紅燒回魚肉質緊口感好,這個絕招是一位廚師長教我的,實踐證明幾乎對所有魚類都有效果。另外,用鹽提前腌制魚類還有去泥腥味的作用。
另:
鮰魚( 鮠魚)頭呈錐形,嘴有兩長須、粗長、嘴小、腹部膨隆、無鱗、刺少,肉質細嫩,含有多種維生素。是長江水產的三大珍品之一。春夏兩季,長江江口鮰魚體狀膘肥、肉質鮮嫩,魚皮有彈性且多膠質。紅燒最佳,其色澤紅潤油光,魚塊裹著一層薄而勻的鹵汁,湯汁不用勾芡,魚本身膠質已有黏性,所謂自來芡,魚表皮肥糯滋潤,肉質軟嫩無刺,醬味鮮咸之中有甜味,正是品嘗的最佳時令 鮰魚(鮠魚)下身略帶粉紅,無 鱗,粗長,腹部膨隆,尾呈側扁。這鮰魚是何方神圣?據引進鮰魚的昌崗中路粵菜食府羅先生介紹,鮰魚是長江水產的三大珍品之一,學名“長吻鮰(鮠)”,因與“回”同音,民間通稱“回魚”,又稱“鮠魚”、“肥淪”、“江團”、“白吉”。英文名:longnose catfish。這種魚只見于大江大河的激流亂石之中,湖泊中極難見,溪或堰塘中不會有,生存水域一般都至少在10米以上深度。 LiuTao 鮰魚一般為1500-2 500克,少數個體可達10公斤。春冬兩季,長江江口鮰魚體狀膘肥、肉質鮮嫩,正是品嘗的最佳時令。 蘇東坡曾寫詩贊它曰:“粉紅石首仍無骨,雪白河豚不藥人”。詩中道出了鮰魚的特別之處:肉質白嫩,魚皮肥美,兼有河豚、鯽魚之鮮美,而無河豚之毒素和鯽魚之刺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