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介紹編輯
T-50“金鷹”教練機是韓國航太工業公司與美國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聯合為韓國空軍研制的超音速噴氣式攻擊機/高級教練機,其教練型售價約1800至2000萬美元,單座戰斗型約2200萬美元。韓國航太工業公司是該機的主承包商,負責機身和機尾單元的設計。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是該飛機的主要分包商,負責機翼、飛行控制系統和航空電子系統的研制,并在整個項目研制過程中提供技術支持。該機是
新加坡和
以色列兩國高級教練機引進計劃中考慮的型號,但最終新加坡和以色列均選擇了意大利阿萊尼亞馬基公司的M-346高級教練機
[3-4] 。
T-50模型
項目于1997年10月正式啟動,1998年完成基本設計,1999年完成詳細設計,2001年 1月生產出首架可飛行樣機(AA-1),比原計劃提前了3個月。T-50“金鷹”教練機首次試飛是在2002年8月20日。
T-50“金鷹”教練機各方面的性能均非常優異。該機采用了可精確操縱飛行的數字電傳控制系統、可用于提高機動能力的放寬靜穩定度技術、可同時鎖定多個目標的先進的自主攻擊傳感器以及分子篩機載制氧等等。此外,該機是唯一裝有F404-GE-402型噴射式燃燒器發動機的高級教練機。
T-50教練機T-50“金鷹”教練機的高機動性和先進的電子設備,可作為例如
F-22等第五代戰斗機的教練機使用。
2設計特點編輯
T-50教練機整體構型設計系以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F-16戰斗機為基礎,但重量和尺寸分別為后者的70%和8
F-16戰斗機0%,結構及次系統有70~80%的共通性。
座艙為縱列雙座設計,后座較前坐高50厘米,座椅采英國馬丁·貝克(Martin Baker)公司發展的MK KR16K 0/0彈射椅。機體表面設置有維修進手孔,各次系統并裝置自動檢測和內置式測試系統,以便利檢修作業進行。飛行控制系統采用數位式線傳飛控(fly-by-wire,FBW)系統,座艙內采側邊操縱桿設計,裝設手置節流閥及操縱桿(HOTAS),前后座均可獨立操控。
機體設計負荷正8至負3G,操作壽限8,000小時。機內設有7具油箱,
T-50教練機其中5具在機體,2具在主翼根部,可容納2,655升燃油,機腹及主翼下方可選擇加掛最多3具570升副油箱。
航電系統包括漢寧威(Honeywell)公司的H-764G全球定位(GPS)/
慣性導航系統(INS)和HG9550雷達高度計(Radar Altimeter)、洛克威爾·柯林斯公司(Rockwell Collins)的VIR-130A全向導航儀/儀降系統(VOR/ILS)和AN/ARN-153V先進戰術導航儀(Advanced Digital TACAN)。教練機型的T-50未配備射控雷達,但攻擊機型的A-50則加裝1具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AN/APG-67(V)4脈沖多普勒X波段多模式雷達。
T-50教練機采用1具通用電氣航空公司生產、配備全權數位引擎控制(Full Authority Digital Engine Control,FADEC)系統的F404-GE-102渦輪扇發動機。該型發動機由F404-GE-100渦輪扇發動機(原是為F-20虎鯊式戰斗機發展)修改而來,最大后燃推力為17,700磅(78.7 kN),壓縮比26,旁通比0.29,推重比7.76。
3武器系統編輯
T-50教練機裝有1門通用動力公司的M61A1 20公厘六管旋轉式機炮,射速3,000發/分,備彈208發。本機任務在配合模擬器與實際飛行訓練,執行戰斗機先導訓練任務,以使飛行員在未來順利銜接如
F-16、
F-15、飆風(Rafale)、
F-22、F-35等先進戰機,故未配備射控雷達。
4延伸型號編輯
A-50攻擊機
T-50“金鷹”教練機的首款延伸型號為A-50攻擊機,機體尺寸、武裝、發動機、座艙配置與航電和飛控系統均與前者相同,但兩者的最大差異在于加裝1具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AN/APG-67(V)4脈沖多普勒X波段多模式雷達。APG-67雷達原為F-20”虎鯊“戰斗機發展,因F-20研發計劃取消而未進入美軍服役;而另一衍生型GD-53雷達,則為
IDF戰斗機所采用。APG-67(V)4雷達的搜索距離為150公里,能同時追蹤10個目標,并攻擊其中2個。雷達系統采線上可抽換單元(LRU)設計,體積0.054立方米,重量73公斤,平均故障間隔(MTBF)時間350小時。
武裝方面可攜掛2枚AIM-9
響尾蛇導彈,及視任務內容分別掛載
A-50攻擊機9枚Mk82 500磅(227公斤)、3枚Mk83 1,000磅(454公斤)或3枚Mk84 2,000磅(908公斤)
炸彈,或6枚AGM-65
小牛空地導彈。
FA-50輕型戰斗機
T-50教練機的第二款延伸型號為FA-50輕型戰斗機,是在
T-50“金鷹”教練機的基礎上研制的輕型戰斗機。該戰機最高時速達1.5馬赫,最大載重4.5噸。裝有Link 16數據鏈和以色列的EL/M-2032脈沖多普勒雷達。該機的武器掛載能力達4500千克,可使用空空導彈、空地導彈、“杰達姆”等精確制導炸彈、CBU-97傳感器引爆武器和20毫米航炮等武器。該機可使用夜視鏡以在夜間執行任務,還具有改進的自防御能力
[5] 。
2012年10月,FA-50獲得型號合格證
[5] 。2014年10月30日,FA-50戰機投入實戰部署。
5裝備用戶編輯
韓國空軍 (T-50/FA-50,100架以上)
菲律賓空軍(FA-50,12架)
[2]
FA-50
-
1997年KTX-2計劃進入全尺寸發展(Full-Scale Development,FSD)階段。同年7月,韓國政府同意負擔全部研發經費的70%,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則出資17%,
三星、
大宇(Daewoo)、現代(Hyundai)等公司共同分攤剩余的13%。
-
1998年KTX-2基本設計確定。
1999年7月完成細部設計,同年10月,屬于國營事業的韓國航太工業公司(Korea Aerospace Industries,KAI)成立,該公司是由三星、大宇及現代三家公司的航太部門合并而成。
-
2000年8月,風洞測試結束,展開首架原型機的組裝工程。
2001年10月31日首架T-50原型機出廠。
-
2002年2月,韓國航太工業公司于在新加坡亞洲航太展上對外公開其命名──金鷹(Golden Eagle),KTX-2A教練機型改編號為T-50,KTX-2B攻擊機型改編號為A-50。同年8月20日,
韓國空軍首席試飛員趙光濟(Cho Gwang-Je,音譯)進行T-50教練機型的首次飛行。
-
2003年9月4日,四號原型機首飛,該機是A-50攻擊機的原型機。同年12月,
韓國空軍宣布采購50架T-50教練機與44架A-50攻擊機,合計94架,同時授予韓國航太工業公司第一批次25架T-50教練機的采購合約,其余批次的采購合約于2003-2005年間陸續簽訂。
-
2004年6月,
韓國監察院經過調查,發現
韓國空軍和韓國航太工業公司向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多支付8,000萬美元的技術轉移費和3,000萬美元的違約金,造成1.1億美元的財政損失,并追究韓國國防部內相關人士的責任。同年12月,首架量產型機于現代重工公司飛機裝配廠開始進行組裝。
-
2005年8月,首架T-50教練機量產機正式出廠。同年10月,韓國航太工業公司開始逐架運交T-50教練機給
韓國空軍,用以成立作戰轉換單位(Operation Conversion Unit,OCU)。
-
7基本信息編輯
基本數據
長度 |
12.98米 |
|
9.17米 |
高度 |
4.78米 |
翼面積 |
25.54平方米 |
|
6,441公斤 |
|
11,985 公斤 |
|
1具通用電氣公司F404-GE-102渦輪扇發動機 |
推力 |
53.07千牛 |
|
78.7千牛 |
輪距 |
2.4米 |
性能數據
最大速度 |
1.4~1.5M |
|
1,851公里 |
|
16760米 |
推重比 |
0.96 |
武器裝備
機炮 |
|
|
|
空地導彈 |
|
炸彈 |
Mk 80系列炸彈5枚CBU-58集束炸彈、9枚Mk 82 500磅低阻力通用炸彈、3枚Mk 84 2000磅低阻力通用炸彈或者9枚Mk 20集束炸彈 |
2012年11月15日,一架T-50B“金鷹”高級教練機于韓國當地時間10時28分(北京時間11時28分)在江原道橫城地區墜落,飛行員喪生。此次的墜機是T-50B高級教練機2007年服役后的首次發生墜機事故。而T-50B是專門為飛行表演而改進的型號,是韓國空軍飛行表演隊專用表演機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