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猝死的消息一經發布,整個香港為之震驚,很多人不愿相信鋼筋鐵骨的李小龍會在人生事業如日中天之際撒手人寰,很多人覺得這是報紙在惡意炒作,是假消息,但是很快,香港《快報》《明報》陸續登出了李小龍去世的消息,一代武俠巨匠金庸先生也親自提筆撰寫社論緬懷李小龍,寫下了“一顆光芒四射的彗星,原不能在天空停留太久!”的感慨。是的,李小龍就像一顆奪目的彗星,他的一生雖然短暫,卻讓全世界都為他的光芒所照耀。 “天妒英才”、“英年早逝”……任何詞匯都不足以表達全世界龍迷對李小龍的哀痛之情。人們不得不相信,銀幕上那個“壯得像一頭牛”、“有著強壯脊背和發達肌肉”的功夫巨星的確離他們遠去了。從香港到東南亞,從夏威夷到好萊塢,不只是李小龍的影迷,全世界都對李小龍的死給予了極大關注。那些曾經與他共事過的,那些曾經與他較量過的,那些對他持有非議的,都以各種形式通過媒體表達了對一代功夫巨星的追憶與哀思。 1973年7月21日的香港報紙,頭條新聞皆是李小龍的猝亡。一早醒來,港民皆被“李小龍暴斃”、“一代巨星隕落”、“猛龍歸天”的報道震驚了!李小龍的死訊很快傳遍香港、臺灣、東南亞以及整個世界,影迷們無不為之扼腕、悲傷。但有許多影迷們認為是為李小龍拍攝《死亡游戲》制造的宣傳噱頭。李小龍怎么會死呢?他堅如鐵,壯如牛,躍如虎,行如龍……李小龍在銀幕上的形象太英雄化了,他的暴斃,人們難以置信!而且李小龍的死因是近代一大迷題,下面就來揭秘李小龍的死因。 是的,他走了,再也回不來了; 是的,當時就是這樣,連老天都感動得哭了; 是的,世界從此失去了李小龍,失去了一位電影巨星,一個功夫奇才…… 沒有一個人,能夠像李小龍那樣在娛樂和武術界引起如此巨大的反響,不論在生前還是身后; 沒有一個人,能夠像李小龍那樣讓無數人為其魅力所傾倒,不論是黃皮膚、白皮膚、還是黑皮膚; 甚至有不少人,在李小龍死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都固執地認為他們的偶像依舊活著。他們不愿接受李小龍去世的事實,他們日復一日地沉浸在李小龍所塑造的英雄形象中,眼前閃動著的是李小龍矯健的身影,耳旁回蕩著的是李小龍那一聲聲發自丹田、氣沖云霄的尖叫;他們學著李小龍的樣子耍雙節棍,挺起腰桿做人。 李小龍死了嗎?沒有,他依舊活在銀幕上,活在記憶里,活在人們心中。 李小龍死了嗎?是的,他死了,永遠地離開了我們,離開了熱愛他的龍迷,離開了這個讓他為之奮斗和瘋狂的世界,以一種最離奇,最瀟灑的方式離去,把無數的疑問和懸念留給了人們。 香港報紙最早是這樣報道李小龍之死的:“當紅功夫巨星李小龍,于昨日深夜11時30分在家中突然暈倒,李妻蓮達急送伊莉莎白醫院急救,不幸不治而亡。醫院方面未能確定死因,其尸已暫安放殮房,待醫官開剖驗尸結果……”。 這則報道從字面上看中規中矩,沒有任何問題,順理成章地把李小龍的死亡經過歸入了正常范圍之內。但是人們并不滿足于報道的內容,不論是全世界的龍迷還是媒體,也許在人們的潛意識里,李小龍已非常人,他是功夫與電影的完美結合,也是當代中國人傳奇經歷的化身,他的死,絕對不會像這則報道上說的那樣平淡無奇——英雄。 就該有英雄的死法,不論是慷慨偉大還是撲朔迷離;而媒體,就該有媒體的精神,就是不放過事件的每一個細節,深挖狠掘,將一切可能性公諸于眾! 于是,全港媒體開始行動,大家似乎都已心照不宣——李小龍的死絕沒有那么簡單!時間就是效率,效率就是頭條,頭條就是銷量,不放過李小龍身邊的每一個人,不放過7月20日晚的每一秒鐘,行動! 香港媒體的敬業精神和工作效率在李小龍去世一事上再次展現得淋漓盡致,他們細致分析、周密布置、分頭出擊,展開了一場規模空前的“李小龍之死調查行動”。 按照常規路數,調查的對象應該集中在20日當天與李小龍有過接觸的人身上,也就是李小龍的妻子蓮達、李小龍的合作伙伴鄒文懷、李小龍的哥哥李忠琛。 但是記者們很快意識到,想從他們口中獲得李小龍死亡經過的爆料幾乎不可能——在老謀深算、善于和媒體打交道的鄒文懷的授意下,李小龍的家人一致聲稱,李小龍是在自己的私人公寓中逝世。 盡管如此,嗅覺靈敏的記者們還是從三人的“口供”中發現了明顯的漏洞。 按照三人的說法,李小龍是在家中吃完晚飯前后感到身體不適,而后昏迷不醒,而李小龍逝世是在深夜,當中相隔好幾個小時,他的家人為何沒有把他送往醫院急救?面對追問,鄒文懷等人仍想以“悲痛慌亂”掩蓋過去,但精明的香港記者豈會放過任何蛛絲馬跡,他們立刻發現,李小龍的家人都已在鄒文懷的“掌控”之中。 就在人們還沉浸在失去李小龍的悲痛、靜靜等候法醫驗尸報告的時候,7月24日,也就是李小龍死后的第四天,香港《明報》赫然在中英文版面上同時刊登了一個爆炸性的消息:“本報獨有可靠消息,李小龍死前昏迷地點,是在丁姓明星香閨內!” 原來,《星報》的記者們在醫院救護車上打開了缺口:1973年7月20日晚上10時30分,九龍十字軍(救護車)總部接到了一個求救電話,并很快通知馬頭涌消防局派43號救護車前往筆架山道67號碧華園3樓A2座進行救助。這個地址,正是丁姓明星,即當紅影星、李小龍的紅顏知己丁佩的寓所所在。 《星報》的記者和總編們立刻意識到,這是個比李小龍之死更有分量的獨家內幕——有什么消息比明星緋聞艷事更具轟動性呢!為了求證事件的真實性,《星報》派出兩路人馬分頭行動,一路向政府相關方面求證,一路殺奔伊麗莎白醫院,尋找當事人取證。 很快,兩路人馬先后發來令人振奮的消息:政府發言人證實,7月20日晚,33歲的李振藩(李小龍原名)于當晚11時24分被送入伊麗莎白醫院;而當時在急診室值班的女警也稱李小龍入院的時間是在11時24分。 事情已經很清楚了,李小龍是在7月20日晚11時24分從丁佩寓所被送往伊麗莎白醫院,隨后突然死亡!《星報》還對李小龍當晚的活動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大意如下:7月20日晚7時左右,李小龍在丁某家中“閑談”,不久,李小龍覺得頭痛,就在丁某臥室里休息。兩個小時后,也就是9時20分前后,丁某前往臥室想要叫醒李小龍,想要與他一同去見鄒文懷。 不想李小龍全無反應,竟已昏迷在床!丁某大驚,連忙打電話請來一位私人醫生替李小龍進行急救,卻沒能將其叫醒,于是只好將李小龍送往伊莉莎白醫院。李小龍入院后,其妻蓮達與鄒文懷才接得消息趕來,只可惜來遲一步,李小龍已然逝世。 正如《星報》此前所期待的,這條內幕消息的披露在香港引起了軒然大波,人們終于在等待官方宣布李小龍死因前夕找到了情感的宣泄口,也讓李小龍之死顯得愈發撲朔迷離。 事實上并不是這樣,事實的真相是... 1963年6月的一天,珍妮特突然神秘地回到紐約的家中,并稱已懷上了李小龍的孩子。但當珍妮特的哥哥邁克爾(當時已頗有名氣的銀行家)專程問及李小龍時,李小龍卻對這件事情予以否認,并將已與艾琳達訂婚之事告訴了他。這對于珍妮特來說是一個非常沉重的打擊,珍妮特患了精神病,住進了醫院。1964年,珍妮特在家中喂嬰兒吃奶,電視上轉播著美國洛杉磯長堤舉行的世界武術比賽,截拳道和李小龍的出現震驚了現場觀眾,更震驚了珍妮特和他的父親休·博比。李小龍的自信成了現實:他成為令世界震驚的大英雄!然而就在比賽節目結束不久,珍妮特勒死小孩后也割脈自殺。悲痛欲絕的休?博比當時只有一個念頭:李小龍必須死! 李小龍的日漸走紅和成功,使得休·博比越發要除掉李小龍。邁克爾征得父親同意,悄悄聯合了黑手黨準備對李小龍下手,結果狡猾的黑手黨借此“洗錢”五千萬美元,且趁機大加敲詐,邁克爾被激怒,聲稱要去自首,結果回家途中“車禍”喪生。喪女和喪子雙重之痛愈發堅定了休·博比要殺掉李小龍的決心。不久,他找到了一位醫術高超的腦血管專家,借助李小龍曾昏倒拍戲場的現象,一個陰險的計劃實施了。 其實李小龍已患上了腦腫瘤,為了加速李小龍的死亡,休?博比和這位醫學專家使用了一種導致血管爆裂的致死藥物BMN(癥狀則與死亡一模一樣)。計劃順利實施,不久,一代武星就這樣流行般逝去了,休·博比也終于滿意地笑了。 依休·博比要求,在他死后,這盤錄音帶方公諸世人。一代功夫之王竟這樣不明不白地死去,不能不令我們扼腕嘆息。所幸的是,這一武林的世界之謎尚能得以大白于天下,也尚可慰藉眾多的影迷和崇拜者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