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研究人員發現抑郁不僅會改變我們的大腦,還會改變我們的DNA和我們體內細胞獲得能量的方式。
一對來自威康信托人類遺傳學中心的研究人員檢測了11500多名女性的基因,希望找到可能會增加她們患抑郁癥風險的基因。但他們偶然發現這些女性細胞中的代謝發生了變化,而這些變化卻是由抑郁癥引起的。
最值得注意的發現是那些患有應激類抑郁癥(這種抑郁癥與小時候遭受到的不幸有關,比如性虐待)的女子體內的線粒體基因組比她們的同齡人更多。線粒體是細胞中制造能量的結構,它能為細胞內其余的細胞器提供能量。研究人員認為人體內線粒體基因組增多是由于壓力變大,細胞內所需能量也發生了改變。
遺傳學家Jonathan Flint參與了此研究,他表示:“我們都對這一結果感到震驚,我們花了很長時間才讓自己相信這一結果是真的而不是人為產物。”
回顧研究結果之后,研究人員還發現患有應激類抑郁癥的女性的端粒也比健康女性要短得多。端粒是存在于真核細胞線狀染色體末端的一小段DNA-蛋白質復合體,它與端粒結合蛋白一起構成了特殊的“帽子”結構,作用是保持染色體的完整性。隨著人類年齡的增加,端粒會自然縮短。該團隊開始思考壓力是否加速了端粒縮短的過程。
但據我們所知,相關性不等于因果關系,因此該團隊決定在小白鼠身上做進一步實驗。他們將小白鼠置于有壓力的環境下四周時間,并檢測在此過程中基因和細胞發生的變化。
他們的研究發表在《當代生物學》雜志上,研究結果表明處于壓力環境下的小白鼠不但線粒體基因組增加了,而且端粒也比一般的小白鼠短。這些變化似乎是由壓力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引起。
據Flint透露,這些分子的變化似乎反應了身體在應對壓力時發生的變化。他表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抑郁癥應該被視作人體在應對壓力時的代謝反應。
好消息是小白鼠身上的研究表明壓力的影響部分可逆。該團隊現在希冀該研究有助于找出壓力的生物標記及其結果。雖然現在研究仍處于早期階段,不過在將來,人們能夠靠檢測線粒體基因組的數量來判斷某人是否已經從精神創傷中恢復過來。
Flint說:“目前我們只初步了解了分子標記物和抑郁之間的關系。我們想知道它們是否會隨著時間(發病前、發病中和病后)發生變化。這些信息會有更多臨床價值。”
目前人們越來越清楚的是,能影響我們情緒的東西也會影響我們的身體。今年年初,有研究表明兒時受到的精神創傷會改變人體細胞的老化過程。2014年11月,科學家發現冥想和瑜伽有助于維持端粒長度。
希望這一研究有助于醫生治療精神失常的人。一切只是時間的問題。 |